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钩沉|我的朋友张学成

2022-10-27 19:35阅读:


张学成 016.jpg
张学成(1948-2003年),山水画家、美术理论评论家、江苏美术出版社编辑、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
认识张学成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我在南京第二钢铁厂上班,二十岁左右,一位同事(不记得是谁了)对我说,他的邻居是个画家,要带我去玩。我去了,在老城南膺福街的一座平房里,看了学成的画,极其佩服。学成较我年长,在谏壁电厂职工子弟学校教书,我们见面时谈话并不多,此后却成了朋友。学成曾示范临摹钱松岩的《泰山顶上一青松》,成团地勾勒松针后再用清水笔一擦,墨线晕染开来厚重且富有层次,他说这叫金钱松,典型的钱老笔法。他的笔洗是一截毛竹筒,笔是中兰竹和大白云,一狼毫一羊豪,说有这两支笔就够用了。学成作画时,他的弟弟学林在一旁说,“噗噗地,好纸。”
张学成 011.jpg
张学成旧影


学成师从“江南丹青大隐”董伯,再拜“金陵四老”之一的钱松嵒,他在自题《雁荡群峰图》中写道:“当今山水,黄翁有质,松嵒善构,可染得势,余极诚服……”这大概就是他作画的路径。学成作画且擅文,有天他将新写的两篇论文交我看,厚厚的一摞稿纸,一篇谈中国画的哲学意境,一篇谈中国画的线条美学,内容记不清了,印象中字很漂亮。学成还有一绝,书法左右开弓,他的左书师承大家费新我,奇正相生,形神兼备。又几年,学成调入江苏美术出版社工作,期间编辑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图书,如《钱松岩画集》、《钱松岩年谱》、大型画册《刘海粟》等,还写了《钱松岩山水画技法解析》出版发
行。


张学成 作品1.jpg
张学成作品


学成热心助人。他曾让我去无锡钱松岩家与苏州费新我家拜访,并写了地址和推荐信。我和张松奎(现中华虎凤蝶博物馆馆长、南京青少年宫科教蝴蝶博物馆馆长)同行,到了无锡钱松岩先生的家已是傍晚,钱老的家临街,是老民居般的木板楼。钱老看了推荐信后客气地说,今晚煮的稀饭怕不够吃,又让老伴上街买来包子,一桌围坐,边吃边聊,我和松奎心中忐忑,颇拘谨。次日访苏州,费新我先生的住所较幽深,小巷转弯处一扇黑漆大门,进院过天井,堂屋蛮大。同样的费老见信也热情,就在桌旁边谈边写,内容都是毛泽东诗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这是那个年代的印记。现在回想向两位老先生讨教的话题全忘了,但“墨宝”仍在。


张学成 003.jpg
张学成旧影


学成勤奋好学。我和张松奎乘火车返宁途经镇江时,特意下车去谏壁电厂看望学成,那时电厂还在建设中,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工地。学成和工人们住在一处很大的芦席棚里,有几十张双人床,下棋的打牌的哄闹的,极其嘈杂。我们坐在床上谈话,头顶灯影摇晃,学成的枕边堆着许多的书,床底下大木箱里也满满地全是书,床旁没有桌子,更不见画具。当晚我们就在工棚里睡了一夜,心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成是怎么能够读得进书的?估计是来了陌生人住宿要备案,学成还去向什么人告知。第二天早晨,学成陪我俩去食堂吃了早饭,似稀饭馒头之类,他要上班,就此别过。


张学成 008.jpg
张学成旧影


学成和善随缘。澳大利亚油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那些年能有国外的画展确实稀罕,学成、学林与我约好了同去观看,还取了画册,记忆中的作品有“大蚂蚁堆”,异域风情。观展后到我家,或许是画展氛围的感染,学成兴致颇高,画风陡变,四尺对开的横幅,崇山峻岭,瀑布溪流,广阔而深远,且用了油画般浓烈地色彩。午饭我煮了一锅青菜豆腐三人围着吃,学成笑着说,不容易,居然能烧出菜来。学成一度喜作金陵胜迹,在我家画玄武湖,桃红柳绿,画紫金山,元气淋漓,构图、线条、墨色酷似钱老。学成篆刻也是好手,自用印一石两端,看着有趣;为我治的名章醇厚亦不失灵动,当属上品。


张学成 作品3.jpg
张学成作品


学成劳心劳力。在江苏画刊做编辑是要有眼力和心气的,全国组稿,万里挑一。某日我去编辑部看学成,他拿出当期的样刊说:“这个人的字好啊,常熟的,书卷气。”样刊好多个页码,刊有各种书体,“这个人”就是现在的中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当时尚未成名,现在誉满天下。做编辑是个苦差事,为他人作嫁衣裳还要爬格子、搞校对,出不得差错。学成就是这样的人,工作认真几近完美。我所在报社设备更新激光照排后,曾帮画刊做过两期版子,学成对版式设计要求新颖,文字校对亦非常仔细,他看大样逐字逐句审核的神情,他站在路边夹着菲林片的模样,我依稀还能记起。此后,我们各忙各的也就疏于走动了。

