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2022-09-23 09:00阅读: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让我们看到了随处可见的英国国旗——米字旗。
米字旗是国人对英国国旗形象的称呼,其实英国国旗是由十字架和它四周的光芒组成。颜色是蓝白红。
不过和法国国旗比较,英国国旗的蓝白红并不是特别明显。我甚至是这次才特别注意到,原来英国国旗也是蓝白红三色。
法国三色旗,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具分辨力的国旗,最具人民性的国旗,也是最有故事的国旗。法国人民直接把法国人的历史、艺术和和价值观书写在国旗上。
这里想关于蓝白红三色作个科普,因为刚看完了34集纪录片《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
里面说到拉斐尔,他被称为“圣母画家”,创作了将近40幅圣母画作,西斯廷礼拜堂圣母像、金莺圣母、圣母戴冠、椅中圣母等。圣母玛利亚的形象都是红衣服,蓝外套。蓝色代表天空和包容,红色代表耶稣宝血对人类的救赎。
蓝白红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后来也成为法国的象征。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最著名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描绘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自由女神举着法国三色旗,带领人民推翻了皇室。法国三色旗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
根据雨果名著改编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时刻,让人看了热血沸腾。人们高举着三色旗,把贵族赶下台,代表着法国人民取得了胜利。《悲惨世界》主题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也频频在各种视频号转发。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看看人间的苦难,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可听见人民在呐喊?
  It is the music of the people 再不愿忍受剥削人们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将这世道来推翻。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让你良心的碰撞,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敲得那战鼓声声响。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让我们以勇敢
  When tomorrow comes! 去迎来新生曙光!

法国国旗Tricolore(三色旗;音“特里科罗尔”)也叫“蓝白红旗”,即“法国国旗”(drapeau national)的别称。法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1794年,法国三色旗被选为海军旗;1812年,法国三色旗再度选定为“国旗”;1815年,法国三色旗禁用;1830年,法国三色旗正式定为国旗。
法国国旗是世界上重要的国旗之一,对之后世界各国的国旗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时,三色旗曾经被废除,而用王室的鸢尾花旗。
1830年7月革命后,三色旗再度成为法国的国旗。
法国三色旗最初的用意是象征皇室与人民的结合。还有种说法是法国国旗上的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象征自由。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象征平等。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象征博爱。
雨果在一篇文章(1849年)交代自己多变的政治立场时曾说:“我支持红、白、蓝,支持三色,换言之,我支持人民、秩序及自由。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基耶洛夫斯基的经典三部曲《蓝白红》,可以视为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伦理探讨。
《蓝色》台湾翻译蓝色情挑,是自由与禁锢的辩证探讨:涌动的蓝色=情感十字架与记忆囚牢。
《白色》白色情迷,白色伦理是一种公平伦理的象征。由生理缺陷造成的身体上的不平等进而形成了一种伦理上的不平等,从而导致伦理意义上的“爱情”的破裂,而在影片最后,生理机能的恢复又使先前的伦理重新得以维系。
《红色》红色情深,基斯洛夫斯基曾经说过:“最接近人道精神的是博爱。而我们或许都是博爱的,因为我们总是在目光中显露出慷慨……”
英国米字旗,法国三色旗……你知道蓝白红背后的故事吗?
圣马丁割袍:
圣马丁节盛行在欧洲,主要庆祝国家有德国,奥地利,荷兰,瑞士,比利时, 英国,马耳他,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圣马丁节是每年的11月11日。在圣马丁节那天,人们会吃烧鹅,化装上街游行,并唱有关圣马丁的歌。
西元334年,18岁的马丁作为罗马卫队军官,驻扎在当今意大利境内的亚敏斯时,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使他直至一千六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名垂不朽。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那时候经常有很多人被冻死。当马丁带着他的武器,穿著作为制服的披肩,来到城门时,遇到一个穷得没衣服穿的乞丐。这个乞丐向每个路过的人乞求怜悯,却得不到任何回应,于是他来到马丁面前。怎么办?此时马丁的身上除了武器与披肩外,什么也没带。于是他拔出剑来,将披肩割成两半,一半给了那个乞丐,自己披着另一半。他这个举动不仅遭到同伴的讥笑,还受到长官的惩罚:由于毁损军事配备,他必须接受3天的拘禁。
当天晚上,耶稣基督出现在马丁的梦中,身上披着马丁给出去的那半边披肩。旁边的天使告诉耶稣基督:“这还没受洗的马丁努士,给了我半边披肩穿。”在梦中马丁意识到他的使命,他应该放弃军职,为神服务。
他接受了洗礼,却还不能马上退伍,因为他的长官很喜欢他,希望他在两年后再离开军队。后来他成为传教士,足迹遍布欧洲。马丁最后成为法国罗亚河旁土尔斯一地的主教,在西元397年11月8日以81岁的高龄去世。
瑞士1973年发行的100 法郎背面便出现了圣马丁割袍的画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