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光辉历程的缩影——祝贺《阳春人大七十年》出版发行

2024-10-04 07:07阅读: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光辉历程缩影
——祝贺《阳春人大七十年》出版发行
王散木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光辉历程的缩影——祝贺《阳春人大七十年》出版发行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年光辉历程的缩影——祝贺《阳春人大七十年》出版发行
9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秀坤带领相关人员走访慰问了原阳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阳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小波,并送上新出版的《阳春人大七十年》一书。

今年,正值全国人大步履铿锵雄健跨进辉煌七十年。我们共同庆祝的不仅是这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成立,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经七十年风雨兼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生命力与卓越成就。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断自我革新,日益成熟完善,成为引领国家前行的坚实基石。更为可喜可贺的是,一部透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光辉历程缩影的新书——由阳春市人大常委会编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阳春人大七十年》正式公开面世
《阳春人大七十年》有几个重要看点值得关注。
首先,本书图文并茂地见证了阳春由县到市过渡历史的风风雨雨。
说到阳春人大的历史,我们不得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阳春的历史沿革有一个简单的回顾。1949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解放了阳春县中共正式建政后,阳春县隶属几经更迭1988年1月,阳春县归阳江市管辖。1994年5月5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阳春撤县市(县级),以原阳春县的行政区域为阳春市的行政区域,省政府决定阳春市由省直辖,委托阳江市代管。1994年5月5日前,阳春县人大机构为“阳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改市后为“阳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阳春,是阳江市唯一一个经历了我国人大制度70年历史的县级市。
本书第一编《阳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三幅历史老照片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阳春的政治生态。李国欢提供的《阳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证》客观记录了1950年4月6日第一届阳春县人民政府县长黄昌熺,副县长陈庚、陈风联名签署的聘请龙承禧为“阳春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阳春县人民政府聘书》。阳春市档案馆提供的1950年7月21日《阳春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农民代表英模合影》和1951年11月16日《阳春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农民代表英模合影》真实地记录了翻身农民参政议政情景。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形成之前的政治生态的缩影。
第二编第三章《阳春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副“1958年5月14日《阳春日报》报道阳春县第三届人代会开幕盛况”图片,见证了新中国建政后对媒体宣传的重视。
第二编第四章《阳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副“1960年11月13日《两阳报》报道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盛况”图片,通过“两阳报”三字展示了行政区划的变更,即:1958年11月,阳春、阳江合并为两阳县。两阳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时间为1960年,因此,媒体的名字为《两阳报》。
第二编第六章《阳春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一副“1968年2月23日《阳春风雷》刊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成立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的批示》,体现了“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政治生态。
第二编第十一章《阳春市(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三节由植兰裕提供的1994年1月22日“《阳春报》报道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盛况”和第四节(亦由植兰裕提供的)1995年3月4日“《阳春报》报道市十一届二次人代会召开盛况”表明,阳春正式县改市,即:1994年5月5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阳春县,设立阳春市(县级),以原阳春县的行政区域为阳春市的行政区域,省政府决定阳春市由省直辖,委托阳江市代管。
其次,是以时空纵横为节点,客观地讲述了阳春人大履职历程。
全书以时间为纵线,以历届历次会议为横线节点,客观记录了阳春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
阳春的人大工作,基本与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从1954年开始,无论政治生态、经济社会生态如何发展、变幻,始终风雨兼程、一路前行。
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1979年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的决议》,广东省于1979年12月召开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省人大常委会。到1980年,全省各市和县(区)的人大相继产生本级人大常委会。1980年12月16日至21日,阳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春城召开。会议选举刘华初等23人为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单独设立有县第七届人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
阳春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3月26日至31日在春城召开。会议选举产生阳春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共19名。县九届人大常委会除了办公室下设有政务科、组织科、秘书科,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设立法制、农村、工交、财贸、城乡建设和教科文卫等六个工作委员会。此后,历届人代会专委会和市(县)综合办事机构略有变更截至第十七届四次会议阳春市人大常设工作委员会为:法制、农村、财经工交城建环保、教科文卫、选举联络人事任免等7个,专委会2个(即:社会建设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机关3个正科级综合办事机构为:办公室、信访工作室和行政科
再次,就是上下勠力同心,共襄盛事。
《阳春人大七十年》是一透射我国人大制度全部进程的大工程阳春市人大历时,上下勠力同心、多方各司其职、凝心聚力、共襄共进,方得最终完工。
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全局,首先为总框架的搭建定下基调:全书共分三编,分别为阳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阳春市(县)人民代表大会、阳春市(县)人大常委会。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史实准确无误,文字忠实于原貌,不加褒贬和个人观点,依照详今略古原则,对史实进行谨慎甄别,以达到“存史资政”的目的。为此,市人大调集精兵强将,组成编著班子,市人大办公室担纲理,各个部门、科室相关人员全力以赴参与,还特聘了社会各界专业人士参与编辑。从而,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有关专家和出版社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和两副老照片值得关注。
一是时间节点——1979年9月13日至1980年12月16日。由于十年“文革”,阳春的人大工作也从1966年到1980年被迫中断。直到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在1979年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将革命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的决议》,广东省于1979年12月召开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省人大常委会。到1980年,全省各市县(区)的人大相继产生本级人大常委会。1980年12月16日至21日,阳春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春城召开。从而,人大工作才又得以步入正轨。
二是两历史老照片。第一1991年2月阳春县第九届人大“全家福”本届人大常委会人员悉数参加(见本书下编第三章《阳春县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1999年1月阳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6人)当选后的合影(见本书下编第六章《阳春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尤其是第二副老照片上的6人,他们全都西装革履,穿着整齐,气爽神清,信心满满。新时代展现新风貌,新时代迈向新征程,这张照片也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变化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源于具有面向未来、面向实践、与时俱进的政治品质。2024年1月24日至26日,阳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春城召开。这次会议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年后的新气象、新风貌。会议收到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的议案1件,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9件。其中,农林水类12件,工交类22件,城建类8件,教科文卫类6件,财贸类1件,政法类10件。经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审议,并经大会主席团会议通过。最后,确定了阳春市2024年度民生实事项目10项,分别是: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加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加快推进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实施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动、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加大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力度、完成建制村公路“单改双”建设任务、优化市区道路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改善居民饮用水条件等。同时,市人大还成功开展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年初定题、年中测试、年终打分、全程监督”的闭环监督工作机制,对项目的开展“一对一”精准监督,推动民生项目顺利实施,将“为民作主”转变为“让民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阳春走过了“过渡、创建、曲折发展、恢复完善”的历程。七十年来,阳春市历届人大代表及人大工作者……殚精竭虑、勇于探索,为阳春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窥一斑而知全豹,观一域而知全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70年,扎扎实实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件事一件事的落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人大的声音更加响亮,人大的工作更加强劲!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