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红楼梦》影视作品大全(共39部)

2010-11-12 15:27阅读:170
本文来自网络,很大部分内容来自网友“家肥屋润”的博客。


  据统计,根据古典名著《红楼梦》改变改编的电影和电视作品共有39部(可能会有疏漏,欢迎朋友们补充完善)。按照拍摄的先后顺序,大致介绍如下:

(1)最早将《红楼梦》故事搬上银幕的是梅兰芳。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的5出京戏片段,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
《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X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传说这是历史上第一张:黛玉海报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红楼梦》最早上银幕,始于我国电影业刚刚起步的二十年代。1924年秋,民新影片公司将梅兰芳演出的五出戏,拍摄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其中就有《黛玉葬花》。此片是借了北京东四九条一所原属清朝贵族谟贝子的府第拍摄的,房主人的身份和建筑的格局、园林的布置,都与曹雪芹笔下描写的大观园的气派差不多,时代气息较接近。《黛玉葬花》放映的时间很短,就是梅兰芳本人也没有看到,生前曾一直引为遗憾。只是当时这是部默片,在有梅兰芳的片中却没有梅兰芳的声音,这是莫大的遗憾。但当时银幕技术只限于做到此。
~~~~~~~~~~~~~~~~~~~~~~~~~~~~~~~~~
剧情介绍:《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这是梅兰芳排演的第一出'红楼'戏。是取材于《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驽芳心。'并结合'黛玉泣残红'中的情节,由齐如山、李释戡、罗瘿公等编写剧本。剧情是:林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很懊恼。次日,见园中落花无主,乃荷锄葬花,并赋'葬花词',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此剧梅兰芳于1916年初在北京吉祥园首演。梅兰芳饰林黛玉。在排演时精心设计了服装、道具、布景和灯光等,均一一处置妥当。同时因《红楼梦》是广大群众熟知的文学作品,剧中人物林黛玉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必须表现出来,观众才能认可。梅兰芳根据原著本意,在表演中淡化林黛玉的弱不禁风和多愁善感,突出刻画黛玉与没落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孤傲倔强,着意表达其深受封建礼教压抑束缚而无法排遣的苦闷,试图挣断枷锁,向往幸福婚姻的思绪。梅兰芳在剧中塑造的林黛玉与文学名著中的林黛玉高度相似,是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在舞台上的重现,显示出深邃的艺术魅力。整出戏展现了优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清丽哀怨的抒情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而且闪烁着青春的光芒。梅兰芳在此剧中塑造的淡雅而富有诗意的林黛玉形象,得到了文化界和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赏和欢迎。
[ 详情见:“梅兰芳纪念馆”网站 ]
~~~~~~~~~~~~~~~~~~~~~~~~~~~~~~~~~
 早在晚清,梅兰芳之祖梅巧玲就在内廷演过《红楼梦》史湘云。1905年,王国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一文,掀起了一股“评红热”一直持续到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史称“旧红学”。在这段时间里,梅兰芳对红楼也产生了兴趣,。1915年,梅兰芳研读了原著及清代有关的“红楼”剧本,根据第二十七回和二十八回,编演了《黛玉葬花》,剧情自茗烟向宝玉送西厢开始,以“埋香冢黛玉泣残红”结束。
  梅兰芳后来回忆:“我演《葬花》,外面流传的只有三场,其实前面还有一场,是晴雯跟袭人白天吵嘴,宝钗与黛与劝完了。晚上黛玉到怡红院敲门,没有敲开,听见里面宝钗与宝玉的笑声,黛玉忍不住就哭了,唱几句摇板,回到自己的萧湘馆。我们在初排的时候,就把这一场的总本丢了,所以外面始终没有见到这一场。”
  《黛玉葬花》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每场戏的戏票都被抢购一空,有的戏迷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到上海,以一睹“黛玉”的风采为快。
  1916年,梅兰芳又根据红楼的第三十回和第三十一回编演了《千金一笑》。说的是晴雯撕扇。《千金一笑》的演出效果比《葬花》更好,因为有更鲜明的尖锐的戏剧性。
  二十年代,梅兰芳根据《红楼梦》第二十一回编演了《俊袭人》(《解花语》):“袭人因宝玉喜与妹妹嬉戏,加以谏止。宝玉反辩,袭人故佯嗔以试其心”。这是一出独幕戏,剧中人主要人物只有袭人,(梅兰芳演)和宝玉(姜妙香演)两个,剧情凝炼集中,效果颇佳。

