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对金一南《苦难辉煌》的批评
2012-06-25 11:31阅读:6,019
中国现代史研究学者杨奎松所著《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2011年1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4月26日,杨奎松接受《南方周末》记者访谈,解读其所著,回应对中共革命的疑虑。
近日,购得《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读其《“辉煌”莫建在沙堆上——对【苦难辉煌】一书的正误与批评》,觉得是从史学研究的治学精神、科学态度、著述规范诸方面对金一南所著《苦难辉煌》提出的批评,多有启发。
杨奎松认为金一南作为时政和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专家“对历史,无论中共史、国名党史、还是近代史,并无具体史实的研究基础”;在写作体裁方面是“纪实文学体,文字、史实随性发挥,观点及资料引证又全无出处注释说明”,这使得我们对非常流行、诸多领导干部几乎人手一册的《苦难辉煌》一书有了一些异样的感觉。
杨奎松写道“
以前读过的写中共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品,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是权延赤、叶永烈式的,借助大量访谈记录,结合个别档案史料,加以文学性描写;一类是黎汝清式的,主要着眼于文学描述,也大量利用访谈回忆史料,同时特别会就一些历史说法做出个人的解读。两种方式,都是以讲述历史故事为主,但多少都还有自己的史料发掘,特别是会透过鲜为人知的当事人回忆史料呈现出一些历史细节。金书的写法却与上述作品大不相同。作者没有自己的访谈史料,基本上是按照史书的方式介绍叙述史料和史实,再加上文学性很强的议论评点性文字”。
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大量借助或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非不可,只要你能严格按照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切实理解他人的研究,准确使用他人研究的史料、史实和观点,把转引的资料或引述的观点、说法的原始出处注释清楚,得出不同于前人的观点或历史分析。即便是创作历史纪实作品,倘能准确了解宏观背景,基本史实不虚构,一般叙述不离谱,也算O
K。
让人十分诧异的是,作者身为学术研究人员,照理不会不懂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然而金书从头到尾,大量借助、利用了他人发掘、引用的研究资料,包括直接借鉴利用了学界同仁的研究发现和观点、结论,却既不注转引出处,也不做资料说明,更不去鉴别考证,全书连个最偷懒的“参考文献”都不列,更不用说作者连想都没想过还应该要写上一两句感谢前人研究的礼貌话了。给人印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象,书中利用的大量新近发掘的史料和观点,都是作者自己研究发现和创造出来的。但是,以这样的态度和这样的研究基础来借用他人成果,不仅“借”得不明不白,“用”也注定会用得极不准确。
杨奎松最后揶揄道“评这样的书,实在让人痛苦;用这种方法写书,实在误己误人误社会”。可谓震聋发聩。不过,这并不排除普通公众喜欢读金一南等以纪实性文学写作方法写作的历史、中共党史的著述,只是不可全然以此当作史实的全部。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