张学成 007.jpg
张学成旧影


一天,我接到学成夫人的电话说“学成走了”,我问到哪里去了?听到对方的哭声心中一惊,忽然反应过来。次日,我和范泓(文史学者,著有《雷震传》、《党内觉醒者》等)到马台街学成的家中吊唁,想学成下关谏壁电厂宿舍的家,锁金村出版社工作后的家,我和范泓都去玩过,此刻睹物思人,唏嘘不已。学成永远地离我们而去,许多人都说他是积劳成疾,这话我相信也不相信,相信是学成毕竟年岁尚轻却音容不再;不相信是学成此前没有任何身体不适的消息于我。想来学成走得应是坦然、从容,这于逝者没有痛苦,于生者其思念却将伴着时间推移愈发显得无奈。


张学成 书房.jpg
马台街张学成书房 苏南/摄


范泓后来回忆说,“学成锁金村家中藏书颇丰,尤以国内名家各类画册为最,当时看了羡艳不已,学成则谓之:营养啊!学成重视与同行之间的艺术交流,对前辈人物亦是恭敬有加,学成手中收有不少在向书法大家林散老请益、交流时先生随手写下的纸条,先生耳疾,多以字条交谈,其中不乏指点、对答、回忆、解惑……虽然是片言只语,这些纸条却被学成悉数珍藏,可见学成潜心好学、孜孜以求的真实心态。” 我还在学成家中看过他向钱松岩老求学所得课徒,十日一水,五日一石,寸集铢累,亦被视同珍稀。想来学成著述钱松岩山水画技法解析一书,由此受益匪浅。


张学成 作品6.jpg
张学成作品


2007年的某日下午,我打电话给学成夫人,说想为学成做一档电视专题节目作为纪念,这已是在他去世后的第四年了。那边告诉我,瞻园正在筹办“纪念张学成诞辰六十周年精品画展”。此时我才知道学成的真实年龄,之前从没问起过。我联系了学林,商量以画展为由头做片子的构想,我以为,这是一次特殊的画展,是朋友为朋友办的画展,是学生为老师办的画展,是弟弟为哥哥办的画展,是妻子为丈夫办的画展,是女儿为父亲办的画展,是生者为死者办的画展。学成在我的印象中始终是个谦谦君子,中正、质朴、平和,要说有什么缺憾就是少了点狂野与豪放,这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但这不妨碍我对学成画作的珍爱,因为,感情色彩是会影响一个人的。


——作于2007年某日,2022年10月26日又记。

张学成 010.jpg
张学成求教林散之先生


附:电视专题片台本

【音乐/字幕】
张学成(1948-2003年),山水画家、美术理论评论家、江苏美术出版社编辑、江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江苏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

【片名/纪念山水画家张学成】


张学成 015.jpg
张学成旧影


【旁白/瞻园画展】
这是一次特殊的画展,是朋友为朋友办的画展,是学生为老师办的画展,是弟弟为哥哥办的画展,是妻子为丈夫办的画展,是女儿为父亲办的画展,是生者为死者办的画展。
【同期声/画展现场】
【旁白/照片资料】
四年的今天,张学成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他走得那样匆忙,就像他平时赶往单位工作一样。他走得那样仓促,以致他的许多画稿还没署上自己的姓名。然而,他走得又是那样地从容,似乎只是再一次的远行,去游历名山大川,去探访古迹幽境。
【同期声/学林谈学成游历山水/体验生活】


张学成 作品5.jpg
张学成作品


【旁白/画作】
张学成自幼酷爱绘画,六十年代拜民国遗老吴子怀、许公泽、董伯等人求学,得诸老亲授,法度严谨。七十年代随钱松岩先生习画,得其风骨。八十年代遍访自然,师法造化,画风已然形成。他曾说:“当今山水,宾翁有质,松岩善构,可染得势,我极其诚服,深有所得,画风始有所变。”这反映了他作画的路径。
【同期声/学林谈学成习画源流】
【旁白/书籍】
张学成在绘画上已有一定的造诣,同时,他又是一位优秀的美术编辑。自他从工厂调进江苏美术出版社后的二十多年间,编辑出版了大量的美术理论书籍、画册和系列丛书。大型画册《刘海粟》是他参与编辑的生前最后一部图书。为此,他在深圳整整呆了一个月,精心地做好编辑校对工作。
【同期声/学林谈学成工作】


张学成 005.jpg
张学成旧影


【旁白/家庭氛围】
张学成是一位严谨的画家,是一位敬业的编辑,又是一位公认的实在人。诚如萧平所言,张学成“做人实,不圆滑,不随流;工作实,对承担的工作兢兢业业,从不懈怠;绘画实,笔笔相加,千笔万笔不厌其繁。”
【旁白/画作】
张学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探求,对于传统艺术的诚挚与热爱,使他倍加辛劳而不悔,就像是一位虔诚的殉道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命与其留下的绘画作品才是十分有意义的。

张学成 006.jpg
张学成旧影


【音乐/字幕】
——萧平:编辑工作是他赖以生存的职业,史论研究是他用来丈量绘画艺术的标尺,而绘画才是他生命的栖身之所。
——周积寅:正是在他的山水画创作及其理论研究趋于成熟,有望取得更大丰收之际,却突然停止了画笔,匆匆离我们而去,这是非常惋惜的。

【音乐/落幅】
编导/撰稿:苏南
制作/播放:南京电视台 2007年

张学成 作品4.jpg
张学成作品


张学成 014.jpg
张学成旧影


张学成 作品8.jpg
林散之题张学成山水画
注:张学成旧影及作品图片均为苏南翻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