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你是会思考的芦苇吗·读《思考的智慧》

2022-10-17 06:00阅读:430
——读帕斯卡《思考的智慧》一书有感
你是会思考的芦苇吗·读《思考的智慧》


这句话大家想必耳熟能详:“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它的出处就在《思考的智慧》这本书中,作者为法国著名的数学天才、散文大师、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
帕斯卡其人
布莱士·帕斯卡1588年出生在法国中部的一个小镇,克莱蒙,从小体质虚弱,三岁丧母。他的父亲非常宠爱他,亲自负责对他以及两个姐妹的教育。
在其精心地教育下,帕斯卡很小时就精通欧几里得几何,独立发现出欧几里得的前32条定理,而且顺序也完全正确。12
独自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16岁写成《论圆锥曲线》一书,其重要的结论被称之为“帕斯卡定理”,他还提出了有名的帕斯卡三角形,阐明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数学家德札尔格非常欣赏帕斯卡的才华,把这个曲线命名为“帕斯卡神秘六线形”,并亲自担任了帕斯卡的教师。在帮助父亲做税务计算工作时,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以二进制01来计算的计算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现陈列于法国博物馆中。计算机领域始终牢记帕斯卡的贡献,1971年面世的PASCAL语言,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先驱,让其英名长留在信息时代。在数学方面,帕斯卡还有很多的贡献。比如说,他创设了极限与无穷小的概念,为微积分开辟了道路;帕斯卡和数学家费马通信,在讨论某一个上流社会的赌徒兼业余哲学家送来的一个问题,即“赌掷三个骰子出现某种组合时为什么老是输钱”的过程中,奠定了近代概率论的基础……
帕斯卡24岁那年,以托里拆利水银柱实验证实了真空和空气压力的存在,不只是名动巴黎,而且轰动了法国。他说自己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反对“自然厌恶真空”的传统观念。后来,他又设想并进行了对同一地区不同高度大气压强测量的实验,发现了随着高度降低,大气压强增大的规律,成为利用气压计进行天气预报的先驱,也为流体动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帕斯卡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规律,指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的压强变化,将毫无损失地传递至流体的各个部分和容器壁。水压机就是帕斯卡原理具体应用的实例,是帕斯卡发明的。在实验中他还有多项重大发明,如发明了注射器,改进了托里拆利的水银气压计等。物理学中大气压强(气压)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缩写Pa)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帕斯卡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数学和物理,他是一个诸门皆通的科学家,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杰出的成果,在人文科学、宗教研究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因为他文理皆通、善于把握不同学科的特征,因此看待事物的视角也变得丰富和多元。面对需要探讨的问题,他会用计算机思维去推导,用概率论去估算,用微积分来分析,然后从综合的视角做出自己的判断。他研究宇宙的奥秘,思考哲学和信仰的关系,他的文字细腻优美,和卢梭并称为浪漫主义的两大先驱;他的思想隽永深刻,和思想泰斗笛卡儿齐名。他那充满哲理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晰的理性和炽热的心灵,连文学界也视其为瑰宝。
帕斯卡从小体质虚弱,成年后又因过度劳累而疾病缠身。从16592月起,病情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工作,而安于虔诚的宗教生活。1662819日帕斯卡逝世,终年39岁。他的墓志铭是:“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之墓。”墓碑上刻着一张桌子,上面刻了一张纸片,表示大约相当于一块面积为1平方厘米、质量为10毫克的物质对桌面的压强是1帕斯卡。
对理性的反思
《思考的智慧》一书是帕斯卡自1655年隐居修道院之后所写的。
帕斯卡所生活的十七世纪,是一个经历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社会剧烈运动的时期,是一个理性被奉为至尊的年代。以笛卡尔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理主义者,均抱持着理性至上的思想,加上牛顿,莱布尼茨等科学家的发明发现,更让人们相信自然界有着绝对的真理,有着可以解释一切的终极原理。在哲学上笛卡尔开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他主张理性不仅和感性知觉相比是认识世界的最高阶段,而且是我们感官所不能直接感受到的一切知识的源泉。笛卡尔在他的《方法谈》里制定了四条准则:(1)决不把任何我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做真的而接受,只接受无需怀疑的清晰明确的观点;(2)将难题尽可能分成尽可能多的部分;(3)从最简单的客体开始,然后处理更复杂的,一步步上升到整体;(4)回顾列出一切情况,确保我没有遗漏。笛卡尔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知识代替信仰、用理性代替非理性,用逻辑证据代替权威崇拜。