在拍《黛玉葬花》时,梅兰芳吸取了拍《春香闹学》外景戏的经验教训,寻得了与剧情相符的外景地,他选中的是其朋友冯幼伟的住宅花园,这原是一个清朝贵族谟贝子的府第,将其充作大观园的一角还是较为合适的。在黛玉的服装、化妆、道具的选择与安排上,都注意到了与花园建筑的协调,因而比起《春香闹学》进了一步。在拍“葬花”这一片断时,梅兰芳饰林黛玉,他特别注意面部表情的表演,力求“在眉宇之间,用一个‘颦'字,以此来表达林黛玉的凄凉身世和诗人感情”。在该花园的另一角,又拍摄了黛玉读《西厢记》及听梨香院芳官等演唱《牡丹亭》“游园”的曲文的几个镜头。(转)
~~~~~~~~~~~~~~~~~~~~~~~~~~~~~~~~~
梅兰芳在20世纪20年代前,根据名著《红楼梦》编演了三出剧目,这在当时北方是第一次出现红楼戏,给京剧舞台又增添了异彩。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中的晴雯)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俊袭人》中的袭人
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黛玉葬花》戏曲纪录片
梅先生饰演俊袭人(右边那位)

  (2) 1927年电影《红楼梦》:林黛玉-陆剑芳 贾宝玉-陆剑芬。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以刘姥姥为全剧结构的主线,颇有点“后现代”意味。上海复旦影片公司。
1927年陆剑芳,文逸民,范雪朋版电影红楼梦上海复旦影片公司
1927年陆剑芳,文逸民,范雪朋版电影红楼梦 <wbr><wbr>上海复旦影片公司

影片名称: 红楼梦
别名: 新红楼梦
  色彩: 黑白
声音: 无声
  制片公司: 复旦影片公司
  出品年份: 1927年
  导演 任彭年 俞伯岩
  主演 范雪朋 陆剑芬 文逸民 周空空 王谢燕 王月如 邢半梅 王意明 王意曼
演职员表:
剪辑 文逸民
摄影 周延喜
说明 徐归燕
置景 葛耀庭
场记 陆润生
道具 瞿一峰
化妆 蔡锦帆
绘题 袁秀堂
书幕 沈葆勋
照相 龙 君
接片 范雪朋
服装 蔡泽民
刘老老 周空空
贾宝玉 陆剑芬
林黛玉 陆剑芳
贾 母 易半乔
贾 政 易萌乔
贾 琏 文逸民
王熙凤 王谢燕
王夫人 袁益君
薛宝钗 王意逸
尤二姐 范雪朋
周瑞家的 翁侠仙
贾代儒 卓瑞棠
贾 瑞 蔡问津
李 纨 邢半梅
黄金莺 王意曼
板 儿 邵方伯
平 儿 洪秀兰
雪 雁 易培琳
迎 春 张素馨
惜 春 李定志
紫 鹃 王意文
晴 雯 陶雅英
玉 钏 王楚琴
袭 人 黄月如
鸳 鸯 袁婉玉
贾 环 陈少雄
1927年,上海复旦影片公司将《红楼梦》搬上银幕,这是第一次较完整地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演绎成电影故事。为了招徕观众,影片公司竟别出心裁地让大观园中的人物一律穿上时装。林黛玉足蹬高跟鞋,辫扎白绸结,不伦不类,非今非古,由于此片中的人物穿的都是时装,故在当时及后来都受到了严厉指斥。而此片主创人员认为:《红楼梦》一书“始终并未示明年代”,穿时装是可以的。还在广告上特地申明:“本片是近代装,非老戏式之古装”。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红楼梦》影视作品,它的结构十分巧妙,以刘姥姥为全剧结构的主线,颇有点“后现代”意味。它分上、下两集,以刘姥姥一角贯穿始终,较为完整地演绎了《红楼梦》的故事,阐述了“翰内昔日富贵等于一场春梦”的虚无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版本的人物比较全,不像周璇版本的删节太多,十二金钗只出场了钗、黛、凤三人,连云妹妹都没有。当然它的拷贝早已丢失不存,只有从遐想中领略它的风采了。
~~~~~~~~~~~~~~~~~~~~~~~~~~~~~~~~~
复旦影片公司,1927年由俞伯岩创办于上海,共摄制故事片24部,有《华丽缘》、《红楼梦》(又称《红楼新梦》)、《通天河》、《火烧七星楼》等片。1932年歇业。
故事梗概:红楼梦(别名:新红楼梦)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27]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刘老老和外孙板儿进城,见宁荣街豪华无比,忽然记起女婿王狗儿和荣府王夫人同族,以探亲为由,欲进荣国府,门官嫌其粗俗,拒之门外。贾府史太君被称为老祖宗,女儿贾敏嫁姑苏林如海,生女黛玉,贾敏早逝,贾母接黛玉来贾府居住,祖孙见面悲泣。贾母爱孙宝玉进来。才使贾母稍慰。宝玉出生时口衔“通灵宝玉”,所以取名宝玉。宝玉和黛玉一见投缘,问及黛玉无玉,就要摔自己的玉,被二嫂王熙凤劝解。刘老老入府,所见都是平生第一次,常把贾府侍女当小姐跪拜,笑话不断。