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原创:儿时方言之惑(续)----发音与词汇(二)
2023-10-08 13:47阅读:274
作者:伶俜
儿时方言之惑(续)----发音与词汇(二)
上篇说了石牌方言的音,此篇我再说说字。
《儿时方言之惑》里,提到了儿时的我,听到老人们的日常口语里,冒出来的很多字、词、短语,很多我都不明就里,看了上篇提到的几本著作,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方言里,蕴含了这么多讲究在里面!这包括一些俗语、短语词汇、固定表述方式,以及“本字”和古语。可以说,石牌人,随口一说,就会冒出个千年古词汇出来。
石牌有些土话,可能很多人只限于“说”,如果要写下来,可能大家写的字不尽相同,这源于大家的理解可能不同,还有就是,对这些土话的来历不清楚,尤其是历史渊源不清楚,另外,我们现今使用的一些汉字,其实有些是经过了转化了的,并非字义的原来本字。
首先说词缀“子”,叫作荆楚颤音,这在我们方言里太平常了,如,桌子、气人子、凌钩子、末虬子(末mo,方言音me),湖北中部地区有14个县市都有这种颤音。它的音有强有弱,有长有短,这与“子”前面的元音有关,也与“z、c、s、”和”zh、ch、sh”不分有关。它的形成,不会早于十六世纪,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的结果”(《语言研究》1987年第二期)。
(注:以下有些古字,实在是不知道本字应该如何写,因此,有的用拼音代替,有的用同音字代替)
在我们的方言中,对应普通话中的“了”、“过”、“着”、“呢”、“的”,用的字不同,如:
吃了le----吃哒da
吃过了吗----吃哒波
蹲着zhe----zuai斗dou
盆子呢ne----盆子咧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lie
好的
de----好滴
di
还有语气助词“着”,如,等哈着(
zhuo)
----等会,吃哒着(
zhuo)
----先吃,放斗着(
zhuo)
----放着吧,先不忙着
----先不要忙
还有“得”,如,“没得”
----没有。这个小孩子好得
----指乖巧聪明能干。这房子能住人吗?住得。“得”的用法比较多,音有长短,需要慢慢体会。
还有“彻”,
che,二声。忙不彻,跑都跑不彻。
还例如,挖。读
w,一声,他在墙上挖了一个洞。读wá,二声,他在地上挖了一个洞。读w,三声,挖一勺子猪油。细细体会,我总觉得声调不同,还是有一点些微的意思差别。
还例如,哈。读hà,四声,哈菜(吃菜),哈搞坏哒(全部弄坏了,指数量多)。读h,三声,没得哈数(主意、心计、规矩)。读h,一声,哈腰(弯腰)。读轻声,去一哈(去一下)。(哈,古语)
方言里有些字,一字一音多义,有的一字多音多义,有的一义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非常丰富,表现力强。
在我们方言中,有很多固定式样的短语。
如
AA声(声,
sheng,在方言里,方言音
sen)
:
笑得咯咯声
风吹得呼呼声
蚊子叫得嗡嗡声
冻得秋秋声
辣得吸吸声
裤子垮垮声(形容裤子大了,不合身)
此种表达方式,在方言中,非常常见,表达的感情更丰富、形态更逼真、感染力更强,生动活泼,形象生动。
再如“
A人子”。
气人子
烫人子
烦人子
风好吹人子
搁人子(指很冰凉)
懒人子(懒神,指人懒)
漤人子(如,伤口被盐水打湿,那种痛的感觉。漤,
古语)
此种表达方式,在方言中,也是非常普遍的,通过简短明了的方式,表达了形象而强烈的感情色彩,表现力十足。
再如“
A流”
火流哒(指人很生气的样子)
汗直流
这娃子鼻天流(流鼻涕的样子)
黑汗八流(黑,方言音