帕斯卡并不否定理性的重要性。他有一则著名的比喻,通过概率论这一理性思考来证明信仰的必要性。在一场赌局中,玩家把信或者不信比作一场赌博,以确定的风险博取不确定的收益。帕斯卡通过推理证明信仰是一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收益却是无穷大的押注。在信仰的这条路上,人会变得可信赖,谦卑,慷慨,真诚,懂得感恩。每走一步都会更加确信自己真的会赢,风险几乎为零。最后会明白,自己押中了一种确定和永恒,而你根本没有下任何赌注。
帕斯卡认为人的思维分两种,一种是严密的思维,一种是几何学式的广博思维,人只能偏向其中一种思维,二者不可兼得。习惯了凭感觉进行判断的人,常常不在乎推理,他们不习惯理性思维,想一眼就看透事物,而习惯了依据原理进行推论的人,对感性的东西也毫不理解,他们总是埋头思考却很少有发现。在帕斯卡看来,理性有很多无法完成的事情,不能忽视感性的作用与价值。他说:“在精神世界里,信仰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潜意识里也会存有爱心。智者由想象而获得的乐趣,远远超过思想家在理智上获得的乐趣。想象不能使愚者变得聪明,却能使他们幸福,这是理智望尘莫及的。”帕斯卡承认理性的价值,但认为理性并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他同时承认感性的价值,并认为感性和理性互相影响。
帕斯卡善于从无垠的宇宙、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这样“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视角来思考人。宇宙之于人,是浩瀚无垠的;而在无法触摸的微观粒子面前,人又是一个宇宙。人在无限的宇宙面前只是一颗尘埃,而对于组成人身体的所有微观粒子来说又是“宇宙”全体。人是介于无限和全体之间的中间项,距离两个极限都无穷的远,我们对两个无穷远处的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都非常有限,都不在人类理性的掌握之中。人既看不到他从中而来的那些微观粒子,也看不到他深陷其中的无限宇宙。人类的存在属性阻止了自己真正懂得两种无穷。由此可见,理性也是有限的。
自古以来,有三大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为了解答这三个问题,哲学诞生了。哲学总希望人们更富有理性,然而任何一个哲学流派都无法说服另一个流派,争论永无休止,理性在这些问题上显得特别苍白无力。在帕斯卡看来,理性远不是哲学的理性那么简单,哲学理性只是逻辑理性,它不是全部。真理,一定存在于某个角落,但肯定不在哲学家那里。
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帕斯卡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不需要整个宇宙武装起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剥夺他的生命。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置他于死地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他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因为有思想而伟大。宇宙通过空间囊括了我们,但通过思想,我们一样可以囊括整个宇宙,可以去探索无穷远处的事物,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因为有思想,人才能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悲苦。思想是悲剧的起源,如同吃了知识善恶树的果子之后,眼睛一睁开,突然体验到一丝不挂的耻辱与恐惧。那挥之不去的,正是人类的文明意识那无法逆转的过程。
人的可笑之处,在于对那些具体的、琐碎的事情异常关心和敏感,但对那些涉及人的本源等重大问题的大事却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更不会去深入思考。帕斯卡认为这是最为荒诞的一面,是无法理解的狂欢。问题是,很多人正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还仍然感到骄傲自豪,这种骄傲最令思想蒙尘。人既伟大又可悲。人既不知道肉体是什么,也不知道精神是什么,更不知道精神和肉体的结合意味着什么。但人就是这样一种矛盾体的存在,人无法理解人自己。
人如果没有思想,就会想一块石头那样,失去生命的张力。帕斯卡分析了那些追求赌博、情人、战争和高位等人的心态,认为这些并不真能给人带来幸福,追求者自己或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为什么还要乐此不彼地去做呢?是因为忙乱的生活可以让自己暂时不去思考某些问题,于是自己就觉得开心了。不少人一旦人静下来,就会开始思考那些深层次的东西,思考人生得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思考来思考去就会发现孤独的乐趣是不可理喻的。但有思想的总是设法给自己创设思考的时空,让自己担负起更多的责任,通过深入思考去揭露自身的存在处境,去掀去高尚的虚假,以最朴实而无所粉饰的态度,去体现生命的一切细节,从一棵芦苇之中体会到生命的高贵。在提出“人是会思想的芦苇”之后,帕斯卡进一步指出,只有爱与信仰才是人们安家立世的根基。
这本书的书写风格比较独特,读起来有点散乱无章。有人认为这本书或许不是帕斯卡直接完成的,而是后人对帕斯卡言论的汇编。但无论怎样,都不影响他的思想带给人的启迪。


《思考的智慧》,[]布莱士·帕斯卡著, 郭向南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版
你是会思考的芦苇吗·读《思考的智慧》
我的微信公众号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