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不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2023-12-14 19:54阅读:26
作者:暮初
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不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中国人有信仰,但又与西方的信仰是两回事。不能以西方的信仰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信仰。西方人的信仰是神或上帝,而中国人真正的信仰是天理。这是许多人所不知道的事实和常识。
比如,中国有道教、儒教和佛教,以为中国人一定是选择性地信仰这种宗教派别背后的神。事实上,儒教无神,道教无神,佛教也无神,这些中国化宗教所塑造的“神”,都是人格化的“神”,是一种精神的指代,并非是客观规律的主宰者。
比如,佛的本意是觉悟者,并不是神。道的本意是自然,也不是神。儒家的仁义道德更不能神,是一种精神归宿。但是,儒释道真正的原点,是隐藏在它们背后的天理。(有时也称之为天道)。
人们普遍认为人的行动受天理(客观规律)的支配,只要合乎天理、天道,行为就不会出错,因果使然。毕竟,信仰是用来指导行动的。
所以,无论是宗教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生存信仰等等,其背后的共同点就是“天理”。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信仰是一个人对于生存延续的希望原点。有资格成为“信仰”的某种思想、信条或信念,一定是构筑这个人精神世界的基石,成为长期坚持某一行动的原动力。
由于每个人的生存条件不同,生存目标不同,所以对于信仰的选择和确定因人而异,可大可小。信仰一定是由具体的生存需求出发,帮助人们在各自生命的延续过程中,找到未来生存的方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并且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存生存的希望。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许多人认为,信仰必定源于宗教,这是错的。加入宗教未必真有信仰;而无神论者未必没有信仰。判断是否是真正的信仰,关键取决于对于自己生存和生命的理解。
王阳明对此的思考,不是去解释什么是信仰,为什么会形成信仰等虚幻的事情,而是看每个人在具体的工作和生活实践过程上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信仰”。
王阳明深刻地认识到信仰的本质就是“立志”。所谓“志”按古人的解释,就是在自己的内心终身认定、值得信任,可以为之付出忠诚的某种价值。比如“天理”;比如“道心”等。而不是虚幻的神仙。古代的“立志”与现代语境下的理解有所不同。
当一个人把“立志”作为信仰,那么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到,不会对未来的目标产生动摇。
对于信仰的一种误区是,把某种力量以及某种力量的载体当作人身依赖。信仰并不是人身依赖,依赖本身并不是信仰。比如,宗教信仰它的本质在于它的逻辑解释,并不在于这个宗教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所以,不能把西方对于信仰的理解,强加到中国人身上。中国人的信仰与世间的生存实践相关联,是为了解决具体的生存问题。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逻辑,一定是“体用合一”。即体用不分家。有体必追究其用,有用必追究其体。由此建立整体的事物认知观。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理念,就是中国人信仰体系的几大要素之一。
当然,信仰也不是天生就有。刚生出的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对的;不能立志的人没有信仰也是对的。正因如此,历代先贤就致力于为中国人建立起普遍的信仰。
人们说,儒释道的存在是为了建立对神的信仰,这是误解。儒释道的共同特点在于让人觉悟,提高认知水平。比如,儒家的“智仁勇”,佛家的“戒定慧”,道家的“无为”。
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完全没有利益的考虑,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从于信仰。那么有什么能让中国人心甘情愿,无条件地服从?并且无怨无悔。这就是对于“生存”的信念。并不是神仙佛祖,或者是其它叫不出名的神仙。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神仙佛祖,或者是其它叫不出名的神仙只是求助的对象,而不是世界的主宰者。在世俗的观念中,但凡有一个法力超群的神仙,必定会产生一个更加厉害的神仙。
王阳明指出,“良知”就是一种信仰,是普通人最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仰。追逐良知的过程,就是“致良知”。而“致良知”要化为具体,就从“立志”开始,就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既具体又实在。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