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洪文旭:食药兼宜话苜蓿

2022-03-19 06:50阅读:
洪文旭:食药兼宜话苜蓿 洪文旭:食药兼宜话苜蓿
苜蓿,又名牧蓿、木粟、连枝草、金花菜、黄花菜。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生于旷野和田间;南苜蓿分布长江下游。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蒙植药志》用全草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小便不利,浮肿。由于营养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因此幼嫩时可作为野菜凉拌、炒菜食用。其营养价值随生长阶段而异:幼嫩时粗蛋白质含量高,而粗纤维含量低;但随着生长期延长,粗蛋白质含量减少,而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且茎叶比增大。加之适口性好,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均具良好作用,因而被誉为“牧草之王”。
紫苜蓿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长达2-5米,根茎发达;有蔓茎或无,茎高30-100厘米,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约在15-25枝不等;3出复叶,小叶片倒卵状长圆形,仅上部尖端有锯齿;小叶顶端有中肋突出;叶柄长而平滑,托叶大;花梗由叶腋抽出,花有短柄;8-25朵形成簇状的总状花序;萼钟状,有5齿;花冠紫色;荚果螺旋形,2-3绕不等,稍有毛,黑褐色,不开裂;种子1-8粒,肾形,黄褐色,很小;花期5-6月。南苜蓿为1-2年生草本;小叶阔卵形或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下部楔形。花黄色;荚果螺旋形,无深沟,有突起疏刺。夏、秋收割,晒干,或鲜用。
现代研究
:紫苜蓿含皂苷、卢瑟醇、苜蓿酚、考迈斯托醇、刺芒柄花素、大豆黄酮等异黄酮衍生物,苜蓿素、瓜氨酸、刀豆酸;以干克重计含蛋白质21.8-37.6%、糖4.0-9.5%;叶含β-甲基-D-葡萄糖苷、4-o-甲基内消旋肌醇、l-半乳庚酮糖;此外叶和茎都含果胶酸;花含花色苷,其蓝色和紫色花主含飞燕草素的3,5-二葡萄糖苷、矮牵牛素和锦葵花素;花中挥发成分有:芳樟醇、月桂烯、柠檬烯;种子含高水苏碱、水苏碱、唾液酸;南苜蓿含胡萝卜素。药理证实紫苜蓿中提出的苜蓿素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松弛作用,但并不使羊引起臌胀;甲基苜蓿素本身对离体兔小肠无明显作用,但如先加入浴管中,可轻度拮抗苜蓿素的作用;苜蓿素尚有轻度的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并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全草提取物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并对小鼠脊髓灰白质炎有效。
苜蓿出自《食疗本草》:“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日华子本草》云:“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本草衍义》云:“利大小肠”。《现代实用中药》云:“治尿酸性膀胱结石”。性味苦,平。功能健脾补虚,利尿消肿。主治脾虚腹胀,消化不良,浮肿,黄疸,淋症,消渴,风湿痹痛,尿卢结石。用法内服捣汁,用量60-250克,研末6-9克。
另外,苜蓿根亦入药,又名土黄耆。出自《唐本草》:“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本草纲目》云:“捣汁煎饮,治砂石淋痛”。苏医《中草药手册》云:“清热利尿,退黄”。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治热病烦满,肠炎,黄疸,夜盲症,尿路结石。用法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捣汁。
简易治法
1.消化不良:黄花苜蓿18克,研末冲服,每次3克,日服2次。
2.治疗浮肿:苜蓿叶15克,豆腐、猪油各30克,炖熟1次服下。
3.膀胱结石:鲜苜蓿60克,捣汁煎汤,分3次服。
4.砂石淋痛:苜蓿根、车前草各30克,捣汁加水煎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