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怀瑾老师讲“心轮”:意解心开与脉解心开
2013-05-17 13:42阅读:28,970
南怀瑾老师讲“心轮”:意解心开与脉解心开
【又由定心自在力故,随其所欲,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
真得到定,前面有个条件,要“意解脱”,所谓“意解心开”,同时也有“脉解心开”的作用。真的意解脱了,心理立刻起了变化,除了身心气质的升华外,还可以逐渐明了心物一元的作用。因此“定心自在力故”,意解脱了以后得了真正的定,而此定有超出一般的功能。
“意解脱”所产生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很唬人的,其中涉及到道家、密宗气脉的道理,像心脏的气脉“叭”一声扒开了一样,有如心脏病爆发。这些道、密的道理不清,真会吓死人,被吓死了,那是业,何苦?!有的变成神经病,那也是智力不够、定力不够。有些人佛理懂了,生理、心理没有起变化,根本没有被吓到的机会,那也很可惜。
“定心自在力故,随其所欲”,此“欲”不是后天的欲望。所以要欲想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看看,究竟有没有;或想要变化一个境界,就会立刻起作用。一切只是自然而然。
“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有些人打坐,往往会看到一些光、一些影像,或是这儿气通,那儿气通什么的。记住,那只是你妄生的影像而已。如果把这当成了不起,当成道,那是自己欺骗自己,没有用的。道理不通,把自己弄得苦恼、弄得神经。我非常反对这一套,何苦来哉!
诸位看了《金刚经》所提出的“空”。怎么空啊?就算真的做到了“空”,那“空”也只是认识的影像产生的境界而已。所以要通这个理:“定心境界,影像而生”,其中是有其深刻原理的,学佛就要把原理弄得清清楚楚。
《宗镜录略讲》
---------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
意解心开就是道,禅宗开悟的第一步就是这个。拿密宗来讲,开悟第一步是脉解心开,心脉打开了。我们的心脏好像是八瓣莲花,定力到了,真悟道了,心脉就打开了,就是意解心开。那是事实,没有办法冒充的,心脉打开有心脉开的象征。
有年轻人来找我印证,就凭这一念就不行了。修持要实实在在,不要自欺欺人,自以为懂了一个道理就到家了。真到了有所心得的时候,一定是意解心开,脉解心开。
*****
这几年受西藏密教流行的影响,有些同学修习密宗,就跑来问我关于拙火的事。拙火是由瑜珈翻译来的,拙就是笨,拙火就是笨火。那是不是还有个灵火?不是的,我们生命本身有一股力量,拙火是在我们这个肉身报体上的力量,它一辈子没有发动,人死了就没有了,所以说它笨拙。瑜珈有时画一条灵蛇,潜伏盘据在我们身体的海底轮,没有经过修持,这灵蛇永远不发动。瑜珈术形容它是条蛇,不是真有条蛇在身上,所以也有翻译成灵能,这比较进步。
灵能一发动,非得定不可。你们学密宗的想打开身上三脉七轮,灵能不发动是打不开的。学禅的人开悟的话,心轮就开了。心轮有八条粗脉,细的不算,所以说心轮是八叶莲花。悟道了就意解心开,或说是脉解心开。悟道了一定灵能发动,中脉通了。
又一种翻译叫灵力,那更好。一边翻成拙,另一边翻成灵,只是译法不同,因为密宗流行,就把大家搞胡涂了。那么这拙火、灵力、灵能,在我们的修持上也有吗?绝对有的。那么密宗不同于显教吗?绝对相同,否则不叫佛法了。那拙火在显教叫什么?就是四加行的暖,得暖。
*****
所以《法华经》的妙莲花,是意的成就。学佛到了明心见性,悟道了,佛经上称为“意解心开”,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了烦恼习气的结使。拿密宗着相的观念,是“脉解心开”,因为心轮有八条大脉和许多小脉,比如八瓣莲花。
学佛是求解脱,如果一有点事就想不开,有一点烦恼就去不掉,那学个什么佛?自己要反省。
维摩居士说自己得了智慧的果实,所以处处得解脱。你们何以气脉不通?因为色身不得解脱,总有身体的感觉存在。何以不能得解脱?因为智慧没有成就,智慧成就了,气脉自然也通了。你智慧还没成就,不要吹嘘说自己已通任督二脉,小心出问题。
就算你通了,道家称为转河车,你要转到什么时候为止?要通到哪里去?你答得出来吗?不要乱搞了,你因此反而更不能得解脱,与学佛的目的相违。说学道嘛,你也没得个逍遥,整日哭丧着脸,为何学佛学道呢?不学还好,一学就得了狭心症,心量愈来愈小。