he)
再如“
连A直A”。
连吃直吃
连吐直吐
连写直写
再如“
A嘎B嘎”。
假嘎马嘎
粘嘎连嘎
再如“
A斗A斗”
写斗写斗,笔没水哒
说斗说斗,不说哒
再如“
A连A连”
吼连吼连滴
翻连翻连滴
再如“
A里A气”
妖里妖气滴
得里得气滴(得,方言音
de,三声) 苕里苕气滴
垮 里 垮 气 滴
再如“
AB八煞”
吓人八煞滴(吓,方言音
he)
汗流八煞滴
搁人八煞滴(指很冰,搁人子,冰搁哒、冷冰哒)
怄人八煞滴
裸连八煞滴
眼泪八煞滴
造业八煞滴
侵早八煞滴(侵早八神滴,还有一些“神”,如神武其神滴,你神么斯神)
吓死八人滴(吓,方言音
he)
再如“某
果拉子”
蒜果拉子
糖梨果拉子
黑果拉子(黑,方言音
he,小时候一种黑色的小果子)
楝树果拉子
再如,有很
多三字词汇
末虬子、罢脚juo子、碗读子、末(方言音,me)读、末读子(读,本字应该写作什么,据西汉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东齐谓根为杜。因此有说法,应该是“碗杜子”)
见哒甩
—见甩哒
活造业—造活业
渣撮子
沙撮子
茶撮子、茶匙、调羹、调干、勺子(勺,方言音
shuo)
撮哒拐、撮拐,拐哒、舍哒(糟了,坏事了)。这人太拐哒。讲拐哒一定要这样子(不一定非要这样子)。拐,
本字为
诖。
余条了(字的具体写法,不明。指事情结束了)
过森了(字的具体写法,不明。指事情过去了、翻篇了)
跶高子(指摔跤。哒,
古语)
不沾弦(字的具体写法,不明。)
打圆活(对争执的双方,给与说合)
鬼打架
占香英(字的具体写法,不明。指占便宜,尤指在年龄、辈分上占便宜)
酒麻蒙
麻蒙雨、麻风子雨
三不之(
古语)
捉寒筋
偏厦子(半边水)(厦,
古语)
一命的(指两人同龄)
过东道(打赌)
再如,有很多
四字短语
无交乱过(无交过,无交烂过。方言音里,
luan、
lan不分)
麻乱务子(务,
本字应该写作: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敄)
佘佘地嚼
jiao
歪歪地嚼
jiao
嚼牙巴骨
想想滴说(指人找一些无关的、或者牵强的理由说)
糊眨巴眼
憋起寡淡
艰难辛苦(艰,方言音
gan)
二黄八调(二黄、二球、二流子。石牌是汉剧的摇篮,汉剧也俗称二黄,二流也是汉剧的一种板式。那么,石牌话,二黄、二流子,是否与汉剧有关呢?)
对对莫莫(将就。另外还有,对莫,如,你别对莫我,即,你不要捉弄欺骗我)
鸡子哈滴(如,指小孩子不好好写字,字写得很难辨认,像鬼画符,像鸡子哈滴。另外有,指小孩子吃的脸上很多饭,就说吃得像画胡子)
黄里黄昏
---- 黄昏(糊涂)
侧头侧脑
怵头杵脑
引风作邪
无章打野
九精八怪
啰里八嗦
荡头子起
裹不抻展
原老鼠子(蝙蝠为什么叫老鼠?原来也是古语)

指人的品性形态:
假绕(假绕、齿货,这两个词,目前70岁以上的老人们,应该都知道词语背后的典故,指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过绕(指行事敷衍)
裹人
尖巨(指人吝啬,精于心计计算)
干气
啰连(古语。配图:謰謱)
晕相、晕头子
僵怪(指人不随和、不听话)
舍货(还有舍话)、齿货(指物)、苕货、痴货
木气(指人笨)
阴斗笑(暗笑)


我们方言里,非常多的古语,前面已经提到了,如“魝鱼”、“潽出来”、“坌”、“碗杜子”、“拐,本字为诖”、“跶高子”、“草wu(艹+敄)子”、“汆”、哈”、“鲊”、“三不之”、“漤”,(包括上一篇讲音的文字,石牌土话里太多古音了),这些古语,千百年来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而石牌人,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些土话中隐藏的历史渊源呢?
