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课堂上该怎样表扬孩子

2009-01-06 16:12阅读:18
课堂上该怎样表扬孩子
《小学语文教师》收录了窦桂梅老师的一篇教育随笔——《莫让“小红花”泛滥成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类似发小红花这样的鼓励形式比比皆是……课堂总是存在一种干扰。……坦率地说,这种奖励不能内化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反倒让学生的心浮躁了起来。”文意不言而喻。表扬孩子错了吗?该怎样表扬孩子?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课堂评价的思考。
一、课堂评价的作用
课堂评价是老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即时性评价,是服务于课堂的。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什么?我认为,学生需要的是学习兴趣并学有所获。评价是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把学生学习上的内在需求充分调动起来,其评价功效是不可估量的;评价不当,必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二、鼓励性评价
窦老师《莫让“小红花”泛滥成灾》这篇教育随笔中记录了一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课。课堂上教师用“小红花”奖励发言的学生,为了得到“小红花”,孩子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迈出幼儿园的大门,让他们一下子适应四十分钟的课堂是为难了他们
笔者认为教师的“小红花”是低年级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评价方式,低、中年级需要活跃的课堂,需要鼓励性的评价。
“你真棒!”“大拇指夸夸他!”“你真聪明!”“你真会思考!”这样的表扬哪个孩子不喜欢听?为什么我们要吝惜这简单的一句表扬呢?
、引导性评价
“同学们!这个小朋友给我发出的信息最为清晰,他读完了,书就放在桌子上,人就坐正,眼睛看着我,好象在对我说:‘老师,我已经读完了。’”这是贾志敏老师在《给予树》的教学中的一句评语。这样的评价既表扬了那个一读完书就坐得好的同学,又告诉其他的同学读完书后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引导性评价更体现了评价在课堂中的服务功能。
、为了学习而奖励
在课堂上,有创意的评价让我们耳目一新。有位老师在执教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时,为了奖励在闯关游戏中表现好的小组,奖励他们“模仿蝴蝶飞”。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青蛙和蝴蝶等生字,老师就地取材,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而是为了学习而奖励,为了学习得更好而奖励。老师把奖励与学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疲惫,又让学生对生字进行了复习。
语言文字激发热情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笔者则非常赞同窦桂梅老师的“用‘语言文字’激起每一个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一篇篇充满灵性的文章,当你正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你允许掌声将学生从文本中拉回来表扬一番,再接着往下讲吗?那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如何评价学生?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匆匆》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用“对”“对呀”这类简简单单的评价,表示了对学生看法的认同,并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老师与你的看法一致,你能不得意于自己精到的理解吗?
、不同时段的评价
在同一节课上,不同时段的评价也是不同的。
仍以上面的一年级《识字3》的教学为例:刚上课时,可采用表扬,鼓励性的语言奖励;课中可配合动作奖励,如“模仿蝴蝶飞、青蛙跳”之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活动中消除学习的疲劳;接近结束时,可以奖一些“小红花”等等。
、多样的无声语言
课堂评价不只是局限于物质奖励、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
、课堂评价二忌
一忌为“赏识教育”所累。
新课程强调“赏识教育”,激励、赏识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我们肯定“赏识教育”,但不能走极端。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忌为“预设”所困。
教师的教学离不开课前的准备,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会有许多“预设”。但课堂上的学生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课堂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枝”、超出既定预设的情况。当学生不能顺着既定的预设去走时,教师不能武断地批评学生,教师要通过恰当的课堂评价,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注意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课堂评价也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个性化的评价,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评价语言。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获取成功的愉悦感,真正把学习语文作为一种精神享受。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