*****
中国学佛的人,都标榜是大乘菩萨道,但是发心了没有?都没有。发心很难,大乘讲发心不是你们去化缘发心修个庙子,造个塔,捐十块钱。发心是动意,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心得解脱,一念之间顿悟,是发心菩萨,在教理上讲是初发意菩萨。
初发意菩萨脉解心开,但还要修!言下顿悟了就不用修吗?不是的。真发心是明心见性,一定会同时发起大慈大悲心的,作人做事乃至任何一个很小的动作,处处都是舍己利人的。
我们普通学佛哪里有发大慈悲心?都只是嘴里讲的口头发心而已。学佛的人要自我反省,有时比不学佛的人还要自私,与慈悲心是背道而驰。所以真正发慈悲心是不容易的,除非见到空性,否则发不起来。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
任脉是自律神经部分,包括五脏六腑部分,任脉若通了的话,中脉也就通了,任脉是比督脉还难通的。
真到了任脉起变化,五脏六腑等于换了个位子。如果见地道理不清楚,会吓死的,这也是唯心的作用。佛经上讲脉解心开,确有此事。心脉解开是非常难受的,好像在心口上挨了一刀一样,不过打开了后,真是舒服无比。胃气打通尤其难受,好似胃连着肺部、肝脏,一下子给人撕了下来一样。打开了,就好似五脏六腑都换了一个。换句话说,心肝脾肺肾的功能慢慢坏了,自己里头慢慢给你拆下来,换了一个新的装上去。
任脉通了以后,当然,所缘的观想还是在定境中,这个知觉定境界,同我们生理上的变化没有关系,这时才会懂得解脱。
假定这时因生理上的各种变化,我们当场死了,我们那个灵明觉知照见自己变化的,正如心经所说:照见五蕴皆空,无所谓了,要死就死,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只要把定的境界保持着,等任脉完全打通了以后,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初禅。
《如何修证佛法》
-----------------------------
“升降据斗枢”,这个一升一降就靠北斗中枢做主。真正的中枢是什么?在人心,我们这个心脏。佛家密宗讲“脉解心开”,显教讲“意解心开”,都一样。这个心脏的外形看起来就像八瓣莲花一样,所以禅宗真到开悟,密宗修成功的时候,心脉轮一定打开了。但这并不是心脏张开了,不要当成有形的开。
人的心脏外面有八瓣,里面有七窍,像是个小漏斗一样在动,七窍就像是“斗枢”,念在心(广义的心念之心),因此我可以告诉你们,修观心法门都在心的(广义的心)部分,不要在脑子里幻想。脑子是与第六意识分别有关,不要多用,你还是观心,先观有形的心,你慢慢就可以得凝得定了。这个道理也就是“升降据斗枢”,因为“斗枢”还是在心。
*****
“方圆径寸,混而相拘”,它是代表身体心脏部分方寸之地,中国人形容良心,文学上常讲方寸之地。我们小时候过年,经常给乡下人写春联,“但留方寸地,传与子孙耕”,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社会教育,教人做好人做好事,心不要坏了。古人有句诗,“当路莫栽荆棘树”,“当路”是在人生的大路上,少栽一些讨厌的刺人的树;“他年免挂子孙衣”,做人一辈子要心地宽厚,做人不好,后代的子孙受报受罪啊!中国文化讲三世因果,父母、自己、子孙;佛家的文化则讲个人,前生、现在、来生。两个文化合起来,就是十字架,都是讲因果报应。“混而相拘”,古人讲这个心念思想,在心里头阴阳混合,善恶都在这个里头。
现在只讲内在的心,我们过去形容这个心,同心脏有关联之处。“方圆径寸”就是心窝子这里,但不是心脏所在。我们的心脏,每一个人都是偏的,没有一个人是正的。所以人都是歪心思,因为心脏都是歪的。
“先天地生”,这是引用老子的话。庄子说,“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就是形容这个心,本来不死,就这么一个东西。“巍巍尊高”,形容它就像上帝的宫阙一样。
“旁有垣阙”,心脏看似一块,却是八瓣兜拢来,心脉是八个支流,密宗形容它是八瓣的莲花;道家形容它有通道,据说得了道的人,心窍就打开了。所以密宗讲脉解心开,真悟了道,得了道,心脉九窍也打开了。脉解心开是实有其事,打开的时候“啪”一下,有爆炸的声音,会吓死你。如果搞错了会以为自己真得了心脏病,不懂修道就会修成魔而疯了;懂了以后无所谓魔,充其量是死。
“状似蓬壶”,它的形状如蓬壶,心脏这里像个莲蓬,像个酒壶一样。
“环匝关闭,四通踟蹰”,到这个时候,我们要把心守住,不要动念。讲了半天,禅宗最干脆,就是达摩祖师讲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魏真人用中国传统的文化来说明这一段,真是费力气,他要我们“守御密固,遏绝奸邪”,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妄念都不准乱动。“曲阁相连,以戒不虞”,心里头绝对不能动念。“可以无思,难以愁劳”,如果一动念就走入邪道了。到这个境界,就是第四禅定舍念清净的境界,绝对的清净,然后再等待另一层次的境界出现。
