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帮人对几份黄埔陈展文案进行了修改,由于工作需要,对抗战时期黄埔各分校叒做了一番梳理。这其中此前我严重缺乏关注、本次又产生浓厚兴趣的,当属九分校了。为此,我深入查证了一些史料,以期增加对它的了解。
此前缺乏关注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设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黄埔九分校“天高皇帝远”,并入黄埔体系的时间甚晚,也很有些“自成一派”的感觉。再者,九分校正式设立的近四年里,毕业的学员、生人数极少,以校史中记载的数据统计,满打满算也就1159人(不含新疆陆军军官学校1-5期后来比叙黄埔学籍的),甚至还当不得其他分校的一个总队。大概是以上两个原因,九分校相关文物在市面上极其稀罕,我至今一件都没有收藏,就算想关注也缺乏契机。
九分校的前身是新疆陆军军官学校,其源头甚至可以上溯到前清。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金树仁主政时期,将杨增新创办的新疆讲武堂改组为新疆陆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新疆军校),后来杨、金的果实均被盛世才所窃取。新疆军校的“节奏”很磨叽,十几年也才办了五期,据亲历者回忆,除第四期人数稍多之外(500余人),其余几期都没超过200。大约十年前,我还真在孔网见过新疆军校四期同学录,可惜一时囊中羞涩,待大致凑足钞票之后,却发现书已售出!如今念及此事,仍感懊恼不已,尤其是在知道该期可比叙为黄埔十五期之后。
此前缺乏关注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设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黄埔九分校“天高皇帝远”,并入黄埔体系的时间甚晚,也很有些“自成一派”的感觉。再者,九分校正式设立的近四年里,毕业的学员、生人数极少,以校史中记载的数据统计,满打满算也就1159人(不含新疆陆军军官学校1-5期后来比叙黄埔学籍的),甚至还当不得其他分校的一个总队。大概是以上两个原因,九分校相关文物在市面上极其稀罕,我至今一件都没有收藏,就算想关注也缺乏契机。
九分校的前身是新疆陆军军官学校,其源头甚至可以上溯到前清。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金树仁主政时期,将杨增新创办的新疆讲武堂改组为新疆陆军军官学校(以下简称新疆军校),后来杨、金的果实均被盛世才所窃取。新疆军校的“节奏”很磨叽,十几年也才办了五期,据亲历者回忆,除第四期人数稍多之外(500余人),其余几期都没超过200。大约十年前,我还真在孔网见过新疆军校四期同学录,可惜一时囊中羞涩,待大致凑足钞票之后,却发现书已售出!如今念及此事,仍感懊恼不已,尤其是在知道该期可比叙为黄埔十五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