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2022-03-17 08:14阅读:46
元末至清初三百年间,诸暨这块古越大地,孕育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名士,诸暨人尊称他们为“三贤”,他们是诸暨的骄傲。“三贤”都是诸暨枫桥人,三人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X
“枫桥三贤”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而在中国书法史、中国绘画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王冕首创花乳石刻印与“胭脂没骨梅”的画法;杨维桢首创“铁崖体”诗风与“西湖竹枝词”的民歌体;陈洪绶自创对比夸张的人物画风格,成了“海派人物画的开山大师”。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杨维桢的家世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乱世奇才杨维桢,前言。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杨维桢故里诸暨枫桥全堂村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氏一族原居枫桥(今属绍兴诸暨),杨维桢曾祖杨文修,字中理,乃宋代名医,人称杨佛子,著有《医衍》、《地理拨沙图》。后杨氏卜居全堂,全堂东南有桐冈山,西南有鲚鲤尖,村中有池名泉塘,村以池名,谐音全堂,池旁卧有铁崖山,“因岩石呈铁色而得名”,今人俗称小山头。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维桢自幼聪颖,父亲杨宏对他寄予了莫大的期望。杨维桢刚满八岁,杨宏就让他进入了同邑(同一个县)宿儒(素有声望的博学之士)陈稼轩门下求学。地点在石敢山下、孝泉溪畔,学生们称呼家塾的老师为“泉溪先生”。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少年杨维桢像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杨维桢故居枫桥全堂照片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维桢父亲杨宏对孩子的严课严苛,对老师的精挑。在对待四个儿子的读书上,杨宏是很将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的,而绝不是简单地送孩子上学就万事大吉。他是因材施策,谁适合读哪门课,就让他去拜师读那门课,读得不对胃口就赶紧转学换课程,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去学手艺。杨维桢后来能考中进士,父亲杨宏功不可没,因为他为杨维桢选对了启蒙老师。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陈稼轩(生卒不详),名敢,字稼轩,号东泉。元代诸暨硕儒,人称“泉溪先生”,全堂杨维桢、直埠郭日孜等名流皆出其门。杨维桢撰文称:“自八岁从先生之学,谈天人性命,辨五经群子史之道义,金石古昔著作文章。”《瓢乐子传》载:“郭日孜……自号瓢乐子,与铁崖杨先生同事泉溪陈先生。”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维桢在藏书楼上苦读五年不下楼,五年之后,杨维桢已经是满腹经纶了。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因其父杨宏在铁岩山麓筑楼,红楼植梅百株,楼上藏书万卷,并将梯子撤去,令其与从兄杨维翰(12941351,字子固,号方塘,元末画家)专心攻读,每天用辘皿传食,苦读五年, 时人称其为“杨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诸暨县志及有关杨维桢的书籍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泉溪先生去世后,杨维桢因身在外地,无法前来吊唁,特撰《祭先师泉溪处士稼轩先生文》,盛赞泉溪先生是世上人格最完美之人,说他的思想似孔子,雄辩似孟子,气概正大刚强,作文有韩愈、欧阳修之风。甚至,杨维桢还将泉溪先生比作三国的诸葛亮、东晋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宋代的辛弃疾和陈亮。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祭先师泉溪陈处士稼轩先生文:陈处士为宋太师文惠公尧佐后裔,尧佐长子舜臣知越州,卒于官,葬暨阳之东安乡小泉。舜臣子天麟庐墓于此,遂为泉溪始祖。稼轩先生为其后人。呜呼!先生有元之处士,平生之幸人也。周祖孔宗,辟斥佛老,先生之学也;孔谟孟辨兼韩并欧,先生之文也;至大至刚,三军失其勇,王公失其势,又先生之气也。尝语先生之人品,在三国则诸葛孔明;在晋则陶靖节;在唐则杜子美;在宋为辛幼安、陈同父之辈耳。以文章如是,又加之以道学,可以称世之全人也。维桢自八岁从先生之学,谈天人性命,辨五经群子史之道义,金石古昔著作文章,有传于世也。诸门弟子布在庙廊,河汾之教,将大效于名儒,则先生不显犹显也。坐不得一命以食周粟,死不得一谥以遗世教,知先生者曰处士、曰幸人,又何加捐于先生也。生在远方,病不得问,死不得闻,葬不得送,负罪不一也已矣。九泉如生,尚犹以想之。呜呼,尚飨。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杨氏宗祠、铁崖山照片。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泰定四年(1327)杨维桢中进士,任天台县尹,因依法惩治作恶县吏,遭奸吏报复被黜。继任职钱清盐场司令,因请求减轻盐税不允,决意投印去官,方获准减额三千,但以忤上故,十年不获升迁。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元修辽、金、宋三史,他作“正统辩”千言,总纂官欧阳玄赞叹:“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后调任江西儒学提举,因交通受阻,未成行。值兵乱,浪迹浙西。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杨维桢所书《周上卿墓志铭册》,为流传至今的唯一杨氏小楷书法之作,从著录情况看,杨氏楷书之作历来罕见,因此这件墨迹就显得弥足珍贵。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周上卿墓志铭册》,纸本,纵25.9厘米,横86.2厘米。这是至正十九年(1359)杨维桢应友人周上卿之请所撰写的墓志铭文。所撰行文简洁生动富于性情,充分显示了杨氏出色的文学才华。文字小楷书为摹勒上石之底本,但见用笔稳健劲险,结体端严精准。值得称道的是,通篇因笔致挺健多用挑笔,而愈显气息连贯满幅生机。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卷》,行草书。论元代书法形态的奇崛古朴,杨维桢当数第一。这与他倔强的个性、深厚的学养又联系在一起所以,非常人所及。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杨维桢《五湖游》:鸱夷湖上水仙舟,舟中仙人十二楼。桃花春水连天浮,七十二黛吹落天外如青沤。道人谪世三千秋,手把一枝青玉虬。东扶海日红桑椹,海风约在吴王洲。吴王洲前校水战,水犀十万如浮鸥。水声一夜入台沼,麋鹿已无台上游。歌吴歌,舞吴钩,招鸱夷兮狎阳侯。楼船不须到蓬丘,西施郑旦坐两头。道人卧舟吹铁笛,仰看青天天倒流。商老人,橘几奕?东方生,桃几偷?精卫塞海成瓯窭,海荡邙山漂髑髅。胡为不饮成春愁。


诸暨三贤纪念馆(四)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