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广西罗城龙岸下地栋村村史:《故园泥土的芳香》之一

2008-07-25 00:51阅读:1,257

            
广西罗城龙岸下地栋村村史:《故园泥土的芳香》之一X
             



    
写在书前的点滴体会
                         魏文范

  韦齐同志是我的同乡、同事、同学和知已。最近他让我看他的近作《故园泥土的芳香》(下地栋村史)。隔行如隔山,我对历史特别是地方史这类的知识,的确颇为生疏,难于说出个究竟,不过老朋友的嘱托,我怎能推掉!等到从头拜读,就觉得文字不同一般,立马被吸引住了,读这本“史”犹如读文学作品一样,使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精神为之一振,就形成以下的几点感受:
  第一、这部村史,在体例上完全打破了省志、县志、乡志、行业志等地方史写作的格式。没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其他建设的分类,没有一大堆政绩的统计表,没有古今名人、伟人的语录和指示,没有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场面;有的是几十篇表面看来毫无联系的散文,每篇基本上讲一件事,可是
读后闭目一想,就得知该村的沧桑巨变,就看出该村人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以及风土人情。这种写史的体例和笔法,过去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现在仍然是未见未闻。这是不是一种创造,只能让读者来评价了。
  第二、凭我的浅薄知识,写史的一个重大原则就是真实,中国自古及今都崇尚齐太史之笔、晋董狐之笔、汉司马之笔。用此来对照现今的某些省志、行业志、县志、乡志甚至一些村史,真的不敢恭维,那些不是真的史和志,而是政绩工程,是某个领导者的功德碑。它与“史”、“志”的要求,风马牛不相及。而这部不起眼的村史,从头到尾都未见有乖于史笔的,好的就尽情讴歌,坏的就无情鞭挞,该发扬光大的呼吁继承发扬,该批评的善意地指出而不为尊者讳。这是真正的史笔,值得赞扬和提倡。
  第三、写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并发扬先辈的遗烈,避去所走的弯路,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我认为这本史已达到其创作目的,其中的好些篇章都有歌颂前哲、启发来者的作用,也有善意的批评和规劝。相信只要是尊重历史者是没有不赞同的,也相信该村的子弟是不会不受到启发和鼓舞的。
  第四、有人认为写历史应该是纯客观的,不能掺杂着作者的爱憎。这种观点只讲对了一半,对的方面是应该客观真实,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像天津泥人张一样乱进行捏造。如今好些所谓史,问题就在不真实不客观上,即使是国史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以当时的政治要求作为风向标,致使现在的史学家仍然在作一些重大的纠谬;但是写史绝不能客观主义,而要适当注入作者的主观色采,《史记》的作者太史公正是这样作的,当我们读到他写的“本纪”、“世家”、“列传”,从字里行间仍充分看出作者的爱憎与臧否。这本村史几乎所有的篇章,都充溢着作者健康的感情色彩,使文章不是冰冷的叙述,而是洋溢着作者对故园的深深爱恋,的确难能可贵,值得从事省志、县志、行业志作者借鉴。
  第五、所谓村史,顾名思义就是该村的历史,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保有自己的特点是村史的灵魂。这本村史处处显出与众不同之处:1、这本史,把本村放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来展开,该村的任何兴和衰,都与当时社会、国家的大环境相吻合,不至于变成世外桃源;2、篇章中既突显该村与附近村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与别村有很多的不同,用恩格斯谈文艺的话来说就是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否则就会出现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了;3、这本村史很好地贯彻了写史就是为了保存史料的目的,而保存史料又在于继承和发扬前人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使之鼓舞来者不断向前迈进,这一目的,应该已经达到;4、村史与国史、省县乡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的视角应该是微观的,具体的、丰满的、立体的,不但有一地的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甚至还应该透露村人的喜怒哀乐、离合悲欢、油盐柴米,这本村史已经基本上做到这点;5、一个村应该是社会细脆,离不开具体的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这些内容本书大致具备,有些还写得相当细致和突出。总之,没有特点的东西不能很好反映现实的。
  第六,写史虽侧重于纪实,但绝不排斥文采。《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虎豹无文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色兹丹泽”。试看中国的正史二十五史,有些文字传诵千古,有些文字则味同嚼腊,其根本分野就在于是否有文采。而这本村史我认为是文采斐然的,可以看出作者在叙事中已经揉入了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创作技巧,使读者似乎浸沉在文艺的海洋之中,而不是干巴巴的叙述。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基本看法,写在这里作为引玉之砖。

