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的“心理氧气”有多重要?

2022-09-13 09:50阅读:541
前几天刷到一个话题,什么时候,你发现女孩长大就没家了?

上百条回答,条条扎心。


有人说:是想给自己房间换新窗帘,爸爸问「你难道要在这里住一辈子」的时候;


有人说:是涨工资了,给家里报喜,却听到「有什么用呢,反正以后都是别人的」的时候;


有人说:是拼命挣钱给家里盖新房子,回家一看,爸妈根本没有给自己留房间的时候……


同样是十月怀胎,亲手带大。有的女孩从小被捧在手心,有的女孩却注定只能四处漂流、寄人篱下。


家,这个简单又复杂的字眼,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的“心理氧气”有多重要?


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家是一个人的「心理氧气」,事关我们的生死存亡。


精神动力理论也认为,家连接着孩子的情绪感受,是最重要的「依恋基地」。


什么是依恋基地? 从空间上来说,它是你感到脆弱时第一个想去的地方;从关系上来说,那是你情绪崩溃时第一个想要去见、并且希望ta一直在你身边的人。


假如某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直依恋的家,其实根本没有自己的位置,那么,很多人就会玩起“抢板凳游戏”。 什么意思呢?

比如,空出娘家的凳子,给兄弟的老婆坐,再去抢夫家的凳子;如果离婚,就得再嫁,继续抢新的凳子,然后在一次次的托付和失望中,发现自己终究是身如浮萍,无枝可依。


如果改变不了困境,也改造不了父母的观念,无家的女孩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几年,越来越多女孩加入买房行列,单身女性变成了买房主力军。 家不仅是一个房子,更是一个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家,怎么宣泄都是安全的,怎么躺怎么放松,都不会有人突然出现,骂你、指责你、驱赶你。


也有很多女孩子走了另一条路:她们调整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喜欢的人来往,把生活打理得更有滋味。交几个真诚以待的朋友,谈一场获益匪浅的恋爱,养一只猫,撸一条狗……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不是有血缘关系才叫家人,不是一套房子就叫家。 家的真正含义,也不是房子、房间、柔软的沙发和床。

而是归属,是安全,是依恋,是链接,是这个世界上有人挂念和爱着自己。

凡是让我们感到安心、有归属感的人和物,都是家的一砖一瓦。


今天是想告诉所有没了家的女孩们:其实啊,我们不是没家了,而是长大了。如今的我们,有无穷的可能性,足以创造出自己理想的家园。


毕竟: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不做攀附的菟丝子,而做凌霜的木棉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