《论语》中的概念体系
中国传统思想以哲学形式表现出来是自孔子开始的,孔子哲学主要是伦理哲学。我们从《论语》中的几十个伦理规范按其使用频数的大小及与其他规范结合的能力强弱,选出仁、礼、义、知、孝等十余个规范作为讨论的重点。
首先,分析这十个概念的定义方式。①以“仁”为例,孔子言论中可以当作定义的规定有:“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者,其言也讷”、“克已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刚毅木讷近仁”、“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等多种(应该看到这些规定都是同一层次上的意思),这些不同的定义反映了概念定义的多样性,每一个概念都是多重定义的组合。②《论语》中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孝”可以规范“仁”,记作“孝→仁”;还有:“人而不仁如礼何”,说明“仁”可以规范“礼”,“仁→礼”;又有:“孟孙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说明“礼”可以规范“孝”,即“礼→孝”。由此发现,由仁而礼,由礼而孝,由孝而仁结果形成了一个互相循环的关系网。把这三个概念的小循环加以推广,根据《论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十个规范之间的循环结构图(见图一),图中的箭头表示“规定”,图中数码表示引语的出版章节,见注解。
中国传统思想以哲学形式表现出来是自孔子开始的,孔子哲学主要是伦理哲学。我们从《论语》中的几十个伦理规范按其使用频数的大小及与其他规范结合的能力强弱,选出仁、礼、义、知、孝等十余个规范作为讨论的重点。
首先,分析这十个概念的定义方式。①以“仁”为例,孔子言论中可以当作定义的规定有:“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仁者,其言也讷”、“克已复礼为仁”、“仁者爱人”、“刚毅木讷近仁”、“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等多种(应该看到这些规定都是同一层次上的意思),这些不同的定义反映了概念定义的多样性,每一个概念都是多重定义的组合。②《论语》中有:“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孝”可以规范“仁”,记作“孝→仁”;还有:“人而不仁如礼何”,说明“仁”可以规范“礼”,“仁→礼”;又有:“孟孙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说明“礼”可以规范“孝”,即“礼→孝”。由此发现,由仁而礼,由礼而孝,由孝而仁结果形成了一个互相循环的关系网。把这三个概念的小循环加以推广,根据《论语》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十个规范之间的循环结构图(见图一),图中的箭头表示“规定”,图中数码表示引语的出版章节,见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