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芦荻《风雨》赏析(杨景龙)

2008-06-19 17:28阅读:728
风雨
芦荻
风中大地卷来
雨中大地卷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
在大地的海上

芦荻,1912年生,现代诗人。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30年代即从事诗歌创作,与人合编《今日诗歌》《中国诗坛》《诗场》等刊物。抗战时期曾任桂林《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主编。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专业作家。后任暨南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远帆》《旗下高歌》《田园新歌》《海南颂》《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
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
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风雨》赏析
杨景龙
人生多风雨,世事多风波。诗中所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在这重大变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实属正常。
诗的第1节两行极有气势。“大地”是稳定和力量的象征,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它;连“大地”都被“卷来”了,这场“风雨”该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啊!第2节用比喻承接,风雨中“大地”仿佛在翻动颠簸,茫茫“郊原”犹如起伏动荡的大海,“房舍”就像大海上漂浮的一叶孤舟。诗的前两节所写,都是抒情主人公“我”对这场暴风雨的感受。既已把郊原比做大海,房舍比做孤舟,那么顺理成章,“房舍”中的“我”自然就像那驾舟的“舵手”。因为“年轻”,所以在这“大地的海上”,“我”不知道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是否有沉沦灭顶之虞,而不免忧心忡忡。
看来,“年轻的舵手”还缺乏历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处变不惊的安详气度,“任尔狂澜卷地来,浮沉由我不由天”的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都是“年轻的舵手”有待达到的人生境界。
(选自《短章小诗百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