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晚期青铜器散氏盘又称夨人盘,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编者: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篆书入门字帖里的《散氏盘》,散氏盘的命运似乎没有《毛公鼎》的那么坎坷,但是也算是几经波折,而且中途还传闻被置于圆明园中烧毁,后来在清理故宫的物品时才在库房中发现。本文从《散氏盘》的坎坷经历、散氏盘的艺术风格、散氏盘铭文的原文及译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散氏盘》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散氏盘的坎坷经历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cè),又称作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高20.6厘
编者: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篆书入门字帖里的《散氏盘》,散氏盘的命运似乎没有《毛公鼎》的那么坎坷,但是也算是几经波折,而且中途还传闻被置于圆明园中烧毁,后来在清理故宫的物品时才在库房中发现。本文从《散氏盘》的坎坷经历、散氏盘的艺术风格、散氏盘铭文的原文及译文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散氏盘》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散氏盘的坎坷经历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cè),又称作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高20.6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