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宜兴前墅龙窑,一座活着的古窑,延续六百年的紫砂史

2018-06-05 14:47阅读:
_DSC0369.jpg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江苏宜兴的紫砂名镇丁蜀镇,就有这样一条“龙”,已经存在了600多年,蜚声国内外。
_DSC0427.jpg
龙窑,是从前人们用来烧制陶瓷品的专用炉窑,宜兴丁蜀镇的前墅龙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一座龙窑。它从明代创烧至今,熊熊炉火生生不息,直到今天,当地的陶瓷制品还在龙窑里烧制,因而也被誉为“活着的古龙窑”。
_DSC0438.jpg
前墅龙窑位于江苏宜兴市丁蜀镇的前墅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穿过原生态的村落民居,远远望去一道长长的黑色瓦檐,依附着高坡蜿蜒而上,瓦檐下隐约可见黄土垒起的,那便是龙窑了。龙窑利用村中山坡的天然地势而建,龙头朝下,龙尾朝上,随着坡度绵延,鳞次栉比,恰似一条卧伏的黄龙,由此得名龙窑。
_DSC0429.jpg
宜兴是紫砂的发源地,而丁蜀镇的紫砂
,更是汇聚了宜兴紫砂的百家之长,从明代开始的紫砂制作中,丁蜀镇内有大量烧制紫砂制品的龙窑,由于时代的变迁,目前仅存一座前墅古龙窑。
_DSC0433.jpg
古龙窑的通长有43.4米,窑身外壁宽约3米,内壁底部宽约2.3米,高约1.55米。由窑炉头、窑身、窑尾构成,窑身背脊两侧相隔约75厘米,开投柴孔(俗称鳞眼洞)一个,共计42对那是在烧制紫砂陶器时,炉工们用来投放柴火的。
_DSC0424.jpg
走近这座古旧的龙窑,可以看到它四周围绕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丛,宁静而安详,透着沧桑和古意。龙窑旁边,还竖有宜兴市政府有关文物保护的石碑,岁月和风雨已经给它披上不少斑驳。
_DSC0439.jpg
19851月,当时的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龙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10月,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在广大紫砂壶爱好者心中,龙窑的神圣和高度,是远远超出这些称谓和荣誉的。
_DSC0418.jpg
关于古龙窑,在丁蜀镇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很久以前,在太湖西岸的蜀山一带,因为当地百姓不敬天神,天神便惩罚他们,不施雨水。一日,太湖里一条专管耕云播雨的乌龙巡视,经蜀山上空,心生恻隐,私自吸水播雨,救了这一方百姓。天神得知大怒,即派天兵天将捉拿乌龙。乌龙终因寡不敌众,被乱枪戳得浑身是伤,从天上摔倒地下,头朝下,尾朝上,恰好跌落在蜀山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
_DSC0440.jpg
当地的百姓感激又悲痛,便自发挑土,掩埋乌龙。不知过了多少年,葬龙的土堆出现了许多洞口,有人钻进去一看,乌龙的尸骨不见了,里面成了空空的请斜坡道。后来,人们就尝试在这隧道里烧制陶器,龙嘴是烧窑点火的地方,龙身上的大伤口作“壶口”,小伤口就是“麟眼洞”。这种烧窑方式效果很好,陶器烧得又多、又快、又透,还很省柴火。人们把这座乌龙尸骨筑成的窑叫做“龙窑”。
_DSC0442.jpg
从此,一座座相似的龙窑就在青龙山、黄龙山、蜀山一带建起来,乌龙化窑的神话故事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美好的传说蕴含着人们对古代龙窑的深深敬意。毕竟这座富庶的县城,因为龙窑,有了冠绝神州的陶艺紫砂。
_DSC0425.jpg
如今的前墅龙窑主要用来烧制花盆、花瓶、瓮、罐、壶等日用粗陶,已经很少用来烧制精致的紫砂壶。走进前墅村,可以看到当地村民仍然延续着用花盆垒围墙的特色民俗。
_DSC0434.jpg
其实据《宜兴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宜兴就出现过圆形升焰窑,唐代中叶开始向龙窑转变。由于龙窑有体积大、烧成质量正品率高等优点,所以千百年来,宜兴窑场一直沿用龙窑烧成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科技进步,才逐渐使用隧道窑烧成法。
_DSC0411.jpg
现代烧制法虽然实现了紫砂壶标准化,强化了它的工业品性,但紫砂壶的艺术性、工艺性却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最明显的就是窑变现象不再,而窑变,正是火与泥因缘和合的完美体现,这也是龙窑的独特价值所在。
_DSC0370.jpg
古龙窑的智慧之处还在于烧窑时,可以让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温,一个鳞眼一个鳞眼地燃烧,其原理就是利用火焰的自然上升,热能被充分利用。窑身的西侧还设窑门5个,是窑工进出取放陶制品的通道。窑体上方建有窑棚,花岗石柱,上覆以木质梁架及小板瓦,可以用来遮风挡雨。
_DSC0431.jpg
因为龙窑的烧制有个周期,通常需要等到可以大批量陶器原胚收集齐,然后一起装窑点火。这次到达龙窑的时候,窑工告诉我,大约还要过个五天才开始烧窑,现在陶器原胚还没全部送来。
_DSC0413.jpg
虽然无福见识到龙窑烧窑,但窑工告诉我,烧窑时,龙窑内需昼夜不停地添柴烧火,场面甚为壮观。龙窑的烧窑操作,全凭烧窑工人的熟练技巧,以目光观测火焰温度与坯体的变化情况来决定。如紫砂制品烧成的温度在1150摄氏度左右,所谓千度成陶,这需要有非常熟练的技术和烧窑工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主管烧窑的窑主必须是行家里手,指挥投柴人的工作,特别是在后期二十多个小时的柴烧过程中,几乎寸步不离,否则一把火不适,就会影响烧成效果。龙窑烧窑,颜色从暗红到鲜红,黄色、白色再到无色,如此才实现了火与土的再生。
_DSC0416.jpg
在这样严谨的条件下,烧制出来的宜兴老砂壶,光泽温润,颜色丰富,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泡茶的次数增多还会发生变化,有可能黄得更橙,绿得更翠,红得更沉,紫中泛青,或者泛出各种自然的颗粒色彩,妙不可言。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龙窑柴烧的结果。
_DSC0297.jpg
前墅龙窑,从明代创烧至今,历经了十九代人的传承,现在的守窑人姓吴,是个地道的宜兴人,不善于言辞中可以感觉到是个耿直忠厚的人。他和一群朴实的烧窑人仍旧在守着这座古老的龙窑,在他们眼中,这座化泥为陶,化工为艺,化平凡为神奇的古龙窑是他们生活的源泉,是他们的生活信念所在。
_DSC0428.jpg
“细雨湿清川,老龙犹偃然。胸腔凝紫气,鳞甲动青烟。”静静地站在窑前,仿佛也能感知那600多年不灭的窑火,及它所见证过的那所有的汗水和收获、悲欢与离合。
_DSC0435.jpg
真心希望这座古龙窑,窑火不灭,愈烧愈旺,生生不息……
_DSC0436.jpg
小贴士
地址:宜兴市丁蜀镇前墅村
门票:免费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