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2020-06-08 17:31阅读:
5月正是旅游的好季节,现在新冠疫情逐渐消弭,虽然远行受限,但周边游还是可以的。于是,我选择了原来一直想去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对于喜欢中国古建筑的人而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绝对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经路21号的先农坛内,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展示内容最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专题展,现有的陈列分别位于太岁殿、拜殿、东配殿、西配殿等展区。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而自身也仿佛化作那画卷中的主体——“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正亲身体验着华夏建筑史上的无限神奇与魅力。可以说,参观这个展览也是我游览先农坛的意外收获,对于喜欢中国古代建筑的我而言,这个展览让我受益匪浅。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北京先农坛内的太岁殿院落内,,这里远离喧闹的街市,环境清幽,古柏参天,绿树成阴,别有一番韵味。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先农坛太岁殿院落是先农坛古建筑群中最大的一个院落,面积达7628.5平方米,包括拜殿、太岁殿正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就分别布置在这些建筑中。院落入口处的这面照壁镶嵌着“中国古代建筑展”七个大字,系由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题写。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这个《中国古代建筑展》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艺”;第三部分介绍的是“祭祀太岁——太岁坛复原陈列”;第四部分介绍的是“匠人营国——中国古代城市”;第五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类型欣赏”。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展览系统完整地介绍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这是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干阑式建筑复原模型,是中国已知的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秦朝揭开了我国古建筑的辉煌一页,对中国古建筑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秦砖汉瓦是我国古代建筑一个高峰的象征,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的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为“土木之功”。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我国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建筑工程管理的部门和官员,这是历代工官设置表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件出土文物——汉代陶楼,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汉代建筑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中国古建筑展”中,十分难得的是你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一些国宝级中国古建筑臧品,比如被称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镇馆之宝“的隆福寺藻井原物。它原置于北京隆福寺正觉殿的顶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隆福寺受到严重破坏,文物工作者认为这个藻井的价值非常高,必须把它保护下来,于是就将藻井拆除下来放在北京的西黄寺,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时,这个藻井也就移置到了这里珍藏展出。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这就是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原件,为中国藻井艺术孤品,现珍藏于气势恢弘的先农坛太岁殿内, 是国家一级文物。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处理,是小木作装修技术施展的高峰。这个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整座藻井美轮美奂、精巧别致。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隆福寺藻井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令我叹为观止!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我觉得这种美轮美奂的藻井则可被看做是一曲乐章中十分巧妙而又韵味无穷的一组装饰音。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有四种基本结构方式,即抬梁式、穿斗式、干栏式、井干式。抬梁式结构建筑普遍应用于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更为皇家建筑的首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这是展馆中关于抬梁式木构架的介绍。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先农坛太岁殿就是典型的抬梁式建筑,在观看展览介绍的同时,抬头就可以欣赏着500多年历史的事物,真正是身临其境的感同身受。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穿斗式结构建筑多见于民居,这是穿斗式木构架建筑的介绍。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干栏式结构建筑多在南方气候潮湿地区,这是干栏式木构架建筑的介绍。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井干式结构建筑则多在木材丰厚之地,如我国的东北地区及北疆地区等。这是井干式木构架建筑的介绍。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时可多留意一下这座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模型。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现存的中国乃至于亚洲最古老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位于山西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佛光寺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1年),它是唐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位于山西五台山西北。据说当年有一位日本学者以嘲讽的口气说,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必须去日本的奈良、京都。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上发现了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那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前修建,于是就和夫人林徽因等四人一起去山西五台山找到了佛光寺大殿,经过认真的科学鉴定,认定它是我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从而有力的驳斥了那位日本学者的无耻谰言。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这件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展品也很有说头,它是皇宫建筑中专用的金砖。这里陈列的这块金砖,是光绪十四年(1888)制造的。砖的侧面上的“光绪十四年成造细料见方金砖”十三个字清晰可见。金砖,是一种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高质量铺地方砖。金銮殿,之所谓之金銮殿,就是因为殿内金砖墁地的缘故。其实,这种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造的,但它的制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选料到产品合格需要一年甚至二年的时间。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记述了“金砖”的制作过程:选料要选可塑性适当,颗粒细、杂质少的优质易熔粘土,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接着将泥团“填满木匡之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加压使泥土成形,使砖坯密实而均匀。砖坯阴干后,再装入窑中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经科学测定当时的烧成温度应该在950℃左右。就这样,质地坚硬、敲打有金石之声的“金砖”就烧成了。
关于金砖,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有些太监将金砖作为勒索财物的工具,在金銮殿修筑用金砖墁地时,有心计的太监会指使工匠在大殿中的一些特殊地段将金砖下面架空,这样在有人向皇帝磕头时额头碰在这种位置的金砖上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借此,有些在大殿引道的太监会向官员们索贿,如果给了钱就会将磕头之人引到空心金砖处,而没有给钱的则会引到实心砖处,这样即使你额头磕出血也难以让皇帝听到磕头的响声。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结构体系建筑中独有的一种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它们合称为斗拱。现在陈列的这件斗拱就是按照著名的唐朝佛光寺大殿斗拱原物复制的。佛光寺大殿上的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斗拱的翘楚。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脊兽也是我国古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外观装饰构件,特别是在宫殿和大型寺庙的屋脊上经常采用,而且建筑屋脊上脊兽数量的多寡也代表着建筑的等级,比如清朝皇帝上朝的故宫太和殿是最高等级的建筑,屋脊上一共有11尊神兽(如此照片所示),有前到后分别是: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展览的第四部分是“北京四合院展”,以实物、图片和文字等方式详细地介绍了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所有要素:广亮大门、影壁、垂花二门、正房、跨院、抄手游廊等,样样俱全。为喜欢北京胡同的游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了解机会。北京四合院的门就有很多种,这是其中的两种介绍。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这也是北京老四合院的一种大门
第2247篇.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老四合院普通人家的常见大门形式。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