后见熙凤,熙凤送了些银钱,打发老老出府。宝玉父贾政命宝玉在家读书,聘贾代儒为师,代儒孙贾瑞和和贾政庶子贾环一同读书,环顽劣,受父亲责备,嫁祸于宝玉,贾政怒责宝玉。贾母闻讯,与王夫人来,护宝玉去。贾母怒责贾政,贾政低头受责。王夫人妹嫁薛氏,也来贾府居住。薛姨妈有女宝钗,项间常佩一金锁,希望与宝玉结成金玉姻缘,觉得黛玉性妒,不向外人露其意。黛玉心地坦率,话语尖刻,贾府上下多扬宝钗而抑黛玉,只有宝玉对黛玉爱之唯恐不深,虽然常有细小误会,却是一对欢喜冤家。贾瑞见熙凤,慕其美色,心存非分之想,熙凤与侄儿贾蓉设计陷害。贾瑞中计,得病而死。刘老老二次入荣国府,贾母设宴大观园,刘老老酒醉,笑话连篇,又误入怡红院,被袭人送出。刘老老回乡时,府中上下,赠送很多。贾琏私娶尤二姐为外室。熙凤探知,假意接入府中又加以幽禁虐待,贾琏不能禁,尤二姐不堪忍受,吞金而死。宝玉和黛玉因小事又不和,宝玉来到园中,听到黛玉葬花词,感极而泣,二人又言归于好。宝玉因信黛玉侍女紫鹃的话,以为黛玉回南,痴病大发。熙凤以移花接木计说动贾母,把宝钗许配给宝玉。宝玉以为娶的是黛玉,满心欢喜。但黛玉已知实情,在宝玉成婚时,焚稿后咯血而亡。宝玉见新娘是宝钗,大惊奔出,声言去当和尚。熙凤三次设计丧三命,罪孽深重,心事重重,追悔莫及。荣国府因多纳婢妾和王熙凤重利盘剥被查封,刘老老又到贾府,见状大惊而去,途经一破庙,想进去休息,见宝玉为和尚,在门外念经。正惊讶时,一声钟鸣惊醒,发现只是一场春梦,自己还在乡间家中。
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奇怪之处,那就是大观园中的小姐丫头都穿着西装,林黛玉穿着西式长裙,脚登高跟鞋,头扎白色蝴蝶结;其他人物也都是西装加身。至于布景,则是雕龙柱与西式挂灯并列,太师椅与沙发共陈,真是影坛奇观。
以刘老老的入梦出梦作起结笼罩全剧,是不得已而为之。原著的结构太复杂了,一部4个小时的无声片实在无法容纳。要原汁愿味的再现原著的主题是不可能的。
剧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爱情悲剧主题|、四大家族衰亡主题都被弱化了,改编者着意强调的正如苏轼所云“翰内昔日富贵,”不过是一场春梦而已。这种人生如梦的喈叹,虽然也可以换取诸多观众的唏嘘甚至眼泪,但是与原著深厚含蓄的悲剧底蕴相比,与原著的多重内涵相比,还是浅俗直露了些。甚至有人说“金玉姻缘于此剧中似亦为赘物。”
其实在这方面,长达36集的电视剧和13个小时的电影也难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须苛求半个多世纪前的人们。
平心而论,在影片结构与主题的统一性上已经做的不错,刘氏既是全剧结构的主线,又是揭示全剧主题的象征性人物。这个积世婆婆一出场,影片就打出了“春梦婆神游南柯”的字幕。影片结尾,她又发出了“我经历了这许多光怪陆离喜怒哀乐的境界,原来是一场春梦。(字幕)”的感慨,这一首一尾的照应、画龙点睛,使全剧主题更显豁。电影毕竟不象小说一样可以反复把玩品味,使小说在几个小时内就让观众能够较为全面的把握,应该说是充分的考虑了小说和电视的不同接受方式的。
关于服装问题。小说家范烟桥(电影顾问)在谈及这一点时指出,全依旧时装束,经济上耗费太大,但若因此而参以现代模样,则“不今不古,非驴非马,”索性纯以现时装束,“因为”盖电影之艺术在于切合人生,与戏剧不同之点即在此。不能从古,惟有从今耳。“后来复旦公司在拍摄《再生缘》时也如法炮制,纯以时装。另一位谢鄂常先生的观点与此接近,”与其做他不伦不类和非驴非马的古装戏,还不如借古的事实来作自然的时装戏来得匀贴多了。“他们的说法不无道理,但读过《红楼梦》、《再生缘》,再去看其时装电影,总觉得有点异样的感觉。尤其是《再生缘》的剧照,若抽去提名,今人看了说是北伐军在冲锋陷阵亦无不可。其实当时古代的故事穿着时装拍是常有的事,时装的唐伯虎,追求时装的秋香,二人坐在沙发上打情骂俏不是什么奇观。当时民族电影十分薄弱,资金有限,置备不起昂贵的古装行头,以时装或者京剧服装代之,是必然的。当时另有一家孔雀公司也拍摄《红楼梦》,真是在服装和布景上作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确是古装出镜,然而耗费极大,上映时又赶在了复旦公司的同名影片之后,上座并不理想,致使血本无归,公司亦破产。当然,可以设想,如果范烟桥看到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和电影《红楼梦》,”非驴非马论“亦将结舌矣。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以富有喜剧表演经验的男演员反串刘老老,而且大获成功,这在之前之后的《红》剧改编影视中都是很少见的。这部影片耗时近两个月完成,1927年6月26日在上海中央影戏院试映,影响空前。”此片在目前电影潮流中,不谓烨烨生光,亦无愧嘎嘎独造矣。“(《看红楼梦后》)

