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清代中期子冈牌一些特征

2008-06-10 00:44阅读:2,825
清代中期子冈牌一些特征

明代由于吴门画派等书画流派的兴起,很多玉牌上也大量出现这一风格的作品,许多牌子一面刻画、一面刻字并镌名款,纹饰细腻秀雅。明代子冈牌虽多刻“子冈”款,但大多是明末的仿品。清代子冈牌数量甚多,形式主要仿明代,此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图案, “八宝吉祥”、“老人拜石”、“婴戏图”等吉祥意义图案和“武松打虎”、“苏武牧羊”等故事性题材流行,文字主要刻戏文、吉语。其次,清代雕工比明代更精细,有时显得过于繁琐。明清除子冈牌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玉牌,形式很多,两面刻画、两面刻字的均有,这些玉牌,过去也归于“杂佩”类中。
那么到了清代以后,尤其是乾隆年间,这个子冈牌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候的子冈牌一般都是四六牌,尤其是造办处的。为什么说它是四六牌呢,一般它的宽度在四厘米左右,它的长度在六厘米左右,它的厚度一般在0.70.8厘米。那么乾隆时期的子冈牌,经常性的是采用花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物眼皮是用斜刀做的,所以眼睛特别有神,立体感比较强。颧骨一般是突出来的,所以带笑。鼻子一般是蒜头鼻。乾隆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用料特别讲究,一般都是用比较白的料。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