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木府风云”原型拍摄地
2012-09-26 01:27阅读:87
X
木王府是人们对
丽江军民总管府的俗称。有资料称,忽必烈时为加强对滇西北地区的统治就开始在丽江设置了土司,以统治这方人民。

明代是
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不闭关自守,积肥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引进文、医、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52年)攻入
昆明、
大理,丽江的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为寻求更大的靠山,率先归附。朱元璋为感其诚,授予世袭土官知府,下辖四州一县,并赐一镌有“诚心报国”4字的金花带;赐他汉姓为“木”,名“木得”,从此,“阿得”便为“木得”。木得任知府之后就在古城的
狮子山东面营造纳西
王宫,即今木府。原建筑包括牌坊、仪门、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
三清殿、配殿及住宅庭院等等,占地极大,主建筑仿北京紫禁城式样,排列于东西主轴线上。
。

但因岁月流逝,战乱频繁,多已毁坏,如今能看见的包括主体部分为后世重建,仅为原建筑的四分之一。
丽江古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按照博物馆里保存的图样,重新建起了新的木王府,恢复了这一组建筑群的历史原貌
丽江古城是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
木府可称为丽江古城文化之'
大观园'。
纳西族最高统领木氏自元代世袭丽江土司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
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明末时达到鼎盛,其府建筑气象万千,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
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

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古城文化的象征.它位于
丽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亩,
中轴线全长369米,整个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
青龙(
玉龙雪山),右有
白虎(虎山),背靠
玄武(
狮子山),东南方向有
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
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

木
牌坊上大书“
天雨流芳”四字,乃
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慧性;石牌坊'栋梁斗拱,通体皆石,坚致精工,无与敌者',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殿楼乃
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
古柏深处,还有木氏
土司祭祖,祭天,祭大自然神'署'的杜宗教活动场所。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 它充分体现了明代
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而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传统文化之精神,并在其建设过程中,
汉、纳、
白三族人民
同心同德,充分发挥其技艺,在主要保留了中原明代
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溶入了纳西、白族各种地方工艺风格。同时木府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体的园林,它介乎于
皇家园林与
苏州庭院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处,充分展现了纳西族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由中央电视台、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电视台、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云南润视荣光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民族历史情感大戏
《木府风云》
,将于明晚19:00亮相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每晚三集连播。同样为民族题材电视剧
《翡翠凤凰》
也紧接着21:40三集连播。《木府风云》首次将木氏土司家族的兴衰史与纳西族的发展史搬上荧屏,博得各方关注。
丽江,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古城,到过这里的人无不被丽江古城建筑、小桥流水、民族文化所感动。1997年,丽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木府是丽江古城的核心建筑,“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木氏土司与丽江》一书的引言部分写道:“要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必须了解木氏土司的兴衰史。元明至清初470年间,木氏土司曾经是丽江的主宰者,在滇西北导演过一出出引人入胜、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木氏由来:朱元璋赐姓“木”
《木府风云》由于荣光、
秋瓷炫 (
微博)、
潘虹、
吕良伟 (
微博)
、朱晓渔、苏倩薇、孙玮、宋运成、多布杰等陆港韩实力明星联袂主演,讲述明朝丽江木氏土司家族内外盘根错节、腥风血雨的风云故事,塑造了以木增、阿勒邱为代表的一群聪明善良、宽容大度、审时度势的纳西族人。《木府风云》的即将开播,使得纳西这个西南神秘的少数民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为何一个纯粹的纳西族土司会姓“木”,丽江博物院院长黄乃镇介绍:“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兵出征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获得朱元璋赏识,便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从汉姓名字。”
木府大门上有这么一副对联“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充分表达了对中央王朝的忠心和感恩皇帝的思想。黄乃镇称,这体现了木氏土司高瞻远瞩、洞察时局的心态,“这是因为当时的纳西处于北有吐蕃,南有大理的夹击状态下,为了寻求生存之道,木氏土司采取了一条上靠中央王朝的路子。另一方面,木氏土司还团结了周边的白族、彝族,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而这也是丽江古城文化多元,纳西族人具有包容性的原因。我们都说木氏土司是流着眼泪治理这块土地的。”此后的470年,纳西族在木氏土司的带领下,进入了发展壮大、开疆拓土的关键时期。
背景选择:明后期最鼎盛
电视剧《木府风云》拍摄期间得到了云南省政府、丽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文化上的“参谋长”则非丽江文化研究第一人黄乃镇莫属,他在主题、人物、文化内涵上对《木府风云》进行了宏观把控。
谈及为何选择明后期的故事,黄乃镇表示,在木府悠久的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莫过于明朝后期的木增时代。“在此期间,木氏土司向中央王朝靠拢,积极吸纳中原文化。在周边关系上,北面处理好同藏区的关系,南面加强同大理国的交往。到木增一代,则进入了最强盛时期,有徐霞客的游记为证。”当年徐霞客应土司木增之邀,来到丽江。“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越,故不于此见客云”、“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连见多识广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见到木府时都发出如此惊呼,可见当时木府的宏伟辉煌。而“民房群落,瓦屋栉比”的描写,也足见古城繁荣、民居成规模之景象。
黄乃镇表示,《木府风云》选择明时期木增与阿勒邱的故事为主线,恰好能够全面反映丽江历史上的鼎盛繁荣,侧面展现出纳西族人民有容乃大的胸怀。“可惜的是,当年丽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木氏土司府,留下的文字资料少之又少,特别是明时期,唯一叙述得比较完整的就是徐霞客描写丽江的游记了。”黄乃镇遗憾道,研究木府文化十几年,已经视木府为家的他,感言电视剧《木府风云》的开播无疑填补了木府明朝历史的空白,对传播木府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