例如,我们说水烧开了沸腾,说“水滚了”,滚,本字应该写作“涫”,《说文解字》上注明:涫,俗字作滚。今天,“俗字”已经取代了“本字”,我们普通人,只知道“滚”,却不知道还有“涫”字。而有说法表明,“水滚了”,至少保存了汉民族在汉代以前的说法,甚至还应该更早到先秦以前。
“筛酒”,曾经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最平常最通俗的词汇。方言还有一个说法:写xue酒
“侵早”,一词自上古而有之,而“清早”一词大概至少是宋元以后才出现的。
“天道”,一词至少要追溯到元代,除了指天气,还指“时候”。如,时候不早了,就是,天道晚了,天道不早哒。
斗起来,把物件的各个部件组合起来,斗,也是一个古语。
浪lng,一声。比如,纸张比较薄、软塌、不结实,我们会说“这纸好浪lng啊!”,“这纸浪浪滴”。有说法,这里“浪”的用法,是古楚语词汇。
黕,方言音cen,三声。比如,桶里的水有黕子了。指的是在桶底部有水的沉淀物了。有说法,这里“黕”的用法,是古楚语词汇。
伙,打平伙,兄弟伙的。这里,伙,也是古楚语词汇。
娝,比如,打扑克牌时,有人耍赖了,你会说“不许娝”。这里,娝,也是古楚语词汇。俗作“痞”。
儓(太)(tai)子,蛮子。石牌常见的荆条树,也叫“楚”,荆即楚,楚即荆。荆是古称。商周时期把长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称为荆蛮、或楚蛮、或荆楚、或荆。当时楚国人也自称蛮夷。石牌古称荆台,在楚都宜城、郢都纪南城、郊郢钟祥之间,我觉得就是在楚国中心地带,因此,石牌称为荆台,我觉得是可能是有着非一般的意义的。方言里,我们被称为蛮子,相对应,我们称对方为儓子(一个指北来的南方人,一个指南来的北方人)。这也是古楚语词汇。
抻嫷,方言里,会说,这人长的抻嫷,(指人长得周正漂亮),或者,这事情还没搞抻嫷(指把事情理顺)。这里,嫷,也是古楚语词汇。
筲箕,一种竹器,也是古楚语词汇。
还有很多,如“京扎”、“鸡头”,“蚱蜢”,等等古楚语词汇。
其它古语,也有很多,如,“把木头格断”(锯断)、“吊子”(如,炸朝阳花的吊子、酒吊子)、“树巅子、南瓜巅子”、“吃个饭像吃痨药子”、“小姑娘头上扎了两个小揪揪辫子”、“用布把菜幔斗(把菜遮盖着)”、“他咳得好呴hou人子(指咳嗽厉害的样子)”、“把他擭huo斗(把他抓住)”、“肨pang热(很热)”、“把笔揢ke斗(把笔握住)”、”
搒pang斗哒(撞到了)”、“把刀荡一哈(如,把刀在缸沿上磨几下)”、“冷得浸浸声”、“冻得秋秋声”、“吓得乍乍声”、“烰fu炭”、“藠jiao头”、“捣人字(刺人子、扎人子)”、“不得脱輹”、“衣服tuo到地哈哒(衣服垂到地上了)”、“lang衣服(晾衣服)”、“你不要撩他(不要招惹他)”、“ke膝(膝xi,方言音qi)包罗子”、”kang斗(盖着)”、“饼干ge哒(指不脆了)”、“沮(方言音qu)湿的”、“我欠你(我想你)”、“欠得慌(想、羡慕)”、“瓶久子(瓶塞子)”、“把桌子展一哈(挪一下)”、“明天你訍(音cha)我一起去(约人同行)”、“把他头chen斗(把他头按住)”、“把手摛出来(把手伸出来)”、“sa斗个腿跑(把腿张开着跑)”、“把门sa斗点(把门打开一点)”、“人子(油腻的吃多了,腻)”、“草要子(草做的短绳)”、“yin一哈(量一下)”、“抈(音yue、ye)断(折断、撇断、掐断)(还有yu断、yu腰、yu一个鱼钩)”
这些古语,有多少石牌人能说出它们的来历?
还有一些土话,与老建筑、某些石牌地名、某些石牌人有关,随着古建筑的拆除,这些土话也失去了依附的载体。
方言太多,不能在这里一一提到,如果要全部整理,那是一个大工程,得写一本书了。《石牌镇志》、《石牌古镇》书上有一些,当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并没有写明俗语里的历史渊源、故事典故。我觉得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非常熟悉石牌历史文化的老石牌人,还需要非常专业的语言学背景,即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才可能整理出石牌的这些无比丰富、蕴含无数历史的土话!
最后用一个土话考考大家,我们有土话:你晓得个烘笼子!请问,为什么“晓得个烘笼子”可以表达“什么都不懂”的意思?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