  注:魏文范,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


风水宝地
  我绝不相信如今城乡风水先生搞迷信那种胡说八道,但是我相信风水当中有科学存在。地栋村的祖先们在选择村址时就选得巧妙无比,真正懂得风水的科学。综观龙岸垌所有的村庄,没有几个村能与本村比拟的。假如没有一个好的地理条件,解放前村民就不会人均占有水田三亩以上;假如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会变成罗城县第二个大村(第一个是四把大梧树);假如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会把村场建设得那么整齐、清洁;假设没有那么好的村庄就不会人才辈出。
  地栋村的风水好在哪里呢?关键是给人提供一个用武之地。在旧中国农村绝大多数搞的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要想自给自足先得要有土地,没有土地怎么富得起来?地栋村建村时东南西三面有大约两千亩待开垦的处女地,而别的村庄建村之初,没有一个人先来占领这些土地,这就是大自然留给地栋村的丰厚礼物。另外地栋村以北有好几个土岭,土岭之间有好些狭小的冲积地,将来等那些开扩地开辟完了,也可以开辟成小坡度的梯田,又可以增加土地的占有量。
  邱天寿公带三子一婿到来时,凭他的慧眼,立即看中这块风水宝地,马上着手开发,先从北京塘底的沼泽地开始,一直开发到村之西。当时北京塘是上地栋村人的,绝不会让你白白灌溉。本村祖先的办法就是盛北京塘的漏水,根据现在的考察,每条盛漏水的堤坝,用工都不超过一百工,仅用很短的时间就开辟田土百亩左右,每亩以四百斤产量计,就有四万余斤粮食,当时仅四户人家,所以在很短时间生活就富裕起来。有了钱粮就可以顾工来兴建山塘小水库,又增加好些土地,生活就进一步富裕。
  当祖先们把不靠北京塘水灌溉的地方开发完毕以后,基本上有近千亩的土地,人口迅速膨胀,经济实力已经相当雄厚,于是就着手开发靠北京塘水灌溉的更广阔的土地。因为北京塘是上地栋村的,要用他们的塘水,肯定经过反反复复地协商、妥协、默契、权利互补,其中的过程,今天已无法描绘。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用北京塘水灌田,上地栋村毫无异议(至于与上地栋村人打架、诉讼,不是因水利而是因渔利而起)。这样一来,地栋村的田庄又扩大了近千亩。后来竹筒车提水灌溉技术传入龙岸,地栋村靠雄厚的经济实力,最后占有河边很多的车田。计北略车田一架,上地栋村木山背车田一架,上地栋社底三车坝车田一架,韦氏三车坝车田三架,邱氏三车坝车田三架,高车坝车田22架,老龙村门口车田一架,上莲花八架车中的一架,这些车田将近有四百亩。至于卢氏在外村占田数百亩,根本未统计在内。到解放时为止,地栋村有地主富农共十二户,占田五百余亩。有中农近百户,占田两千亩左右。至于旱地根本就没有统计进去。我虽然对龙岸垌各村占田情况没有进行调查,但我深信有如此广泛的中农的村庄恐怕在龙岸不会多见。至于牛坪、草坪(燃料草)动辄以数千亩计也未计算在占有土地之内。
  地栋村这块风水宝地另一个优势就是扼住龙岸垌南北交通的要冲,村南面的龙岸圩、榕山村、八联村、三灵村、高安村(当时还没有莲花村和龙凤村),他们的群众要去天宝村、北源村及进山里的怀宝乡、三防区和上贵州,非要经过地栋村不可。而村北面的上述村、乡、区、省的人民群众想向南去也非得经地栋村不可。当时正是康乾盛世,小商品的流转已经相当发达,这就给居于南北要冲的地栋村提供巨大的商机,地栋村的高头街拔地而起,建了将近20家的商铺和手工业作坊,为本村带来不少的商业财富,这是本地任何一个村不可企及的。
  再则本村所占的位置,差不多可以与龙岸街媲美,龙岸街是龙岸垌的最中心,而地栋村在当时是龙岸垌的次中心,本村进山赴怀宝乡、三防区比龙岸要近八里,去融县也比龙岸要近。而本地的北源、天宝、高安、三灵、八联、珠江要赶龙岸圩,都要比地栋村远得多。这就给地栋村把农副产品变成商品带来很大的方便,也是其他村不可企及的。
  最后,地栋村还有个地理优势,就是村的北面有两重山岭阻挡,把冬天吹来的北风挡得严严实实的。而村的南面则是一片开阔地,夏天的南风吹来,毫无阻挡,拼命地向村里吹,这就在自然地理上形成冬暖夏凉的格局。综观附近十来个村庄,没有几个村有这个优势,真是得天独厚。
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仅仅给我们的祖先提供一种创业的可能,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有一步之遥,这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祖先在这点上作得很好,建村仅二十余年就培养六个秀才,邱氏五个,韦氏一个。终整个清代出现44位秀才(邱氏22个,韦氏15个,卢氏7个)。此外还有政治家(沈鸿英的股肱)、军事家(两位将军)、画家,书法家、理财家、教育世家、著名拳师、能工巧匠等,使得本村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没有人才的村,想获得财富并扩大财富,这是十分困难的。
  有能人还得他们行得正、走得端,如果专门去搞坑蒙拐骗,抢劫掳掠,能人越多,对地方为害就越大。综观本村的人,除极个别的三两个去为非作歹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走着正途的(至于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应视为社会的特殊现象,自当别论),而且不断地创造业绩,为子孙后代树立光辉典范。
 
  相关博文:
《故园泥土的芳香》之二
《故园泥土的芳香》之三
《故园泥土的芳香》之四
《故园泥土的芳香》之五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