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纲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思考
2007-11-29 19:21阅读:1,790
飞鸟已经飞过,天空还有痕迹
--王志纲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思考
|
|
夏天来了。
远处,茫茫苍苍的大兴安岭。
眼前,蓝天、白云、草原、牛羊……
汽车像一只小虫,爬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在王志纲的感觉世界里,除了眼前的景物,还有沃野万顷的嫩江平原,1700多公里边境线,海拉尔、满洲里、牙克石等边境旗市,还有蒙古、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在呼伦贝尔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王志纲感受到了北方民族厚重的历史和千年的跨越。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都是从这里向西敲打长城的大门,走进黄河流域,走上中国历史的舞台。呼伦贝尔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
呼伦贝尔还有'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幽静的后院'--大兴安岭,于是,听着磁带里鲜卑人后裔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带着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的好奇,王志纲一行进入了呼伦贝尔草原这幅巨大的绿色画卷。
|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远远的是森林,那是人类最早生活发祥的地方,人们狩猎、采集,是一种原始的生存方式。伴随人们走出森林,生活方式的改变,前面是森林,后面是草原,由此有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游牧民族由此而兴起,从草原再向外延伸,这是农地,农耕,这是菜花,这是农院,方寸之地,呈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多种形态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叠加重现,这样的人文现象和历史景观,简直是妙不可言!”
触景生情,一吐为快。面对车里的七八个随行人员,王志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汽车行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王志纲感受最深的还是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书里有很多发人深思的文化密码和历史信息。
“多少年来,北方民族在中国史上,被边缘化了,没有人去认真的研究它,站在内蒙古高原上,用客观超然的眼光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中国的一座历史宝库。额尔古纳,呼伦贝尔,你是中国北方民族历史舞台的后台。”
王志纲的声音显得兴奋,在大家的耳畔响着。
……
“呼伦贝尔,你是北方民族的粮仓,武器库,演兵场,当北方民族在这里休养生息到位的时候,就走出去,像雄鹰一样,掠过历史的天空,竟管消失、消融了,天空还有痕迹,飞鸟已经飞过。”
“研究北方民族与汉民族的矛盾关系,我们发现了一条历史的轨道。它们从森林里走出来,从原始大森林走向草原,在呼伦贝尔这片草原上,在这个历史舞台的后台,所有准备完成,到咱们这里,这个草原叫草垫草原、呼贝草原,然后到了锡林格勒,由锡林格勒再到乌伦察布,到了阴山山脉一带。
这个时候,就跟强大的汉民族形成军事对峙。就像刚才我们的陕西小伙子(郭亚刚)讲的,那就是农耕文化成熟的一个地方的文明,从春秋战国开始,从东突,突厥,乌横,楼兰,一直在那个地方发生着军事冲突。如果草原民族的力量强大,它们就可以冲到居庸关,饮马黄河,直取长安。春秋战国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国家遭遇到北方民族的侵扰,所以有个赵武灵王的涂乎其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融合。”
赵武灵王作为战国时代一个弱小国家的君主,力排众议,让这些封建贵族们都换下表示自己地位的官衣大袍,穿上仆人们的服装,跟仆人一样张弓搭箭,自食其力,对这些遗老遗少,该惩治的惩治,所有珍奇古玩,全部付之一炬。最后成了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王志纲的眼前。
当他们打不过去的时候,他们就继续往西走。到頫河流域,到青藏高原,頫河流域,已经接近西域边缘。青藏高原是土袚的领地,如果这一块还站不住,它们还继续往西走。到西域,到中亚,实在不行,就到欧洲去了。
北方民族从我们脚下的大兴安岭出发,走向草原,走向世界,是根据它的能量来决定的。能量小的,可能到达阴山山脉,有如小溪水,就干涸了,能量强大的,可能流到西域,流到俄罗斯草原,流到欧洲。
其间有两支民族,力量最为强大,一个鲜卑,拓跋氏创建了北魏王朝,到了黄河边,由此形成中国南北朝时期,长达一百六十九年。而南北朝,比起涂乎其舍,包括鲜卑主动与汉人通婚,在空间和时间上又是更为广阔的民族融合。
给汉民族一次次的造血,一次次的杂交,使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一次次的生机勃发,直到现在,鲜卑文化还是世界的一道鲜学。
全世界的历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它们从哪里来,它们到哪里去?我们在车上听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作者席慕容就是典型的鲜卑后裔。席慕,慕容,呼颜,都是鲜卑的姓氏,都融合到汉族里面去了,有姓'呼'的,有姓“颜”的,有姓“席”的,有姓“慕”的,分别将其分解开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史。
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了明显痕迹的是蒙古王朝,只有二十万人的蒙古铁骑席卷欧亚大陆,建立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等较,版图之广,基业之伟,亦不能同日而语耳!
美国《华盛顿邮报》评出人类文明史上千年来(公元1000-1999年)最重要的人物,成吉思汗当选“世界头号风云人物”!
“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正是这种远大的理想,成为成吉思汗行动的支撑。
为了理想,成吉思汗三次万里征战。蒙古战马不仅畅饮黄河、长江之水,吞饮阿姆河、印度河,最终蹄溅多瑙河。
克伦威尔说过,人绝对不可能攀登得比他所不知道要去的地方高。没有进取目标的人难成大事。
“只要有草原在,蒙古人就能生存!”。成吉思汗的这句名言正是其戎马倥偬
一生的写照,他曾遭遇受伤、失败、遗弃和被俘等厄运,但凭借从幼年时期掘草根、拾果子的孤苦、艰难生涯,磨砺出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的人格精神,把危局一一化解。正是他钢铁般的意志,成就了一生伟业。
鲜卑之前的匈奴,与大汉朝势均力敌,在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几十年的抗击下,元气大伤,从此,远走欧洲。与当地民族融合,后来成立了匈牙利国,匈奴,就是匈牙利人的祖宗。
深邃神秘的历史长天,飞鸟已经飞过,天空还有痕迹。
汽车行驶在水草丰美的蓝天绿地,车内,席慕容那首带有寻根意味的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依然响着,王志纲的思想,划破时空,还在历史的长天闪亮。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