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美丽的白音锡勒牧场

2009-03-06 20:01阅读:13
美丽的白音锡勒牧场X


美丽的白音锡勒牧场
白音锡勒牧场(白音锡勒在蒙古语中意思是富饶的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东南5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7′~117°05′,北纬43°26′~44°08′之间,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北与西乌珠穆沁旗为邻。全场面积为3730平方公里。
  白音锡勒牧场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其饲养的马、绵羊都是有名的优良品种;其经营管理、科技水平都较高。野生动植物品种众多,是内蒙古草原生态精华部分。
  美丽富饶的白音锡勒牧场地处内蒙古中东部,属锡林郭勒高原东南部低山岳陵区的边缘,南接灰腾梁,东毗大兴安岭余脉,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典型草原栗钙土地带,东部向大兴安岭西麓森林草原半湿润黑钙土地带过渡。土地资源中以草地分布最广。草地上生长着优质牧草,为丰美的天然牧场,是白音锡勒最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从地域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草原类型,东部为草甸草原,西部为典型草原。
  白音锡勒牧场创建于1950年10月1日,是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第一个国营牧场,建场之初,全场仅有20名职工,1022头(只)大小牲
畜,两顶蒙古包,三辆胶轮车和一台马拉四轮车。历经四十九个春秋的变迁,牧场已从一个单一畜牧经济的生产单位,成长为一个以牧为主,家牧林副渔与工矿建运商相结合、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科学养畜程度比较高的综合经济实体。1985年被列入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3年作为首批入网成员加入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5年与澳大利亚普克马克生物圈保护区建立姐妹友好合作关系,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草地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在此建站,长期进行草原科学定位研究。通过五十九年的建设,在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由过去单一的牧业生产,逐步发展为以牧为主,农、牧、林、工、商综合经营,贸、工、农(牧)一体化的大型综合国有农牧企业。
  原国营白音锡林牧场行政区由十二个分场组成:
  桃林塔拉为一分场,乌拉苏太为二分场,沃村吐儒为三分场,白音温都为四分场,巴彦希勒为五分场,敖包图为六分场,黄花树特为七分场,博仁敖包为八分场,巴彦胡硕为九分场,益和乌拉为十分场,新开荒队为十一分场,花胡硕为十二分场。1969年组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五师三十一团后,将十二个分场更改为十二个连队序列号。1975年撤消兵团,恢复国营白音锡勒牧场建制。
  现在白音锡勒牧场行政区分由原十二个分场压缩为六个分场:
  桃林塔拉和巴彦胡硕合并为一分场,乌拉苏太和白音温都合并为二分场,沃村吐儒和敖包图为合并为三分场,黄花树特为四分场,巴彦希勒和博仁敖包合并为五分场,益和乌拉、新开荒队和花胡硕合并为六分场。
  旅游景点:白音锡勒牧场旅游风景区。白音锡勒是内蒙古草原自然保护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牧草繁茂,牛羊遍地。这一带丘陵起伏,锡林河穿境而过,大片大片的次生林带又仿佛给草原戴上了顶顶绿色的桂冠;景色格外美丽。保护区内,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似块块明镜嵌在绿色的原野上。 
  在二分场境内,分布于浑善达客沙带山地阴坡上的天然次生林,以山杨、白桦混交林为主,是山杨、白桦林核心区。这一区域具有极高的保护、科研与观赏价值。这里还生长着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保护植物--芍药,芍药又名野牡丹,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下旬开花,花多白色,花开时节一片洁白,郁郁葱葱,远望犹如繁星点点,近观恰似置身花海,令人留连忘返。在杨桦林核心区以东,就是扎格斯太湖,湖面1.68平方公里,是保护区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湖泊,远望山影到立水中,湖面轻舟荡漾,湖边林木成行,山谷幽深,奇石叠嶂,鸟兽齐鸣,溪水击石,实乃游览之圣地。
  在六分场境内,生长着宝贵的天然野生植物资源--黄花,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开花期遍野金黄,与优势种贝加尔针茅等共同构成草甸草原典型景观。每逢夏季来临时,这里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在场部南白音锡勒赛马场:每年都举行一次赛马活动,称为“马文化节”。开展以赛马为主的马文化活动。评选养马能手,举行套马、赛马,搏克(蒙古摔跤)等比赛。参观英纯血马培育场等。
  在场部北侧有一座骆驼山,据传是一座神山,形状酷似骆驼,当地牧民们每当经过这里时,都会来朝拜一下,并要在该山中部洞口穿入,保佑身体健康长寿。

          (根据有关资料整理,仅供参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