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画家刀笔下的钢铁工业记忆
2019-03-18 12:35阅读:31,021
X
苏联画家刀笔下的钢铁工业记忆
文图/孙以煜
新中国的创作美术,来自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的模仿。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又沿袭了俄罗斯19世纪中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不同的的是,“批判现实主义”发端于十九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是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现实,唤醒民众觉悟为特征的。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绘画,则是十月革命胜利后,以歌颂光明,赞美英雄,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现实生活为特征的。它们的共同点是,跟随时代,反映现实。因此,某种意义上,一幅好的现实主义画作,就是一部关乎国家历史与文明进程的视觉文献。笔者以版画为主体的苏联美术藏品中,很多重要画家的重要画作,都是苏联时期重要领域,重大历史的视觉记录和视觉再现。比如钢铁。笔者苏联美术藏品中三位苏维埃人民艺术家、功勋艺术家维特贡斯基、尼文斯基、瓦涅耶夫的《钢厂生活》与《钢铁工人写真》、,让我们不难想见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苏联时期,其钢铁生产在世界钢铁生产领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苏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即使进入七十年代以来,钢产量也一直稳居各国首位,最高年产达1.5亿吨左右,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有如下数据记录了苏联钢铁生产的这样一个态势——
十月革命胜利前的1913年,苏联建立前期的沙俄时代,钢产量为431万吨,生铁产量为422万吨。苏俄退出一战时,钢产量降至308万吨,生铁产量降至296万吨。1922年,由于三年国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