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哑巴吃蜜,滋味自知

2024-08-24 08:02阅读:
哑巴吃蜜,滋味自知
哑巴吃蜜,滋味自知
  有一个学僧,恭恭敬敬地请教慈受禅师:“禅者悟道时,对于悟得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既是‘悟’道,说不出来。”
学僧: 哑巴吃蜜,滋味自知“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
SPAN>!
学僧觉得很有道理,但随即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但他善于言辞,说得头头是道,他说的能够算悟吗?
慈受:“既然还没有悟道,说出的怎算做禅悟呢?
学僧:“但是他说的听起来好像也蛮有道理呀,如果不算做禅悟,那他是什么呢?
慈受:“鹦鹉学舌!
学僧:“哑巴吃蜜和鹦鹉学舌,有什么不同呢?弟子愚笨,请老师讲具体一点儿。”
慈受:“哑巴吃蜜,甜在心头,是深深地领悟了禅理,这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舌,语音虽似,却毫无意义,这是‘不知’。好像小孩子学说话,并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学僧:“啊,是这样。那么面对那些没有领悟禅理的人,怎么对他们说法呢?
慈受:“自己知道的给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不要给他知道。”
学僧:“老师,那您现在是‘知’还是‘不知’?
慈受:“我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讲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还是不知呢?
学僧很受启发,礼谢而去。
何为道,不可道,滋味自知。冷暖自知。《老子》有《道德经》开篇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后人在诠释这句话时,产生了歧义,有多重不同的诠释:
一是,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二是,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唐代李荣说:“道者,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道,故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非常道者,非是人间常俗之道也。人间常俗之道,贵之以礼义,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以询利,失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德之实,息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情,故曰非常道也。”司马光说:“耳世俗之谈道者,皆日道体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为不然之所谓道者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谓道也。......常人之所谓道,凝滞于物。”二人对“常道”的各有具体解释,一个指人间常俗之道,一个指常人所谓的道。三是,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唐玄宗说:“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也,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 哑巴吃蜜,滋味自知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返,是不常于一道也,故云非常道。”
看来,“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也就是说,“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对于悟道,还是一句话说在点子上:哑巴吃蜜,滋味自知。
——“春江水暖鸭先知”!

20191118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