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俄语中的Китай(中国)与西辽的关系

2011-03-10 17:05阅读:1,037
俄语中的Китай(中国)与西辽的关系

学过俄语的人都知道,俄语中的“Китай”(音为:keidayi,新疆俗称“黑大爷”),意即“中国”,或“汉族”。那么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呢?
学术界已有定论,这一称呼源自“契丹”(Khitan)一词。契丹即宋代与杨家将对阵的“辽”,它既是族名,也是国名。比如维基百科全书中文版说:“在俄语、希腊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如现在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Kitay’。”
日前跟一位研究西域语言文化历史的维吾尔学者交流,他也是这个看法——契丹、黑大爷、Китай,都是同一个词。
但问题又出来了,以汉族为主的宋帝国与以契丹人为主的辽帝国在当时是对立的敌国,在宋人眼中,契丹是“胡人”,既然如此,怎么反而用“契丹”这个名称来称呼汉族或中国呢?再说,历史上生存于北中国的少数民族还有很多,比如匈奴、鲜卑、突厥、回纥、女真、党项、蒙古等,为什么偏偏用契丹来称呼中国或汉族呢?这就需要了解契丹即辽的与众不同的特殊历史。
契丹源於东胡,最初生活在辽河和滦河上游。南北朝时代游弋于中国北方。隋唐时期,契丹先后归顺于唐、突厥及回紇,有大量汉族人迁往契丹所在地,同化于契丹。唐末,契丹势力逐渐强大,于公元916年建国称帝,国号契丹(后改称辽),与宋帝国对阵。
公元1125年辽被金所灭。公元1124年,辽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西域地区,建立西辽政权,穆斯林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喇契丹(Qara -Khitay)。一批契丹人由此进入新疆。


俄语中的Китай(中国)与西辽的关系X

西辽在新疆统治了近百年后,于1218年为蒙古所灭,西辽亡后这些契丹人到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一个“起儿漫王朝”,俗称“后西辽”。
契丹与新疆、中亚以及西方发生直接关系的历史主要就是“西辽”和“后西辽”这一段。西域人和西方之所以把“契丹”做为中国或汉族的代称,是由于辽长期生活在北中国,汉化程度极深。
西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字重德,辽太祖耶律亿八世孙。通契丹文、汉文,善骑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初年,曾为翰林承旨。辽同时使用契丹文和汉文,契丹文字基本就是汉字的变种,辽在典章、制度、钱币等各方面均传承自汉文化。实际上,宋、辽、金、西夏各王朝均属华夏文明体系,辽比金的汉化程度还要深一些。

俄语中的Китай(中国)与西辽的关系
西辽疆域包括新疆大部及新疆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在近百年的统治中,西辽将华夏文明直接传播到西域地区。据史籍记载,当时西域“回纥与汉氏杂居,其俗渐染,颇似中国”。元代耶律楚材说:西辽“克西域数十国,幅员数万里,传数主,凡百余年,颇尚文教,西域至今思之”。从后两句可看出西辽对华夏文明的重视和传承,及其对西域后世的影响。
到“后西辽”时代,这部分契丹人的华夏传统习俗已不见,被完全伊斯兰化了。但他们对西方的影响至今仍在,以至现代俄语和拉丁语一直把中国称为“契丹”。
西辽及后西辽是十二、十三世纪的事,当时俄罗斯还远在欧洲,只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与西辽、后西辽并无接触。他们直到十六世纪才越过乌拉尔山,又经过若干年,才逐步扩张到中亚,这时他们才随中亚人一道,把中国叫做“契丹”,即“Китай”。
综上所述,中原人里面直接在西域建立王朝并影响西域文化的唯有契丹人,唯有西辽,所以西域人将中原称为“契丹”,俄罗斯人之所以将中国称为“Китай”,就是这么来的。
或者说。先有西域人将中原称为“契丹”(黑大爷),几百年后,俄罗斯人才按照西域人的叫法,将中国称为“Китай”。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