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内在小孩的几种类型

2016-04-11 11:44阅读:32,679
因为内在小孩创伤,几乎普遍到每个人身上都不可避免。而受伤的原因,表现的症状则是形形色色。首先,什么是内在小孩?依个人经验来看,在疗愈中出现的内在小孩,大多以受伤的情绪和感受型自我形式出现。这里首先,我想申明一点,内在小孩是我们内在的与情绪和感受相关的面向。有很多朋友在疗愈之初,会把内在小孩当成真实自我,而把成人自我排斥掉,这是非常片面的。我们内在有很多个层面的自我,并没有哪个更真实,都是需要被看到和整合的。
疗愈中,内在小孩,根据不同情况来看,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第一类可以叫冷漠型,我也叫这个状态做冷冻型,这样的内在小孩的身心感受基本处于冰封的状态。这类内在小孩在长时间忽略自己内心感受的疗愈初期会比较常见。表现为拒绝沟通,拒绝交流,用冷漠的外壳来封闭自己,内在小孩处于情感隔离状态。
这种状态对小孩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在我们幼小的时候,面对复杂的环境,感觉到受伤而又无力保护自己,所能采取的方式就常常是隔离,让自己尽量少的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这是一种当时所能做的保护自己的方式。而这种方式随着年龄的增加,遗留下来,也会造成我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沟通不畅。任何与他人的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与自己的关系。当我们的内在拒绝沟通和交流的时候,他人很难与我们建立真切的连接,也很难走进我们的心门。而内在小孩的封闭,导致的是跟自己感受层的断裂。在这种状态里,有些案主对自己从身体感受到心情状态都是麻木的,而在自己没有关注到内心的时候,甚至感受不到这个断裂和麻木。
冷漠型内在小孩还可能有一种衍生状态,就是恐怖型。一方面是由于长期被忽略的情感隔离,感觉不到爱甚至任何情绪,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内心对这种状况非常的恐惧,长此以往,内在小孩就演化成了这种状态。
所以,内在小孩处于这种状态的情况下,解冻、逐步的与其建立连接,常常是所有疗愈的第一步,否则任何的身心感受都无法深入。

第二类可以叫做情绪型。这种类型的小孩大多比较情绪化,喜怒形于色,而且经常表现为比较剧烈的情绪,这个类型的小孩,开始懂得去表达自我,并且能够提出要求,引导者也能够与这个内在小孩相连接,感受到这个孩子的真实感受。 这个状况也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就是对情绪和创伤的过度认同,仍需要完整的自我疗愈与成长,否则成人自我可能丢失,造成内在小孩掌控人生的状况,也会陷入混乱。
这时候的内在小孩又可能分为几种。
一是愤怒型,这种小孩一般表达最激烈,情绪最狂躁,但同时具有这样的小孩的案主,疗愈后,也会比较容易打开力量面。
二是依赖型,这类内在小孩特别的娇弱,完全无力,如同玻璃娃娃,一般这种小孩的表现是哭,要保护要呵护要拥抱要照顾为主。这类小孩表达的方式会相对比较和缓,相对容易进入疗愈状态。
三是羞耻型,这类内在小孩有很强的自我羞耻意识,甚至可能觉得自己是罪恶的,是不该存在的。这类小孩可能存在的一种症状是自我破坏,不断的破坏自己的生活,甚至自残。通常这种方式来使自己的愧疚得到纾解,并希望以此来对别人赎罪。
四是拯救者型,这类内在小孩跟上面一种有某些类似,但他们的驱动力不是羞耻,而是他们很强的责任感,跟随别人一起受苦。
五是自我型,这类内在小孩比较少见,但也的确存在。这种小孩通常比成年人更有力量,很有主见,常常连接到他们,会跳出来较小霸王的一个小孩,对成年自我比较不屑,有时候也伴随愤怒,怒其不争。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性格变化比较大的人身上,有些案主比较倔强自主,长大后,反而性格变得绵软无力,不同层面的人格,也导致了内在小孩对成人的不认同和矛盾冲突。
上述几种类型并不一定是孤立的,而很可能是同时存在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内在小孩。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认同内在小孩有多个的。首先可能有不同类型的内在小孩,其次也可能有不同年龄段的内在小孩,需要我们去逐步的疗愈。
疗愈中的内在小孩,以上述两大类为主,也有的内在小孩充满智慧的,甚至给案主带来指引的。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