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聊聊保留价和起拍价的那些事

2024-03-13 16:00阅读:2,256
刊载于《中国拍卖》杂志
保留价是拍卖交易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我国《拍卖法》将保留价作为委托人为自己送拍的物品定下的最低卖出价格,其中第二十八条就有“委托人有权确定拍卖标的保留价并要求拍卖人保密”的条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中也有“拍卖应当确定保留价”的规定。保留价也常被称为“底价”。实际上,在原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和国家标准委颁布的《房地产估价规范》等文件中,就采用底价而不是保留价的术语。
聊聊保留价和起拍价的那些事

我国使用的保留价来自于英语词汇“reserve
”,甚至最早可以溯源到拉丁语“reservare”一词。reserve有着保留、储存、保护、最低价等含义。据有关资料称,其在英语中作为为满足可能的需求而保留的资本金额的“底价”意义始自于1866年。
根据前面提及的《拍卖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可知,保留价不是一定要保密的,这取决于委托人的意愿。对保留价保密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竞买人了解卖家的心理底线而影响其出价的动力,更是为了防范买家间的恶意串通压价的行为。当委托人愿意公开保留价或没做保密要求时,公布保留价并不存在问题。比如,在艺术品拍卖场上,许多竞买人都知道拍卖行喜欢将拍品的下估价就定在保留价上,或者拍卖师现场直接从保留价起拍,这对拍卖过程一般不会有负面的影响。
但当面对拍品与买家的数量都不多的情况下,保留价是否保密就会变得十分重要。比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中第十条就规定:拍卖的底价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底价在拍卖出让活动结束之前应当保密。笔者在主持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的过程中发现,拍卖的底价常常是在拍卖开始前几分钟刚刚在密闭的办公室里由当地领导们集体决定的,以避免拍卖之前底价外传的可能。
拍卖场上时而还会有“无保留价拍卖”的做法。“无保留价拍卖”也叫“无底价拍卖”,是指委托方不设保留价,同意在任何价位上都可将拍卖品卖出。这在委托方对自己的物品难以定价,或者急于成交时,常会同意无底价的方式。有些物品具有大众公认的市场价位,当拍卖场上竞买人足够多的情况下,设定无底价后低价成交的风险并不大,此时委托人也可以采取无底价拍卖。无底价拍卖的最大优点在于强化拍卖品对于竞买人的吸引力,没定价的“神秘感”和“捡漏”的侥幸心理会促使他们预先认真验看拍卖品,然后信心十足地去参加竞买。而若委托方所设底价偏高时,常会使竞买人“望而生畏”,缺乏信心,也就不会仔细地去研究拍卖品了。
在某些艺术品拍卖会开场时,常会将一些很受人们关注的拍品无底价拍卖,这样就会吸引许多人参与到竞买中,甚至能拍出几十、上百万的成交价格。由于参与人多,现场火爆,实际上起到了开场时“热场”、调动竞买气氛的作用。只要拍品得到了买家的广泛认识和喜爱,并有了一定的稳定价位,已形成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竞买群体,此时无论有没有保留价都关系不大,价格总是要增价到其应有的位置。比如,艺术品拍卖、商铺拍卖、民品拍卖中都常见到“无底价拍卖”的运作。
有些人常会将保留价和起拍价弄混。通常意义上的起拍价是拍卖师为了便于挑起竞价而报出的第一口价,有时也被称为起叫价。它不属于拍卖程序中的法律规范要素,而可看作是拍卖技巧的一种习惯性用法。拍卖师报出的起拍价如无人应价,或有人应价但没有达到保留价时,拍卖师不会落槌,该项拍品并不能成交。在艺术品和某些非艺术品的拍卖中,拍卖品的起拍价甚至由拍卖师根据情况就可以决定。一般来说,拍卖师会低于保留价起拍,这是为了吸引更多竞买人的注意以引起更多的竞争。但对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采矿权等政府委托行为的拍卖活动中,起拍价往往不是拍卖师的权力所能够决定的。而对于那些竞买人很少,难以出现竞争场面的拍卖会上,最好的起拍价就是保留价。
在国内外的艺术品拍卖场上,当起拍价低于保留价时,常会采取“吊灯式报价(英语:Chandelier Bidding)”的“虚叫方式调动现场气氛。即在没到底价的时候,拍卖师会连续向上“虚叫”出一些不存在实际竞买人的价位(海外有人的玩笑描述:是由拍卖厅内的吊灯出的价),直叫到保留价的前一口价格后停止,等待真正竞买人的进一步报价;如“虚叫”过程中有真实买家出价,拍卖师也会同时接受并与“虚叫”价格混在一起,从而将价位逐步推高到保留价的前一口,而进入完全由真实竞买人的出价组成的竞价过程。“虚叫”的目的是为了给人一种场内争相竞价的假象以诱导竞买气氛。国际上,曾有一些对这种叫价方式的非议,甚至诉诸到了法院,但最终也没有个定论。内地的《拍卖法》也没有对“吊灯式报价”进行禁止性限制。
虽然出现的情况很少,但偶尔也会出现高于保留价的起拍价。比如,曾经有过这样一场拍卖会,一批价值几十万的二手数控机床的拍卖,因为评估价较低而吸引了上百位买家参与。但拍卖行在拍卖前突然发现有人在拍卖厅外拦截和恐吓竞买人,让他们不许出价。此时主办者虽然找不到消除这种恶意恐吓的方法,但还是按时举行了拍卖。拍卖行根据前期的市场摸底随即将起拍价调高了,即超出保留价20%起拍,最终成交于此。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底价起拍只有一人出价时给委托人带来的经济损失。
向下叫价的“荷兰式拍卖”一般也会有保留价。当拍卖师从起拍价叫起,无人应价时,会将价格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逐级向下报出,一旦有人应价则立即落槌宣布成交。而当叫价下落到保留价时还没有人出价时,拍卖师应立即宣布拍卖不成交。曾有一些人误解了“荷兰式拍卖”的意义,当拍卖师叫价到保留价后还无人应价时,又再次返身向上报价,即改为“英格兰式”的增价,意图在更高价位处成交。这实际上破坏了“荷兰式拍卖”的机制,则前面下行的拍卖程序成为了多余,同时还将底价全部暴露出来。曾有拍卖行尝试创新采用这种“先下又上”的方式拍卖艺术品,事实证明必将是一场失败和无效的闹剧。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