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2016-05-25 05:05阅读:2,433
何紹基錄咸豐聖旨碑帖,又稱何紹基錄上諭碑帖,愛新覺羅·奕詝撰文,何紹基書丹,黃宗漢刊石。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二日,揚州市圖書館藏拓。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何绍基书咸丰圣旨碑文拓本,高22厘米,宽14厘米,计24页。从自制封面上残存的字句看,似为民国初年所制。碑拓全文如下:
“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内阁奉上谕:浙江巡抚黄宗汉,自简任以来,办理各路防务,不动声色,措置裕如;督办漕粮、海运,亦极认真。上年剿捕台州及杭州之昌化于潜,并宁波各处匪徒,与现在嘉、湖两属聚众抗粮匪犯,均能立时捕获,办理甚属妥速,地方悉臻安静,历览该抚奏报精详之至,毫无瞻顾,深堪嘉尚。着发去朕书‘忠勤正直’扁额一面,赏给黄宗汉。该抚领朕所赐御书,不必作奖励观,作纪实观,朕尤愿汝慎终如始,以成一代之名臣,钦此。臣黄宗汉勒石。臣何绍基恭录。”
黄宗汉,字季云、坡友,号寿臣(《清史稿》作“字奉臣”),福建晋江人,道光十五年(1853)进士,选庶吉士,充军机章京,历任员外郎、郎中,迁御史、给事中。咸丰二年(1852),擢云南巡抚,未上任而调浙江巡抚。
次年,太平军攻江宁,黄宗汉调浙兵二千驰援。江宁失陷后,他即赴嘉兴、湖州筹防,并上疏言:“不可仅于本境画疆而守”,于是分兵赴江苏、安徽境内协防。其时,清军江南大营需饷甚巨,黄宗汉遂向钦差大臣向荣建议:应通盘筹划需饷,在江苏、浙江、江西三省确定月供数额,以保证军旅所需。向荣据此上奏,文宗甚以为是。咸丰四年,特诏褒宗汉办理防务、海运及本境治“匪”、察吏,特赐御书“忠勤正直”匾额。
文宗御书“忠勤正直”匾及上谕被黄宗汉视为至高无上的荣耀。所以他才请了书法家何绍基“恭录”了上谕,且自己“勒石”,以求永存。至于刻碑何时所为,立于何处,尚不得而知。
后来黄宗汉又担任了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四川总督,遗憾的是,后来他因“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交结”,在咸丰十一年的“辛酉政变”中,受顾命八大臣失败的牵连而获罪,被“革职永不叙用,以为软媚者戒”。于是,那块由文宗赐予的匾额也被追夺。
何绍基(1788-1873年)清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叟,湖南道州人,道光进士,官修编、四川学政。通经史、小学。论诗推重苏轼、黄庭坚,为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或题咏金石书画,工书,得力于颜真卿,参以北魏《张玄墓志》及唐欧阳通、李邕笔法,遵劲峻拔,别具风格。有《说文段注驳正》、《东洲草堂诗集文钞》。此拓字迹方正舒朗,结体疏密有致,明显带有颜书遗迹。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幼年嗜学,十二岁能为辞赋,由于擅长书法,被穆宗李恒看中,召为翰林院侍书学士。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上追魏、晋,下及初唐诸家笔法,又受到颜真卿的影响,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称誉。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另外《兰亭续帖》中有《紫丝靸帖》,文字有所不同,翰林不称“出守”,故疑其伪,当为唐末宋初高手所拟。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如“街”、“摧”、“录”、“于”等字中的钩。另外,钩画还有多种变化,如“刀”字的横折斜钩,“句”字的横折弯钩,“弥”字的横折弯钩,“乃”字中的横折折弯钩,都和前述的钩法类似,只是位置略有不同而已。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4.撇画的种类与特点
柳体字的撇,长撇柔曲,如“左”、“大”、“丈”、“妙”等字中的长撇;短撇挺直,视不同结构字体之需要,有弯头撇,如“有”、“右”;有平撇,如“香”、“千”;有短三角撇,如“征”、“佛”字中的撇画;另外还有直撇,如“为”字;回锋撇,如“盛”、“威”等字;兰叶撇,如“度”、“尘”等字中的撇。种种变化,不一而论。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柳公权《神策军碑》其用笔及结构图解(附单字示范)
5.粗壮有力的捺画
柳字的捺画都较粗大,捺脚长,捺尾细。他的种类有直捺,如“金”、“舍”、“之”、“足”等字的捺;短捺,如“张”、“豪”等字的捺;侧捺,如“定”、“是”等字的捺;横捺,如“道”、“造”等字的捺;反捺,如“逢”、“腹”等字的捺。
撇捺相交时,则撇轻捺重,如“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