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工天河红旗渠,震惊世界的“水长城”

2017-06-19 23:33阅读:
半山腰形似公路的就是红旗渠半山腰形似公路的就是红旗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人们的认知中,无论江河溪流,均是由山顶至山脚,由高处至低处流淌。然而,在河南林州,在太行山的绝壁之上,却奔流着这样一条“天河”,因为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让原本流淌在太行山脚下的漳河水,逆向上升,奔腾于峭壁之上,通过绝壁上开凿的70余公里的人工引水渠,从山西流到了河南林州,最终灌溉了54万亩干涸的土地。这条奔流于绝壁之上的人工天河,就是被称作世界第八大奇迹,伟大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第一次得知红旗渠,是听我林州的朋友郭老师讲述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林州自古缺水,旱魃肆虐下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民国初期,一个叫桑林茂的老汉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挑了一担水回家过年,却被儿媳不慎打翻,就在大年夜,儿媳羞愤的上吊自杀。一担水的倾覆,足以剥夺一个人生命的尊严,足以给一个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灾难,这就是千百年来旧林县缺水的写照。“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据相关资料记载,从1436年到1949年的514年间,林州曾发生旱灾100多年次,绝收30年次,人相食这个惊心动魄的字眼出现了5年次。

为了改变林州缺水的现状,林州人民用了十年时间,修筑了红旗渠,引漳河水入林,为了修红旗渠,林州
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故事中,我了解了红旗渠对于林州的重要,但是,当我真的来到了红旗渠,才发现,无论是红旗渠本身,还是它的修筑过程,竟然都是如此的可歌可泣,震撼人心。
张买江叔叔和他小时候修渠的照片张买江叔叔和他小时候修渠的照片
在红旗渠纪念馆,我们幸运的遇见了当年参与修渠的劳动模范张买江叔叔,张叔叔今年69岁,13岁就接替修渠牺牲的父亲上山劳动,随着他的讲述,当年那段艰苦的岁月宛若出现在我们眼前。
当年修渠的锤头当年修渠的锤头
睡在山崖上睡在山崖上
3万人上山,10年的苦干,没有任何工程机械,全靠一锤一钎,连炸药都是铁锅熬的土炸药,安全帽也是柳条编,睡山缝,睡席棚,经常断粮了吃野菜果腹,用麻绳掉在半空中作业。修渠十年间,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纪念馆里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太行山山势险要,石质坚硬,很多时候一锤下去只有一个白点,从半山的石壁上,生生开凿出一条七十公里的主河道,将远在山西省的漳河引流过来,若是我, 真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任谁看来,这在当年也是一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道路吧。然而,他们竟然做到了!看看这些惊人的数据吧——红旗渠全长1500多公里,修建期间削平山头1250个,开挖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全县共动用土石方2229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砌起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真的就像电影里唱的一样: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世世代代的梦想孕育了红旗渠,十年的苦干锻造出红旗渠。漫步在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太行山的风吹散了夏日的燥热,漳河水波澜不惊唤醒着内心的纯净。游客的赞叹声中再难体会当年破山开洞的艰辛,唯有刻在地面上的一块块责任状,依然袒露着朴实又坚定的情怀。

来到红旗渠,心中仿佛响起了一首歌,一首不会经常想起,却从来不曾忘记的歌: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现在的年轻人笑颜如花,定然再也不会再经历那缺水的艰辛岁月现在的年轻人笑颜如花,定然再也不会再经历那缺水的艰辛岁月
山水之间一片苍翠山水之间一片苍翠
漫步红旗渠主干渠漫步红旗渠主干渠
漫步红旗渠主干渠漫步红旗渠主干渠
当年修筑的实景演示当年修筑的实景演示
当年修筑的实景演示当年修筑的实景演示
高处眺望主干渠的一段高处眺望主干渠的一段


位于纪念馆一侧的渠道
位于纪念馆一侧的渠道
柳条编织的安全帽柳条编织的安全帽
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分水闸
红旗渠分水闸红旗渠分水闸

​tips:
红旗渠景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的北部,是国家A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100元。
景区包括:红旗渠纪念馆、分水苑、络丝潭、青年洞。青年洞距离其它景区较远,约30公里。游玩需掌握好交通和时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