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篇:“长江女神”传奇-《尔雅》记述的动物专名 “鱀”
2014-07-22 09:48阅读:3,735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3
上
篇
“长江女神”传奇
你是长江的女神
曾经人类用敬畏的眼神看着你
对你顶礼膜拜
你是生命的奇迹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2500万年的印记
见证了沧海桑田
……
女神阿,你走时可曾哭泣
为了2500万年的记忆……
——“幽草兰心的BLOG”《悼白鳍豚》
一、中国古代典籍记载的二千年白鱀豚文化史
在白鱀豚与城陵矶的特殊天语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一种大自然的神秘。白鱀豚是长江中最大的水生动物之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与长江同呼吸、共命运,为什么90年前才让美国科学家给白鱀豚命名,为什么30年前才第一次捕获饲养白鱀豚?白鱀豚为什么这样神秘?白鱀豚一直不为人所知吗?
其实,在我们祖国悠久绵长的历史长河中,白鱀豚并非神秘之物。我们的祖先已经把长江中的这种美丽优雅的动物记录在历代典籍中。在“水中国宝”白鱀豚身上,沉淀着2000多年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
《尔雅》记述的动物专名 “鱀”
我国是世界认识水中生物最早而且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在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鱼”形文字。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给“鱼”字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所有水生动物的名称皆从鱼,也就是以“鱼”为部首。
被后世学者称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祖型的我国最早的科学类书《尔雅》则正式将动物归纳分类成虫、鱼、鸟、兽四大类,首创中国古代动物分类系统,记载动物名称和生活习性、分类要点,列举动物共300种,成为中国动物学发展的奠基石。由中国学者郭郛、成庆泰与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合著的《中国古代动物学史》认为,《尔雅》“汇集万物,而区隶门属,此书为其权舆”,是中国古代人民对动植物分类的极为朴素、简单、自然的认识,是中国生物学史上一份宝贵遗产,在世界动物分类史上居于领先地位。由于《尔雅》解释非常简单,它所涉及的许多语言知识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代又出现了许多注释、考证它的著作,逐渐形成雅学派。到了唐代,《尔雅》与其他经典著作被合称13经,成为历代中国学者们必读的经典。

《开成石经·尔雅》 [拓本]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碑林,
唐[开成二年(837)
注: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又称“唐石经”,国宝级文物。始刻于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历时七年。依汉故事镌石太学,计有《诗》(《诗经》)、《易》(《周易》)、《书》(《尚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12部儒家经典,共刻114块碑石。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市碑林。
中国特有的水生珍兽白鱀豚被首次记载在《尔雅》这一古代经典中。《尔雅•释鱼》载:
“鱀,是鱁”。
“鱀”(ji)就是白鱀豚。这是一个形声字,从鱼,既声。在《尔雅·释鱼》中,有许多不是鱼的动物被归类为鱼,比如哺乳类的鲸和鱀,爬行类的鳖,两栖类的鲵,软体动物鱆和鰇,节肢动物鲎,等等。这是古人从生活于水中以及外形外表象鱼观察所得到的认知。有的学者研究认为,《尔雅》篡集了包括“鱀”在内的大量动物专名,表明原始先民已知晓了很多动物,而且从感性经验出发,注意到了动物之间的联系,对动物进行了大致粗浅的归类,已具有了初步的种属概念,这种种属概念距离今天科学的动物学知识还很遥远,它们一般都是通过外表特征来归类的。白鱀豚也因此被古人归为水中的一种鱼类。其实,整个人类对鲸目的确立都相对较晚,西方十七世纪以前都是把鲸目和鱼放在一起记载的。1735年,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在出版的《自然系统》中仍然把鲸放在鱼类中。别说2000多年前,就是今天把白鱀豚当做“大鱼”的也大有人在,连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嘉鱼县志》仍把白鱀豚列在了鱼类当中。
《尔雅·释鱼》收有70多种动物,大部分是鱼类专名,同时还包括鱀、龟鳖、螺蚌、贝、蟹、蛇、蜥蜴,甚至昆虫幼虫等水中生活的非鱼类动物专名。有研究人员认为,《释鱼》详尽搜集的这些水生动物专名,都是先民们的捕食对象,没有频繁的水上作业,对这些水生动物的认识则无从谈起。《尔雅·释鱼》与《尔雅·释器》记载的多种捕鱼之具及渔猎方法相互映证,描绘了一幅繁荣的古代渔猎生活场景,给今人保留了一份珍贵的原始渔猎生活资料。《尔雅》记述的动物专名“鱀”可以说明,白鱀豚是与华夏先民最早亲密接触的水生动物之一。

对《尔雅》的成书时间,历代学者见仁见智。《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从《尔雅》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历代的考证认为,《尔雅》成书为周秦汉代,年代约在公元前206—公元前24年。也就是说,白鱀豚至少在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就有了第一个中文专名——“鱀”。
关于《尔雅》的作者,历代学者更是见仁见智。汉代学者认为《尔雅》为孔子门人所作。魏代学者提出,《尔雅》的作者为周公周文王。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认为《尔雅》是汉代学者所作。《中国古代动物学史》认为,《尔雅》大约是春秋战国时代至西汉之间许多学者整理增订而成。
宋代以后研究古文字与音韵的一些重要著作,收录了“鱀”的异体字和附录字。包括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宋代的《广韵》和明朝万历年间的《字汇》,南朝的《玉篇》,宋代的《集韵》等。

有趣的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以“鱀”字取名的人。如明代有戴鱀,浙江鄞县人,官至四川巡抚、御史。取“鱀”为名,是对白鱀豚情有独钟吧。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