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写过几则读鲁迅的感言片段,南楼刘景婧有心,把它们编辑整理成篇,心绪顿时清晰,今录于此,以示感谢。
“这也是生活”——最后的鲁迅
自读鲁迅至今近三十年中,与我谈鲁迅最多的,一是巫绍勋先生,一是龙子仲先生。巫公已离去三年矣,或时想起,心有戚戚焉。从一种理论的角度来看鲁迅,还是从他引导开始。而与龙子近二十年的交游中,每每夜深煮酒闲聊,必及鲁迅,有体会,有感慨。夜静之时,也常自捧读鲁迅文章,偶或释卷看那夜空,竟是无语的时候多——多少次,想写写读鲁迅的心得,都是无从下笔。这个鲁迅,叫我从何说起呢。
一
这几天读一点鲁迅的文字。可惜是那种选本,每一篇文章大概也读了两次以上了。虽有全集,但拿在手里太重,不方便。多年前有那种小册子,《华盖集》啦,《花边文学》啦,《且介亭》啦,薄薄的一册,拿在手里感觉很亲切。少年时代读到的,就是这样的册子。现在好像也有这样的小册子卖,做得很精致,有点花哨,不喜欢,所以也就不买。如果哪家出版社能出版一套朴实的这样的小册子,我是会去买一套的。现在的这套全集,大概是八十年代的版本,注释比较革命的那一种。不过,注释,于我来说,无非以资了解一些背景而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文章摆在那里,什么时候读,都不会变。变化着的,是读书人的心情。
大概是九O年,或者什么时候,在南宁和女朋友买了这一套16册本。多少钱记不清了,大概不过一百多元,在那时候,已经是一个月的工资。那真是一个买书的黄金时代。
选本,买过一套四册的,大概也是人民文学社出版的,送给了星河。也不知道他还保存着么。少年时代读的那些小册子,不全的,也送了朋友。这样的书送出去,心里会很快乐。当然,还没有阔到送人全集的时候,况且是在这样百物昂贵的年代。
这两天很想读一读先生的小说,或者书信。这是与他的杂文全然两面的感觉。会沉在一种对话里,孤寂,甚或清冷;日常,而又亲切。在脑子里把
“这也是生活”——最后的鲁迅
自读鲁迅至今近三十年中,与我谈鲁迅最多的,一是巫绍勋先生,一是龙子仲先生。巫公已离去三年矣,或时想起,心有戚戚焉。从一种理论的角度来看鲁迅,还是从他引导开始。而与龙子近二十年的交游中,每每夜深煮酒闲聊,必及鲁迅,有体会,有感慨。夜静之时,也常自捧读鲁迅文章,偶或释卷看那夜空,竟是无语的时候多——多少次,想写写读鲁迅的心得,都是无从下笔。这个鲁迅,叫我从何说起呢。
一
这几天读一点鲁迅的文字。可惜是那种选本,每一篇文章大概也读了两次以上了。虽有全集,但拿在手里太重,不方便。多年前有那种小册子,《华盖集》啦,《花边文学》啦,《且介亭》啦,薄薄的一册,拿在手里感觉很亲切。少年时代读到的,就是这样的册子。现在好像也有这样的小册子卖,做得很精致,有点花哨,不喜欢,所以也就不买。如果哪家出版社能出版一套朴实的这样的小册子,我是会去买一套的。现在的这套全集,大概是八十年代的版本,注释比较革命的那一种。不过,注释,于我来说,无非以资了解一些背景而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那文章摆在那里,什么时候读,都不会变。变化着的,是读书人的心情。
大概是九O年,或者什么时候,在南宁和女朋友买了这一套16册本。多少钱记不清了,大概不过一百多元,在那时候,已经是一个月的工资。那真是一个买书的黄金时代。
选本,买过一套四册的,大概也是人民文学社出版的,送给了星河。也不知道他还保存着么。少年时代读的那些小册子,不全的,也送了朋友。这样的书送出去,心里会很快乐。当然,还没有阔到送人全集的时候,况且是在这样百物昂贵的年代。
这两天很想读一读先生的小说,或者书信。这是与他的杂文全然两面的感觉。会沉在一种对话里,孤寂,甚或清冷;日常,而又亲切。在脑子里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