“神炁满室,莫之能留”,这个时候神炁满室,身心内又增进一层的神炁。等于化学锅炉一样,提炼了又提炼,所谓“九转还丹”。这个提炼出来之后,神与气的变化就不同了,顶门开了,不是密宗拿根草乱插,硬把你头皮刺破了插进去。真正的道家工夫修到了这里,“神炁满室”,顶门开了,“莫之能留”,阳神可以出窍了,留也留不住,内外通了。那时出来的是阳神,不是阴神。但是阳神出窍会乱跑,因为还没有纯熟到家。“守之者昌,失之者亡”,不能让它乱跑,这个阳神就是修到身外有身了。“动静休息,常与人俱”,要随时都在身边,这就是身外有身。
《我说参同契》
-----------------------------
如果众生心里真切的忆佛念佛,像想发财那个心情念佛,或是现世,或者将来,必定可以见佛。甚至不必七天就到了。现前忆念不专,将来永远忆念下去,必定也可以见到佛。
科学讲光速的威力,我把他改创一个名词叫“念速”,心念的威力也很大,因为我们众生本自具足自性真心的自性佛,与佛并无远近的距离,只要自心得到开悟——见到自性的真心,自然佛就在现前,用不着假借其它方法,顿时间心开意解,密宗叫做脉解心开。心脏从外表看有八瓣,像莲花一样,自性光明呈现,自然心脉打开而见解,就不需要用一个方法求自性光而自然与诸佛菩萨光光相接。
所以念佛法门,必需要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犹如做染香工作业的人,日积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气。比如抽香烟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烟味。你天天念佛不断,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装得怪模怪样,而是心境开朗,与人和敬无争,诚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发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形合掌装作样子,因此,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因为心地诚敬,念佛念到脉解心开,本身身上味道转变成清虚之香。
《定慧初修》
-----------------------------
古代医学认为人的生机是藉着气化而充实的,气的运行是循着脉的路线,这里所说的脉,并不是血管或神经,而是体内气机运行的一个有规则的线路。这个气脉理论是相当微妙的,一般人不太容易了解。
《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奇经八脉,是从古代道家的说法脱胎出来的。道家认为:人体中“任”“督”“冲”三脉,对于养生修仙是最重要的。西藏密宗的观念,认为人体中的三脉四轮,也是即身成佛的关键。
在密宗法本中有一部《甚深内义根本颂》,在这本颂中所讨论的气脉学说,比较《内经》及《黄庭经》等书,各有独到的地方。
藏密和道家,虽然都主张修三脉,不过道家是以前后位置的任督二脉为主,藏密则以左右二脉为主。修法虽然不同,但两家都是以中脉(冲脉)为枢纽关键的。
至于禅宗坐禅的姿势,采取毗卢遮那七支坐法,虽然没有明白说出来注重气脉,可是,坐禅的功效,实际上已经包含气脉问题了。
两足跏趺坐不但可以使气不浮,并且可以使气沉丹田,气息安宁。这样心才能静下来,气也不会乱冲乱跑,而渐渐循着各气脉流动,反归中脉。等到气脉可以回归流于中脉,达到脉解心开时,才可以妄念不生,身心两忘。这时才能进入大定的境界。如果说一个人的气脉还没有安宁静止下来,而说能够入定,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普通人的身体在健康正常时,心中感觉愉快,脑中的思虑也就较少,在生病的时候就刚好相反,又如修定的人,在最初得到定境,开始见到心空时,一定会感到身体轻松愉快,那种神清气爽的味道,真不是言语所能形容的。可见心理和生理两种是互相影响的,是一体两面的。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
“心轮”八脉,又叫“法轮”。心轮八脉是向下的,和脐轮向上的六十四脉,这样是一重。你们买本解剖书看,那你看到心脏是一瓣肉一瓣肉合拢来。这样一个心,像没有开的八瓣莲花一样捆拢来。心脏大的是八瓣,详细的不止八瓣哦!
