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果“丰盛生命”读经笔记系列(4)
2009-04-02 21:05阅读:4
我把彩虹放在云端,它是我与大地立约的标志。
I have set my rainbow in the
clouds, and it will be the sign of the covenant between me and the
earth.
人类越来越堕落了。到该隐的第五代后裔拉麦,他犯下的罪远远大过了该隐。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加剧,所以他才对妻子说:“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待到义人挪亚降生之时,上帝见到人类的所思所行全是罪恶,地也愈加污秽贫瘠。他悲痛万分,充满忧伤。他好几次准备降灾人世,但都念及世上还有义人,人类还有悔改的可能,而心慈作罢。但“人道依旧,毫无变善的希望”(冯象语),“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上帝的公义岂容罪恶蔓延嚣张?于是他决定毁灭这不可挽救的人世。
那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洪水。上帝的仁慈不是放纵的溺爱,他的宽容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这场洪水汹涌澎湃,怒潮滚滚,直将一切污秽和丑恶都一扫而光。但是,这一切并非突如其来,上帝的惩罚也不是冷漠无情。上帝行审判的基础乃是慈爱,他结束该结束的,结束那即使不用他出面也早就死亡腐烂的一切。他不得不亲自结束这一切,是因为天理昭昭,邪不能压正,义必须得胜;他不得不亲自结束这一切,是因为只有通过结束才可能孕育新生;他到现在才结束一切,是因为他始终对人类抱以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倘若人类能从那极度的罪恶中锤炼出美善的花果,那将成就多么坚实和丰盈的完满……
可惜人类并不领受上帝的情意。他们被上帝赋予了自由的意志,却一次次滥用这种自由的意志。《创世记》在记述上帝见到人类“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时,用了非常情感化的词语——他的痛心和他的忧伤。上帝是如此爱他造的人,可人类却一再辜负上帝的期盼。上帝因爱生痛,并不意味着他会改变创世的初衷,他要为人类的重生而做出了断的行动。挪亚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上帝的计划中的。“挪亚”之名意思是“使人们在劳苦当中得到慰藉”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他身上具有的美德和品格使他能胜任这一职责:他正直公义;他无可指责;他与上帝同行。挪亚是迷乱时代中唯一清醒的人,也是不虔敬的世道上谨守虔敬生活的人。他的出现,意味着世界还有“康复的希望”。但是,如果人类连挪亚的苦口婆心和沧桑正道都置若罔闻,那真的就只能等待上帝的裁断了。
可人们就是如此自傲自大、执迷不悟。上帝给了人类足够的宽限期,整整120年(创6:3的暗示以及《死海古卷》“创世记释义”1:3)。在这一百二十年期间,挪亚不断“传讲神的义”(来11:7;彼前3:20;彼后2:5),“天天告诫世人”;在这一百二十年内,挪亚坚定地行上帝所吩咐的,耐心建造方舟。我们可以想象挪亚一家在那常年不下雨的酷热里,忍受了世人多少的嘲笑和误解,也忍受着多大的劳累和孤独。但世人继续过着他们自以为是的日常生活,在这一百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警醒;他们居然完全忽略了上帝通过挪亚所施的大恩。
上帝看着这一切,期待人有最终幡然醒悟的时刻。但是,上帝的忍耐必定是有限度的。到了这样的地步,唯有威威公义才是慈爱怜悯的最为正确的传达。正如《死海古卷》所云:“我要打开你们的眼睛,使你们能看到并理解上帝的作为,使你们选择上帝所要求的,拒绝上帝所恨恶的,在神的路上行进而无可指责。”上帝已经做得太多太多了,我们还想奢望上帝再为我们做些什么?难道让他把我们塑造成机器,让他代替我们的思考?或者说难道让他随我们恣意妄为,任我们败坏下去?不可能,决不可能。人类既无权利自我毁灭,毁灭这个世界也绝不是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成就事情永远比毁灭事情要容易得多,我们应当有勇气选择艰难的正道。滔滔洪水表面上迅猛无情,但它所洁净的是败坏的大地,它所展现的则是上帝对于罪恶的坚定拒斥。上帝让人制造方舟而不是为人提供现成的方舟,这一苦心何尝不是为了让人们自己明白,人类可以选择自我救赎,不随罪恶大浪而漂流的生活是可欲的!
