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高处不胜寒

2025-04-21 05:45阅读:2,234

“高处不胜寒”,是苏东坡《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的一
句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中的“高处”,指的是天上宫殿。“胜”,承受的意思;“不胜”,不能承受,或经受不住。“高处不胜寒”的意思是,诗人幻想飞升天上月宫,却害怕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为什么“高处不胜寒”?气象学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在地球表面,距离地面越远,气温就越低,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夏天,当我们在家里热得满身是汗的时候,珠穆朗玛峰顶,却仍然是白雪皑皑。
有学者认为,“高处不胜寒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物理环境寒冷的成语,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它被逐渐用来形容那些身居高位、拥有权力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地位显赫,底层的人难以接近,而自己又不愿意接近底层,因而会经常感到孤独,无人陪伴。环顾我周围一些曾经是教师的朋友,因为工作需要,当被提升为校领导或部门领导后,本来经常相处的同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往往对他敬而远之;而被提升为领导的老师,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对原来相处过的同事,往往会避而远之。他们在岗的时候,这些“位高权重”的领导,朋友少了,可能会有孤独感。这种情况,应该也属于“高处不胜寒”吧!
我是一位退休30多年的教师,没有官位,更谈不上有什么权势,但因为年岁偏大,同龄人少了,可以在一起聊天的朋友少了,不免感到孤独。这种处境,也姑且称之为“高处不胜寒”。
我的“高处”,高在年龄。我今年九十有五,在学校里头,属“长寿老人”之列。回顾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曾经共事的朋友,大多已经鹤驾西去。一
个多月前,我在八十年代出任学校图书馆馆长期间的搭档王君因病离世,享年89岁;几天前,我的体育史学同行王君也因病作古,享年91岁。噩耗纷至沓来,这让人有点不堪回首!当下,仍然在世的老朋友已经寥寥无几了,但他们有的或待在家里,足不出户;有的或在医院接受治疗;有的或在老年公寓颐养天年,见不着,聊不成,每天唯有与相濡如沫的老伴安度余生而已。“高处不胜寒”啊!
我有时会到学校行政办公楼办事,不管走进哪个办公室,除了个别家属子弟外,没有一个认识;我常在户外健身,偶尔能碰上七八十年代毕业留校的或七八十年代从其他院校分配来校的退休教师。与他(她)们有年龄差异,过去也未曾有过深交,但见到他们,好想见到了老朋友似的,倍感亲切,少不了会与他(她)们寒暄一会儿,希望能从与他们的谈话中,重温在岗时的生活情景。
有人常跟我开玩笑说,我能活过百岁;有的更夸张地说,我能活过120岁!阿弥陀佛!活到一百多岁,认识的人会更少,生活会更孤独。“高处不胜寒”啊!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