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2024-05-12 08:04阅读:

(一)
推子在头上盘旋,碎发落满围布,灰灰白白。
“白头发不少哎!”理发的朱师傅说。
“老喽!”小根自嘲道。
“哈哈,你还年轻得很呀!哪能说‘老’!”朱师傅说。
小根跟朱师傅的年纪差不多,这么多年,小根搬了多次家,理发的地方却从没动过,算是“从一而终”,呵呵!
都是老熟人,聊着聊着,就从年纪聊到家人,聊到父母。
朱师傅说他父亲已经不在了。
“哪年走的?”
“前年,疫情放开的时候,2022年底。”
“哦,我大姑也是那时候走的!”
“你大姑?哦,我知道,你老俵强子的妈,没错,我父亲在你大姑后面不到一个星期。”
“哦,那段时间走的老人多,我大姑平常身体很好的,九十了,没想到说走就走了。”
“谁讲不是呢?我父亲除了有点老年痴呆,身体也好,走的时候只有七十六。”
彼此感叹了一番,朱师傅又问:“你大姑的老房子拆了吧?她走的时候的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
朱师傅的话,让小根的心里格登一下,也许他是无意,随口一说,而在小根听来,却像突然触动了什么,隐隐作痛。
(二)
大根的厂子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卖了。
想当年,新建的厂房拔地而起,开业剪彩,鞭炮齐鸣,贺礼的人络绎不绝,方圆几十里,都是称羡的目光。吃了一辈子苦的大根父母老根夫妻俩,跟着大根
,心里也乐开了花,以为此生足矣。
没想到,人生的剧情,变化来得如此之快,家里人怕两位老人接受不了,只能一直瞒着。
这年的春节,老俩口看着满座的一大家子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这一生满足了,经历过粮食过关,经历过“武斗”,经历过洪灾,风风雨雨几十年,总算平平安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家的房子拆了,过去那些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邻居,有的走了,有的还在外面租着房子,可怜哪!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家庭齐全,子女孝顺,在社会上都能讲得过去,知足了!知足了!
老爹老娘的一番话,瞬间就让席上安静了下来,大根、小根兄弟俩对望了一眼,彼此心照,不能说破,喝酒、喝酒,打着哈哈糊过去了。
可最终这层窗户纸还是要被捅破的——
过了年,看厂子的陌生人来来去去,指指点点,接着又是搬东西,又是隔墙,又是封门,老两口越看越不对劲,心里直犯嘀咕,问吧,所有人都支支吾吾,三缄其口,不问吧,实在憋不住。
最后还是老爹发了火、摔了碗,大根才说了实话,气得老两口多少天都抹眼泪。
对着二老,大根怯怯地解释:“就是怕你们老了,知道了接受不了,所有没敢告诉你们。”
老爹深深叹口气,骂道:“我们虽然老了,可我们不糊涂!这几年,市场行情不好,我们也知道你不容易,一大家子靠你撑着,可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告诉我们一声,把我们蒙在鼓里,要不是人家要撵我们走了,你还打算瞒我们到什么时候?!我们跟着你,不图吃、不图穿,就希望你们好好的,可结果呢?连个窝都没了!”
骂得大根无言以对。
(三)
事已至此,再说什么已经没有意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安置的问题。
其他子女们纷纷邀请两位老人到自己家里住,有的提议帮他们在外面租房子,带院子的,能养鸡,能种菜,生活只会比过去更好。
可是,所有这些提议,最后都被老俩口谢绝了。
老爹说:“我知道你们的心意,是为我跟你妈好,我和你妈都心领了,我们商量了,哪也不去,还是跟大根他们住一起,大根也是这个意思,暂时先租个地方,以后的事以后再讲。为什么呢?你们知道,大根这段时间心情不好,身体又做过手术,我们在一起,不管怎么样,多少还能有个照应。”
老爹这人,脾气虽然不好,大事从不糊涂,听老人这么一说,其他子女也就都没话说了。
距离搬迁的日子越来越近,这天,小根媳妇接到婆婆的电话,说是清东西的时候,发现柜子里还有孙女上学时候买的动漫,一大柜子,问要不要?什么时候搬过去的,小根和他媳妇几乎已经完全不记得了,问了闺女,闺女也很惊讶,说要,于是晚上开车过去搬。
到了后,天还亮着,婆婆说摘些菜带回去,地垄就在厂区附近,一排排的辣椒、苋菜、黄瓜,都是老爹亲手种的,长得很精神。
摘着菜,小根媳妇轻声问婆婆:“搬走之后,这菜怎么办呢?”
婆婆叹口气,说:“老头子说还要过来种哦,随他,能种就种,不能种就算了,只是,为开这片地,老头子可真吃了不少苦哦,唉!”
婆婆眼睛红红的,小根媳妇不敢再说话了。
(四)
第二天,小根和他闺女又将书从车里搬到楼上,气喘吁吁,坐下吃饭,面对一桌的菜,小根毫无胃口。
话题很自然地又谈到这个事儿,小根叹道:“人老了,不愿搬家,不愿在外面租房子。”小根闺女不解:“找个好点的小区,面积大一点,生活不是很方便吗?”
小根没说话,心里叹道:“老人家的心事,你们哪懂得?”
小根想到了姑母。
姑母在老房子住了几十年,因为拆迁,老房子一带夷为平地,不得不搬到很远的地方,租了一个房子。一切变得很突然,周围又很陌生,大姑很不适应,总念叨着要“回家”,开始家人并没觉得什么,可是渐渐就觉得不对劲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慢慢连人也不认识了。见到强子,一个劲地喊小根父亲的名字“老根子,你怎么瘦了?快多吃菜!”让强子很难过:“妈!我不是舅舅,我是强子!”
很不幸,姑母得了阿尔兹海默,后来症状越发严重,经常会趁人不备,一个人摸出去,搭公交,到老房子一带上上下下到处找,找什么,她自己不知道,家里人知道,她是要找老家,而老家已经永远不在了!
对老人来讲,家就是根,根没了,就没了安全感,没了依托。人老了,心底深处都会想到那一天,能够在自己家里,功德圆满,才是最大的安慰呀!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老人的这些心理,年轻人哪里会懂得!小根心里不由叹息。
吹风机嗡嗡响,上下翻飞,理好了,扫码,12元。

江南渔父
2024年5月12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