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求与向外求
向内求,求的是智慧。向外求,求的是利益。
向内求,得到的是自在与名利;
向外求,得到的是名利与灾害。
向内求真,自然得利;
向外求利,由利而害。
孔子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是向内的,先完善自己。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位置,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住脚的根本;不怕没有人知道,只求能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而小人是向外攀援的,自己没有本事,总想找找关系,求个赏识、求个提拔。把自己的事寄希望于别人,就像在沙滩上建筑城堡,终究是无常的啊,所以便惶惶不可终日。
佛法最忌讳的心外求法,
向内求,一切圆满;
向外求,永得不到
所以佛法最忌讳的是心外求法。心外没有法,你到哪里求?!佛法一切向内不向外。
所以佛经称为“内典”,
佛学称为“内学”。
向内不向外,一切是自己本有的,外面没有一法,外面全是假的,幻相,如梦幻泡影。向内求,一切圆满;向外求,永远得不到。自性本具众德,所以佛具众德,你证到佛的地位,无量无边德能统统现前,为世间所尊重。世间是凡夫,六道是世间,十法界还是世间。
“人到无求品自高”,——(注:无外求)
向内求,求的是智慧。向外求,求的是利益。
向内求,得到的是自在与名利;
向外求,得到的是名利与灾害。
向内求真,自然得利;
向外求利,由利而害。
孔子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是向内的,先完善自己。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位置,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住脚的根本;不怕没有人知道,只求能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而小人是向外攀援的,自己没有本事,总想找找关系,求个赏识、求个提拔。把自己的事寄希望于别人,就像在沙滩上建筑城堡,终究是无常的啊,所以便惶惶不可终日。
佛法最忌讳的心外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