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2008-02-28 09:02阅读:511
1972年,我出生在这个小镇,那时叫“六家子公社”。1981年随父母迁到朝阳市区。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27年来,因工作原因没少来这里,但每次都是匆匆路过。2月23日,借爬五顶山的时机,重新把村前屋后的转了个遍,小镇的格局依旧,走在模糊记忆中熟悉的街道上,恍如隔世,每一个老宅、古树总是让我的记忆得以恢复,令我惊讶的是,一个九岁孩子对故乡的记忆怎能如此深刻!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整个小镇里,变化最大的就是这个中学了,崭新的校舍,未变的是院子里那古寺、古柏依旧。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古寺已很破旧,隔着窗户望去,里面依旧存放着教学器具,记得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耍,当时这里存有教学使用的塑料人体上半身模具,模具总是大敞四开,里面花花绿绿的内脏害得我们总是不敢看,又忍不住去看,看完了回家还要做恶梦,呵呵,胆怯的童年呀!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这张图片承载的记忆很多,
1、远处的山是花果山,山上有杏、李、桃,初春当杏子的核刚要变硬时,就会被我们扫荡一次,酸酸的让我现在想起还要泛酸水。记得有一年夏季去偷桃子,被看山人追得漫山跑,其实人家就是吓唬一下,但我们却害怕至极,以至慌乱中直接把毛桃塞在跨栏背心里,等到跑回家天色已很晚,家里已吃完晚饭,被老妈一顿臭训,结果连肚皮瘙痒都被忘记。
2、带围墙的院子是粮库,对它的记忆一是那里有了六家子的第一台电视机,每晚都使大人小孩的挤满整整一屋子,烟味、汗味浓重,小孩子因个子矮,什么都看不到的,可也偏偏去凑那热闹,看的节目印象中只有审判四人帮那段了,有印象是因为大人们的热烈讨论;二是父亲先于我们来朝阳工作后,家里没细粮时,就要到粮库走后门去买,每次去都是在那里一聊数小时,无聊的我得以在这看管森严的院子里随意溜达,其实很简单的事,因了父亲的“面矮”,往往都等人家主动提起买粮了,才好意思把来意说出来,称完粮后,我坐在自行车大梁上,后架驮着粮食,父亲往往边骑边唱上一段我听不懂的京剧,那时的父亲是最轻松快乐的。
3、院子一角原有很长一溜猪圈的,猪圈是用水泥砌的围墙和雨棚,去那里玩时,总会爬到棚顶去看猪,因为圈里的猪有充足饲料总是很大、很肥,比我家养的要大上很多。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说六家子不能不说小凌河和桥,家里的老照片很多都是在这里照的,但景致与现今截然不同。
小凌河的水是从元宝山水库流下来的,因水库上游是瓦房子锰矿,洗矿石的水流入库里,再流到这里时,水面会漂着许多白沫,夏天去河里趟河、洗澡后,沾水的皮肤会很痒,一旦抓破就会感染,母亲为了防备我们下河,放暑假后就会用圆珠笔在腿上画上几道,一旦晚上发现笔迹没了,就是下河无疑,;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指甲在身上划,划出白印子,定是下河的罪证,现在想想那时很傻,下了河也不知道回来洗洗澡,难怪会露馅。不过顽皮的我们每年夏天还是要下河去玩的,感染后去医院涂上紫药水、严重的地方用纱布包扎上了事,弄得一夏天遍体鳞伤,像个逃兵!
现在的这座桥是前些年翻建的,比原来要宽很多,河两边的堤坝是去年新修的,原来的石坝是在我七八岁时建的,印象深的是建坝时,推土机把河水劫成一块块池塘,一群小孩子到很浅的池塘去抓鱼,鱼多得在水里直撞腿,记得那次收获有大半洗脸盆的“白漂鱼”、“老头鱼”,还有“嘎鱼”,锋利的鱼鳍把手割了数道口子。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这是小凌河下游转弯处的“树趟子”(当地对树林的称呼),原来河的南岸是大片的杨树林,春暖花开杨树刚刚长出嫩叶时,就会挎着筐,在夜色的掩护下,跟随大孩子去这里偷摘树叶,回家经过煮、泡后,就成了蘸酱吃的美味野菜;暑假时还可以去树林里爬树、掏鸟蛋,最伟大的收获是有一次掏得2个家雀(jia qiao)蛋,回家用母鸡去孵,结果当然是什么也没孵出来,最后是煮后食之,蛋太小,没品出什么味就下肚了。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这里是六家子镇的街(当地发音:gai)中心,左侧的瓦房是当时的饭店,房角原有炉子和高高的烟囱,小时候经常去那里扒煤球,有时火苗没熄,就会扒拉到柳条编的“粪箕子”里,以致因了煤球烧了筐,这些糗事现在回想起来,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右侧的白楼是邮电局旧址,楼的南侧就是我们家属院的院门,时过境迁,那里已没有了当时的影子。