所以参禅、参话头,用功到达了这一重,脉解心开,开悟了。以密宗来讲,开悟的人,一定脉解心开,心脉打开了。我常常告诉你们,那个心脉打开,有时吓死你,自己会“砰”一下,好像心脏爆炸了,很可怕的,一下张开了。所以密宗讲,修到脉解心开,杂念妄想自然清净了。我们普通人讲话都是佛法的道理,像你开心不开心啊?我好开心哦!真开心,脉轮会打开的。所以普通形容,“万里青天无片云”。这些都是有相的功夫,就是修一切有。所以佛的弟子,这一派修行的阿罗汉,是“根本一切有部”,在律藏就可看到。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
心轮之脉,难以打开,必须心空一念,方可“脉解心开”。心脉开的时候,“拍以呀(合声读)”的一声,内外一片光明,即到色界的光明定境。
《习禅录影》
----------------------------
肚脐上来到胸口窝下面这个地方,是“心轮”,心轮也叫做法轮。所以我们年纪大了,背驼起来了,腰弯起来了,胸口这里鼓了起来,这是讲生理部份。至于灵魂变成的精神部分,我现在还没有介绍。
这个心轮的脉,大的只有八支。所以我们的心脏拿出来解剖,实际上粗的是八瓣,像莲花一样。不讲细的。严格拿死人来解剖分析,这个心轮,不是心脏。我们讲“唯心”的心,也不是指心脏。心脏是整个供血供气的中心。
心轮八瓣叫做法轮,这个心轮如果打开了,人就非常愉快,非常爽朗,心境也会很大。有些人思想很注意小地方,那是心脉闭了。所以学禅宗讲大澈大悟,英雄气派大,是心轮很大,打开了。这一层的宝盖叫做法轮,是佛教的名称,是有关情绪、思想、健康方面的,很重要。这是法轮的一层。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
一個人在「開悟」的那一剎那,身體中的「心脈輪」,一定是打開的,因為身、心是互為因果的,「開悟」在心裡上是一個極大的認知與轉變,「心脈輪」在那當兒,必然會受影響而開開來了,反之,當色身的「心脈輪」打開時,也極可能導致心理上的「開悟」。
如果一個人自認自己「開悟」了,尤其中脈的「心脈輪」從未打開過,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開悟」了。至於「心脈輪」開了之後,由於修持不力,又合攏封閉了起來,不能保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南怀瑾老师2007年太湖大学堂开示》
------------------------------
下座稍息,隨便打開電視一看,毫無興趣,只是借此遮目,散身坐在籐椅上逍遙逍遙而已。此時忽覺心輪之脈又轟然一震開,其行氣如S形透過,不禁自為啞然一笑,學密宗教典的人,認為脈解心開,是聖人的境界,有無量功德,無限道力者,方可到此,看來極為可笑。昔年在靈岩打七時,第六日座中即有脈解心開現象,但不如今日來得更加有力而明顯。然我只是無心處之,並不求其脈解心開。
不過,若在一般人專心求成道、求成佛者,很可能就因此入魔,或因此得心臟病或精神驚嚇症。因當時心脈震開之時,頗有心臟病突發現象,相當可怖,但如對性宗確有見地者,視生死為一瞬,都無所謂,即為心臟病突發而死這有什麽嚴重,豈不值得當時一笑嗎?此時我之一笑,也正為笑此身之幻妙驚人有如此者。
《南怀瑾老师闭关日记》
------------------------------------------
南怀瑾老师讲“中脉”:气入中脉与得定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5c26d780102dvbj.html?vt=4
南怀瑾老师讲“顶轮”:顶轮通了真乐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5c26d780102dqjs.html?vt=4
南怀瑾老师讲“喉轮”:佛家“受用轮”-道家“生死玄关”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5c26d780102dzeo.html?vt=4
南怀瑾老师开示:气脉不是道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5c26d780102ds3l.html?vt=4
南怀瑾老师开示:道家与密宗有关气脉之异同与修证的关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rsy.html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