  (3) 1929年,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版电影《红楼梦》。上海孔雀影片公司。1927年,上海孔雀影片公司也将《红楼梦》搬上了银幕,由程树仁编导,夏佩珍、殷明珠、严月娴主演。因“复旦”版《红楼梦》放映在前,发行商要求“孔雀”将影片改名为《石头记》,遭到孔雀影片公司负责人拒绝。并针锋相对地刊出广告:“本片乃古装香艳巨片,非时装可比。”这两部影片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数年以后还分别复映过。孔雀公司拍摄《红楼梦》,真是在服装和布景上作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确是古装出镜,然而耗费极大,上映时又赶在了复旦公司的同名影片之后,上座并不理想,惨遭滑铁卢,致使血本无归,并且导致“孔雀”倒闭。

  (4) 1936年,有声故事片,李雪芳,冯侠魂版《黛玉葬花》。上海大华影业公司。
是1936年4月“大华”公司推出的一部古装有声歌唱片《黛玉葬花》,由李雪芳(当时号称“北有梅郎、南有雪芳”)主演,但上映后影响并不大。

黛玉和宝玉是一对欢喜冤家,在当时的环境下两人都不敢表白自己的内心,黛玉为了抒发心中情愫作了一首葬花词,在园中葬花,宝玉偶然听到黛玉的心意后,两人终于私订终身。过了几个月,宝玉的父母要给他定亲,宝玉决定如果不是和黛玉定亲,他就逃出王府,王凤姐知道宝玉心思,欺骗宝玉说是和黛玉定亲,宝玉听后欣喜若狂,告诉了黛玉这个好消息,但好景不长,黛玉最终还是知道了这是一个骗局,真正和宝玉定亲的人不是自己而是宝钗。

  (5) 1939年,顾兰君,梅熹,白虹版《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上海新华影片公司。

1939年顾兰君,梅熹,白虹版《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wbr><wbr>上海新华影片公司
1939年“新华”公司拍摄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该片的主演由卜万苍在1937年捧出的红星顾兰君担纲。她在片中以精湛的演技,将美貌、泼辣、善于心计的凤姐刻画得十分鲜活,引得一片好评。
  (6) 1942年,《红楼梦》。伪“中联”影片公司。1942年4月,在日军和汪伪政府的操纵下,新华、华成等12家中国电影公司实行合并,成立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由此前成立的“中华电影公司”投资。公司董事长为汪伪政府宣传部长林柏生,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经理张善琨。“中联”至1943年结束,共摄制影片50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