在这威严冷峻的惩罚背后,我们仍然看到了上帝保留的慈爱。上帝“叫风吹地,水势渐落”,这与《创世记》开头上帝之灵盘旋于水面形成了呼应。洪水消退,挪亚离开方舟,人类重新踏上了厚重的土地。至此,我们已经领略到上帝之爱向人类显明的各种方式:他通过义人昭示世人;他发起洪水洗涤罪孽;他用温柔的清风抚平创伤;现在,他又要与人类立下更具彪炳意义的彩虹之约。虽然人性如故,但不管怎样,经过一番惊涛骇浪之后,人类的前途终于又有了新的可能。
rainbow(彩虹)一词原系qesheth(战弓)一词的转义,说明耶和华放下战弓,立和平之约。上帝主动与人类定下契约,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两者之间乃是创造者与受造者的关系,地位悬殊,不可比拟。而在此之前,上帝刚刚降临了一场大洪水来荡涤罪恶的大地。上帝已证明自己的意志而非人类的意志才是至高无上的,他拥有一切权柄,包括毁灭一切的权柄,他却能够放下姿态,答应不再咒诅这地,与人类及大地万物签下了自我约束的合约。
上帝与人类定下了契约,这当然是一个非同小可的行动,契约里面由此必然包含着特别重大的内容:第一,首要保证:“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灭地了。”第二,重新确认自然法则:春种秋收的生长节气和四季昼夜的交替节奏,让人们回到既有的物质秩序当中;第三,确认上帝对人的祝福:“生养众多,遍满全地”;第四,人类保留管理全地及万物的权柄,但因罪的缘故,二者关系不再和谐,而是有着“畏惧”;人同时可吃动物的肉,唯独带血的不可吃,因为血象征生命;第五,上帝授权人有在地上行审判的权力:可以对故意杀人者使用死刑。
可以看出,上帝的合约既有对原有秩序的恢复,也明确了人是在罪性的基础上重建新生命的。上帝答应不再毁灭万物,并不意味着人类从此可以无所顾忌,而是表明人类将为自己的罪错主动承担一切的后果。人在地上拥有了比以前更大的权能,但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他必须更加审慎地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其他万物的关系。人处在了这样的关系网络当中,如果他不能善待这些关系,那么不需要上帝的出面,人类也会因为自己的行事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读到《创世记》的这一部分时,我总是想到发生在四川的那场大地震。大洪水和大地震显然是不一样的。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上帝在那场大洪水之后,言之凿凿地承诺永远不再毁灭他所造的世界。上帝的话是绝对可信的,站在《圣经》的立场,我完全相信那场地震绝非如别的宗教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报应(karma),不是的。上帝早就答应过不会再以这种方式来惩罚人的罪,而是将人与自然这一重大的关系交由人自己去处理。所以,绝对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那场地震与上帝的责罚有关。上帝的责罚包含着深远的公义,而且是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这在彩虹之约里有着充分的启示。而四川的大地震所造成的许多本可避免的惨痛局面,比如豆腐渣工程所导致的无辜孩子的死亡等等,说到底乃是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出现了严重危机。建立在人心败坏之上的邪恶制度让这样的悲剧一再发生,让每一次所谓的天灾背后都凸显人祸的残酷现实。这又怎能怪罪到上帝那里去呢?
是的,《创世记》开头各章所要强调的,正是这种人如何把握命运、如何对命运负责的问题。与人类因为犯罪和逃避罪责而带来的外在秩序的崩溃相比,更为可怕的是毫无节制地犯罪所造成的心灵的混乱。同样的道理,地震当中那些豆腐渣工程的背后所暴露的如同豆腐渣一样的人心,才是需要我们时刻警醒并加以改变的现状。要知道,上帝造人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赋予了人属灵的品格。因此,彩虹之约真正要重建的,乃是人类的心灵秩序。
尽管大洪水的主题在许多民族的神话当中都曾经出现,但它们所伴随的往往是人在自然面前的徒劳努力和绝望心境。与此相反,《圣经》里面伴随大洪水叙事始终的,乃是上帝的悲悯情怀以及他最终与人类签订的彩虹之约。这个约定让我们惊异于上帝的永恒之善,使人类终于正视自己的带罪之身并努力做出改造的行动。尘世的生活自此有了真正的盼望,每一次行动本身就是自我拯救的一步。彩虹之约让人类清醒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都处于灾难的边缘,但只要有了公义、有了信靠,有了上帝那永世长存的慈爱,我们就不会再生活在诱惑和恐惧之中。
上帝爱人,彩虹之约就是明证。上帝爱人,他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连那从小带恶念的和肮脏污秽的都成为他立约的对象。谁都可能得救,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像挪亚那样义无反顾地建造方舟。阳光总在风雨后。而对于人类来说,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能够见到彩虹?在承受了罪与罚并见证了上帝的垂范之后,这个新的起点实在来之不易,而且有了盟约的保证。上帝的恩典如此丰盛,他的公义和他的怜悯又是如此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不知道人类是否能够有所醒悟并就此开辟全新的未来?
记住,我们曾和上帝在彩虹下有一个美丽的约会……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