农用车那个位置,曾经是我们院里小孩子的“发财宝地”。那时六家子大集很是有名,人山人海,我们同院的七八个小孩往往会在路边摆上桌子,打来井水,加入糖精和红印油,用“二碗”盛上,一碗“红糖水”要卖上一分钱的,记得最多一次我们一家三个孩子每人赚了5角多,当时那是很大一笔财富哟。当然这钱也是由我们自己支配的,多数换成了一毛钱12块的水果糖,或者更加便宜的“糖三角”和“串串球糖”。现在想来,我小时候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长大了倒退化了,可笑的是,那时我居然就会制作假“红糖水了”,长大后,做了一名打假工作者,有这经历实在很不光彩,唉!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这个院子是现在的六家子电信局,墙外就是我生活了10年的院子——公社家属院,俗称西院,现在院子里的平房已变成高高的洋楼,原来的一切已湮灭在时光里!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远处的院落是六家子小学,我读了三年的母校,我家房子的后山墙便是学校的院墙,当然也是我们上学的捷径,所以老师抓迟到时,永远没有我们院里的孩子,呵呵,这是过时的秘密哟。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与电信局对过的是供销社,很长一溜瓦房,这里居然还保留着30年前的店门,记得这个屋子是卖副食和烟酒的,后来改为卖生活用品。记得有一年货架上的“红灯”牌收音机,险些被爷俩个使用网兜和木棍盗走,幸亏安有最原始的报警器,被值班员及时发现,并动用了值班枪支——半自动,当时的弹头打在电信局的门口,后来爷俩被擒,好像是附近村子的,忘却了!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从商店这里前行,就是这颗大树,上学时这里是必经之路,记得当年树上有鸟窝的,一早叫个不停。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这座老宅位于我们家属院的路对过,这个院子里住有四、五家,其中一户有三个和我年纪相当的孩子,是从小的玩伴,但由于他们父母患有智障,我们便无人敢去他们家去玩。
另外一家是做豆腐的,在街里很有名气,那里卖豆腐是不吹哨呀什么的,谁家想吃豆腐了,就拿钱或者黄豆直接去他家或买或换,刚压实的豆腐拌上葱花、咸盐,就是一个好菜。
早饭前,凭印象走进这个院子,豆腐房已变成“北京平”,老两口看到装束异样的我,探头探脑地询问可有豆腐,显得惊诧,连说今天不卖。实际上他们正在忙着把四五板豆腐捡到水桶里,大概是谁家办事要用的。为了一饱口福,只好把祖宗八代供将上来,老两口态度翻转过来,连连问候我的父母、姐妹可好、现在做什么工作,如实一一作答,盛上一块热乎乎的大豆腐,付了钱款含着哈喇子回到旅社。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从豆腐房南行,便是税务所了,穆姐的“根据地”。现在的“北京平”,原来是大瓦房,也是我们淘气的地方,一群孩子经常是在穆所长大喊大叫下,惊慌失措的上蹿下跳,结果本不敢上去的尖顶,被我们视为坦途,遭殃的是房顶的片片青瓦!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在街中心往北走,路西面是供销社的门市,门市尽头是这个大门,每年春秋季节,这里一片繁忙景象,那时是统购统销时期,六家子周边采摘的山货——蘑菇、药材、兽皮都要到这里来换成钱,值得一说的是现在小凌河的中华鳖已是保护动物,当年可没这限制,供销社敞开门收购,库房里一溜溜的大缸装得满满的,父亲与供销社的纪大爷关系很好,吃过晚饭经常去找他聊天,我就屁颠屁颠的跟着父亲去玩,纪大爷也网开一面,任我用树棍在缸里乱搅一番,搅够了再挑一只最大的拖出缸外,拿着树棍敲敲打打,逗弄得大鳖头进脚出。那个时代,乡下人们是把龟、鳖、王八视为圣物,没人会去吃的,哪像现在除了人肉什么都上席了!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等客运车时,走进供销社,站在这个院子里深呼吸,那种山珍、草药混合着的气味浸满心脾,令我仿如回到前世!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供销社的斜对面就是“道东厂”——农机修造厂,这里是我最为熟悉的地方,母亲当时在厂里当会计,那时乡下是没有幼儿园的,母亲的工作单位就是我们三个孩子的儿童乐园了。
大门两侧的房屋对于我来说印象全无,记得大门后面房子处,原来有个“洋井”的,当时挖那口井时还发现了数坛“大洋”,据说这个院子原本是一个地-主家的,留在地下的财宝成了打井人的意外惊喜,不过大洋当时就被公社收缴了。
这次前去,除了黑黑的铁门外,院里的一切都没了原来的模样,令我很是失望。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沉重的铁门对于七八岁的孩子们来讲是个庞然大物,也是我们的儿时玩具——荡秋千,一个人站在小门上,数个孩子用尽力气去推,再反弹回来,一群孩子要轮班上去享受的,那时的大人们很是宽容,任由我们推来荡去,有时还要上来帮我们推上几个来回。
那个年代虽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秋千、转椅,但每一个物件总会让我们变成玩具,从中找到属于孩子的乐趣。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道东厂”的对门就是这个“道西厂”——电机厂。厂子的格局还是老样子,只是厂子早已停产,现在好像变成了家属院,院子里乱乱的,没了原来的整洁和忙碌的身影。
记得当年这里生产、维修电动机,电动机转子的绕线板随处可见,拿起一片扔到空中,能够飘得很远,成了我们土制“飞碟”,但也是很危险的“玩具”。有一次隔院玩伴在另一边扔的“飞碟”,飞到我们面前时,很不幸的削在妹妹鼻梁上,以致三十多年后依稀还能看到那道伤疤!自打出现那次事故后,大人们便严厉禁止我们再玩了。刚搬进城时,当时正流行扔飞碟的健身活动,看到五颜六色的塑料飞碟飘来飘去,每每令我忆起我们土制的“铁飞碟”,还有妹妹手捂鼻梁的场面!
儿时记忆里的故乡——朝阳县六家子镇
我们在供销社前登车的场景

回忆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一个月前发的这篇博文,今天才算整理完毕! ——2008年3月24日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