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自古苏州多廉吏——苏州廉吏补遗之小序

2024-01-13 07:42阅读:
自古苏州多廉吏
——苏州廉吏补遗之小序
我楚狂人
现在很多学着持这样的观点,那就是苏州的千年繁荣始于三国东吴时期,是孙吴政权的太湖屯田出现了“湖苏熟,天下足”的繁荣。我也基本上就是这种观点。令人惊奇的是,也就是这个时期苏州形成了独特的廉吏文化。那就是郁林太守陆绩,他留下的廉石至今还树立在苏州文庙,成为后世苏州官吏的座右铭。直至明清,天下第一流的清官都在苏州留下了自己的政绩。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顶礼膜拜。
苏州产生廉吏文化的历史条件,我在论文《苏州廉吏研究》中这样说:
富饶的苏州让廉吏更为难能可贵,自古以来,苏州就是富庶之地,我们查一下资料,大约在西汉吴王刘濞时代开始,苏州就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在这样的富庶之地,要保持官员清廉,更觉难能可贵。笔者以为,或许与以下因素有关。
1.国家的重视
富庶之地,历来是国家税赋产生的重要地区,事关国家经济命脉。“苏杭熟,天下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如此,对苏州地方官的选派就是很重要的决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前文所述,明宣德五年(1430),天下九大郡,事繁难治,苏州尤甚,税粮倍于他省,而民困吏奸。廷议诏令六部、都察院保举廉能有为,才堪牧民的郎中、御史出任九郡知府。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蹇义乃各自上书推荐况钟,首相杨士奇遂上奏擢拔况钟为苏州知府,赐皇帝诏书,并可便宜从事,凡有所陈奏都可以直接上达皇帝御前。因此,廉吏况鈡就是这样通过严格挑选破格任用为苏州郡守的。而因为确实用人得当,况鈡超期服役,升官品而不调职,一直到在苏州知府任上鞠躬尽瘁。而同时期的廉吏周忱作为况鈡的直接上级,在苏州巡抚任上连任二十二年,世所罕见。而周忱、况鈡这两位廉吏在苏州超长时间的任职,给苏州官场建立了清风。
同样的,清代康熙
二十三年(1684年),当时江宁巡抚缺员,朝廷正在荐举合适的人选,康熙帝说:我听说汤斌有高尚的操行,可以担任江宁巡抚。廉吏汤斌也是这样选拔出来的。
2.士大夫慎独精神的传承
中国士大夫崇尚“慎独”,崇尚“君子不欺暗室”,汉代名臣杨震所谓“天知地知”就是这种自我监督,严守操守的士大夫精神的最好诠释。唐代苏州太守韦应物的“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自觉地责任感,而他在《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说到的“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就不仅仅是节俭,更是作为地方长官对“休渔”的带头执行。陆陇其非自种菜蔬不食,非自制衣服不衣,甘于清贫。汤斌的“豆腐汤”的美名更是传诵千古。没有谁要求他们这样做,但是士大夫的慎独精神叫他们这样做,坚持这样做。
如果说,国家严格选拔是外因的话,那么士大夫的慎独精神就是内因。也许苏州产生廉吏群体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认为这两条很值得思考和借鉴。
苏州明清时期出现的廉吏群体,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很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上面就是我在《苏州廉吏研究》中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自我引用,我认为这有借鉴意义。
自古苏州多廉吏,我在十多年前与陆承曜老师一起主编撰写《苏州历史名贤》丛书(原计划十本一百名贤,因故只出了三本)时,第一册专门立了廉吏单元,但是入选者按计划只有五位,只选了明代的况钟,清代的汤斌、陆陇其、张伯行、陈鹏年这五位。连明朝的海瑞也没有选,因为只选五位,海瑞因为太过知名就放弃了。后来就没有再涉及廉吏主题,连“胎死”的第四册也没有,唐代廉吏韦应物倒是写到了,但是是作为诗人介绍的,没有突出他的廉吏的特色。这样。我总觉得欠了苏州廉吏一笔债,我想偿还。所以就有了这一次的撰写。这一次我准备还是沿用《苏州历史名贤》的体例,采用近似人物传记的写法,力求雅俗共赏。
这里需要说明几个问题,所谓苏州,就入选人物而言,一是苏州人,当然是指这个人物生活的年代的“大苏州”,属县都包括。苏州人的事迹就不限于在苏州发生的。二是旅居苏州的,那就需要他的廉吏事迹发生在苏州了。这个入选标准参考的是“苏州五百名贤祠”的入选标准。这样前一类如陆绩,他的廉吏事迹主要在广西郁林,但是是苏州人,就入选了。第二类就多了,如韦应物就是。三是,有些先贤,如韦应物、范仲淹多次写过,但是这次集中在廉吏这一角度,这样就不写全面的评传,只作廉吏角度的表述了。
十多年前,年代局限在明清两代,这一次希望扩大到整个古代,这样可以涉及的面就更广了。但是由于年老体衰,外出查资料不方便,只能写一点算一点。反正是补遗,以后还能继续补。
这样,我就先把陆绩、海瑞、韦应物列入了。
忽然很怀念以前撰写《苏州历史名贤》的那几位文友,主编陆承曜老师已经高龄近百,还思路敏捷,笔耕不辍,可敬可佩。沈慧瑛、施伟萍几位依旧活跃,偶有知闻。另几位如戈春源教授、俞菁女士的情况就不知道了。我的同事胡健老师也退休了,状态极好。另几位还在岗位上辛苦着,教书育人不易啊。
那个时候,我还在退休前,似乎精力还算充沛。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病余残躯,步履蹒跚。也就是还能写写文章而已。
如此,我就慢慢写了。
自古苏州多廉吏——苏州廉吏补遗之小序
廉石近照,王家伦教授照相并诗。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