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兼论“画圆战术”的“众妙之门”

2022-05-30 12:50阅读:
“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兼论“画圆战术”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智慧,有即无,无即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老子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入领悟,指明“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的方便,才不得不赋予它“道”这样一个称谓。“道”的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解读。
然无相无名之道,其体本来就虚无飘渺,看不见摸不着,天地万物皆从此中变化而出,故为天地之始。然无相无名之道体,成就有相有名之天地,而天地万物又是从天地阴阳造化而生成的,这就是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名为万物之母。此二句,则言明了道存在天地之间的作用意义。
“画圆战术”之“有”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这两条移动路线之“有”不是真正为了“有”,是为了的创造“画圆战术”之“无限”行云流水、延绵不绝、变化万千之“无”。战术本身不在于“有”,而是在乎它的“无”。按照道家的哲学思想,“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所以道家学说又叫玄学,道家就是研究有与无之间的关系,讲是的玄理,正所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这样说来,“画圆战术”的妙用不在于有形的基本移动路线与变化路线,而是在于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相互转化、圆方融合而形成战术配合的连贯性、流畅性,从而创造出无限的机会,让防守揣摩不出进攻的意图而获得多点(无限)进攻的机会。
有与无之间的关系就是玄学,就好比建造一座房子,天花板是“有”,墙壁是“有”,地板是“有
”,窗户是“有”,这些有形的“有”都是为了创造房子中间的“无”,这个房子中间的无才是房子的妙用,一切的“有”,其意义不在于有的自身,而在于它能造成“无”,这样的“无”才有价值与意义,我们不关注“有”自身,而要关注“有”生出的“无”,这是道家非常重要的智慧。
“画圆战术”汲取了道家哲学智慧,在关注构建基本移动路线(圆)和变化路线(方)两条看得见摸得着的移动路线“有”的同时,不是为了关注这个“有”而“有”本身,而是关注其“有”所创造出的“意、空、无”即太极、无限,唯有关注其”有而不有之无”即“意、空、无”才能打出行云流水、延绵不绝、变化多端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以战术口诀之意、空、无造千变万化之形,从而获得形“无而不无之有”。
如果我们以知识与思维的关系为例而言,获得知识算做“有”,但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这个“有”,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思维这个“无”,因为只有关注培养思维这个“无”,才能产生新的“有”(新知识)。这符合“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的道家哲学智慧。过去我们采用的满堂灌教学就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即过于关注知识这个“有”而忽视了思维能力培养这个“无”,而“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则是在关注知识这个“有”的基础上凸显了思维能力培养这个“无”,以获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回到篮球“画圆战术”中来看,技术是“有”,运用技术是“无”,战术配合是“有”,运用战术配合是“无”,身体是“有”,运用身体是“无”。有即有限,无即无限,太极即无限。道家说的“无为而无不为”讲的就是做如何事情,我们不能太关注“有”为,而要关注“无”为,这样才能“无不为”。欧美固定战术打的就是有、有形,这符合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他们的战术没有无之说,而“画圆战术”打的就是“无”。足见中西方思维差异之大。
君子不器,要打好“画圆战术”,不仅要关注属于“有”的范畴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关注技术层面的各种动作的提升,更要关注重点提升以战术口诀为核心的篮球意识、战术素养之“无”(道)的范畴,实现无形统领有形,以道驭术,以意达形,以无成有,以有促无,无中生有,即以战术口诀之意、空、无造千变万化之形,关注各种技战术之“有”而生出的无法为有法、无限为有限、无招胜有招,打出行云流水、延绵不绝之“无”的智慧与艺术。
“有而不有即无,无而不无即有”——兼论“画圆战术”的“众妙之门”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