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相关历史背景整理

2009-03-23 17:27阅读:1,981
首先这是一个有关中国远征军的故事——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为支援英军在其殖民地缅甸抗击日寇,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型代表,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
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有力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加速了日寇的崩溃
中国远征军在缅作战共历时3年零3个月,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一。虞啸卿出场时,广播里说的是1942年四月的“仁安羌之战”,这几乎是第一次滇缅战役中远征军对日军的唯一胜仗,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凭借一团一千多兵力以少胜多,成功解救出被日军包围的七千多英军,孙立人一战成名
那么故事的开篇大约是1942年的夏季,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1942年3月至8月)的后期

二。收容所里操着各地口音的溃兵们几乎每一个都代表一方已沦陷的国土:
东北的迷龙乌拉北平的烦啦陕西的兽医广东的蛇屁股湖南的不辣四川的要麻河北的豆饼上海的阿译山西的康丫……

其中孟烦了参加过“徐州会战”(之前整理的一些徐州会战相关: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40c0edd0100a9d9.html?vt=4
蛇屁股参加过“淞沪会战”(之前整理的一些淞沪会战相关: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40c0edd0100a9d6.html?vt=4

要麻和他那“打没了的”川军团,来自日寇始终未能踏入一步,在大半个中国沦丧后,成为全中国的心脏和大后方的四川
从1937年9月开始,先后共有约三百二十万川军将士离开没有战火的家乡,踏上千里迢迢北上抗日的惨烈征程。川军作战勇猛顽强,以献血和生命为自己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名号

三。死啦说:“怒江已成西南最后防线,如果再不筑防,日军这么居高临下一冲下来,说不定能直冲到重庆吧?——要成流亡政府啦!”
当时的怒江已是全中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日寇突破中国则再无险可守,彻底亡国则几成定局
倚怒江天险,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怒江西岸,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最大的战功

四。烦啦说在他们回到禅达很久后“还可以见到不人不鬼的中国兵从那个大林子里钻出来”
死啦说“你们还想再进一次野人山么?”
野人山——第一次滇缅战役中国兵的坟场,此战役中国远征军伤亡的5万余人中绝大部分葬身于胡康河谷的原始大丛林——野人山

五。英军宁肯把物资全烧掉然后绅士般的向日寇投降也不给他们的盟友——正在拼死抗敌的中国军队
当时的英军既轻视中国军队的力量又过于高估自己,并且担心中国染指其在缅甸的殖民利益,所以不仅不能为中国提供必要的援助,反而处处掣肘扯后腿

英军先是一再拖延阻挠中国远征军入缅,造成对日作战的先机尽丧,后因被日军打得一路溃败逼不得已才要求中国军队匆忙入缅作战
但是由于英国极端坚持先欧后亚的既定战略,战局一旦不利,便立即放弃缅甸而撤入其另一个殖民地印度,使中国远征军保卫缅甸的作战变成了掩护英军撤退的作战。

英军的背信弃义,是致使第一次滇缅战役惨败的重要原因。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伤亡过半,中国更彻底失去了滇缅公路这唯一的外援生命线,而不得不同美国一起开辟了危险极大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六。虞啸卿曾提到过“驻印军”正在准备反攻
第一次滇缅战役失利后,中国远征军一部分经野人山撤退回国,另一部分则退入印度,在兰姆伽训练营配备全副美式装备并接受美军教官的训练,战斗力大大提高。其中有后来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一军的原新编38师,原师长孙立人后升任为新一军军长
1943年8月正式改编为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开始反攻缅北, 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戌,30日与英军会师于乔梅,缅北反攻作战结束
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的反攻胜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烦啦和他的战友们冒死潜入怒江西岸已经沦陷的和顺镇救出烦啦的父母。他们在深山里遇到了誓死不受招安的莲花镇百姓,在和顺与日军交战时与使用极为简陋的自制武器的当地游击队员一同歼敌

腾冲城于1942年5月10日沦陷至1944年9月14日光复,这期间的两年零四个月又四天,腾冲人从未屈服,他们携家带口进入深山宁茹毛饮血也绝不对日寇点头哈腰;当地的武装力量化整为零与老百姓一起,尽一切可能时时处处给予日寇打击;在历时127天收复腾冲的战斗中,整个古城几乎无一处完整建筑,真正实现了“焦土抗战”
正如担任此次收复战役主攻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会战概要所言
“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


八。烦啦看到很多很多靠着双腿靠着肩背手拎如蚂蚁搬家一样,穿越大半个中国把工厂学校图书馆等等一切能带走的东西搬来西南边陲的男女老幼

这是始于1937年淞沪会战前后,为保存国家实力以期持久抗战,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发动组织的大规模西迁
短短数年间由六千万中华儿女,利用一切可能的交通工具甚至步行手爬,完成了全国工业科技政治文化教育等中心,由沿海东部城市到西南大后方的战略大转移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