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汉江夜话:七上八下九归潭——谈谈手竿野钓选钓位

2017-09-08 20:27阅读:4,057
七上八下九归潭,是指我国内地鱼群的洄游规律。大概意思是:7月鱼走上水,8月向下游转移,9月及9月后,归集到深潭中。
其实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确切。但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个大致的鱼类洄游规律:夏天雨水多,鱼循流而上;秋天落水,上游水域的水量变小,鱼类能感知到水压变小水量变少的危险,逐渐向下游方面水量较多的水域集群;而快到冬天,多数鱼类就已经转移到了水量比较丰沛的水域了。
笔者手竿钓鱼多年,感觉有些钓鱼谚语不够确切。稍加总结,笔者以为,手竿选择钓位,要根据鱼类的五个需要来进行,即:安全的需要、温度的需要、氧气的需要、食物的需要、生殖活动的需要。
1、安全需要
深水,能天然地给鱼以安全感,鱼们可以通过水体的压力感知水的深度。浑水能让鱼类在光线方面感受到安全,因而在水质比较混浊的水体,哪怕水浅一些,鱼类也能感到安全(不过这里也有一个悖论:是鱼群集团过多而造成水体混浊,还是水混浊了鱼群敢于前往?个人理解:二者皆有,后者较多)。而在距离岸边较近的水草之下,鱼们也会感觉比在“亮水”下面安全一些。
2、温度和氧气的需要
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讲,是因为水温和水体的溶氧量是直接关联的。温度较高的水体,氧气溶解度小,可能出现水体缺氧的问题。
最容易出现缺氧现象的时节是夏季。有些水库特别深,由于水体上下的交换不畅,如果在10几米的水下,就有可能存在一个“温跃层”的存在,太深处会出现缺氧。而夏节的岸边浅水区域,如果没有水草,水体也会因温度太高而缺氧,有水草则不然:水草会因为光合作用而为水体带来足够的氧气,同时也会带来食物,所以夏天钓浅水的水草也是可靠的。
3、食物的需要
鱼类会因为索食而出现明显有规律的洄游路线。水草区,进水口,长期做窝子或长期垂钓的地方,都会形成明显的洄游路线。
4、生殖的需要
鱼卵有粘性的,需要粘附在水草上;也有半飘浮的(比如鲢子),要到水体上的上游产卵;而水底的杂物,也会成为一些鱼类的产床,比如白鲦和鲌鱼类。所以有杂物的水库也是钓鱼的好地方。
过去,我国钓鱼人总结了不少钓谚,和上述规律是吻合的:
春钓滩:春天有一个时节,会找浅水摄食和产卵,切勿机械地理解。
夏钓潭:就手竿来说,2米~10米,都是可以作手竿钓点的,不存在缺氧问题。当然,冬钓深,这个深度也一样适合。
……
野钓找位,总结上述说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
一年四季不离草
一年四季可钓深(因为近处10米以上的地方很少)
一年四季可钓混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