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原创】行记:开封·开宝寺塔(铁塔)·1·前世今生

2010-05-24 00:05阅读:1,190
【原创】行记:开封·开宝寺塔(铁塔)·1·前世今生X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

---- 宋 欧阳修《开宝寺斜塔》

br> 北宋卓越的文学家欧阳修《归田录》中收录的一篇作品,作于开宝寺木塔初成之时,如今,文中所述的寺已不存,木塔已不在,但在开封,这片曾经是北宋皇都的土地上,仍矗立一座建于北宋仁宗年间的开宝寺塔,尽历沧桑,至今已九百余年。

这座塔在开封市区内,我曾经很多次走进这个昔日寺院,沿着砖道行走,每次当塔进入视野时,首先会感觉到它的凝重,走到跟前驻足,微风轻送,塔铃声声,仰头望去,威武庄严。多年来,零零星星的听到关于它的很多故事,一些情节每每想起,总是令人感慨。它就象一个久经风霜的老人,近千年来,北宋、金、元、明、清、民国,在它的注视中更替;它又有一种精神,从公元989年建成至今,天灾人祸不断,记载中,它遭受地震43次,冰雹10次,黄河水患6次,风灾19次,1938年更是被侵华日军火炮轰击,中弹六七十发,北侧檐角自下而上炸飞,但塔身岿然不动,坚固异常。它遥望黄河,目睹脚下的城市一次次被黄河彻底毁灭,又一次次见证那些不屈的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原创】行记:开封·开宝寺塔(铁塔)·1·前世今生

现在就来把这些故事一一整理,让时光追溯到一千四百五十多年前的开封城东北角那片被称为夷山的地方。

开宝寺,前身出现于北齐天保十年(公元559年),一僧人游历到开封城东北角的夷山落脚,在这个被自己认为是理想的“阿兰若”的地方搭起简陋居所,并给这个小舍取了一个儒雅的名号,独居寺,始燃香火。一百七十年后,这个简陋小寺迎来一位贵客,唐代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唐玄宗李隆基驾临泰山封禅后返回途中经过汴州,恰在此短暂停留,玄宗皇帝闲游中偶然走进独居寺,见寺中过于寒酸,这位曾经在开元二年下达禁止再造新寺,禁止铸造佛像,禁止传抄佛经等压制佛教活动禁令的玄宗皇帝,居然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下诏整修独居寺,并因泰山之行,御赐名为封禅寺,简陋茅舍一下子变成了皇气十足的正规寺院。到了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开国皇帝赵匡胤下诏,以自家年号为名,改封禅寺为开宝寺,以皇帝年号命名寺院,这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并从国库拨款扩建,明代李濂在《汴京遗迹志》中记载:“开宝寺重起缭廊,朵殿凡二百八十区”。当时开宝寺规模宏大,建有24座禅院,如今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基本都是开宝寺的领地。当年决定在“阿兰若”停留的那位僧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建起的茅屋,在四百年后竟如此辉煌。

如今,夷山已不在,开宝寺已不在,塔所在的地方,叫做铁塔公园。

佛塔因建于开宝寺中,得名开宝寺塔。

相传释迦牟尼佛祖舍利被古印度的八个国王均分,公元前2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从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王舍城大宝塔中,将当初阿阇世王分得的释迦牟尼佛祖舍利取出,分藏在八万四千个小塔内,送往各地,其中一部分传入中国,现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是一座西晋时期的寺院,就是因得到一部分佛祖舍利而建。到了五代时期,吴越王钱俶将阿育王寺佛舍利迎入杭州罗汉寺供奉,后来北宋军队逼近,吴越王降宋,佛舍利被迎入东京汴梁,在大内滋福殿中供奉,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太宗皇帝赵光义诏令建造舍利塔,把这一任务交由当时的著名建筑师,吴越国西府(杭州)人,都料匠喻浩主持建造,他细致构思,精心设计,前后历时八年,于太宗皇帝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建成,塔身木质,8角13层,塔高36丈,宋代的长度单位较现代略短,当时每丈等于316.8厘米(现代一丈是333.3厘米),按照这个记载,当时的木塔高达110余米,号称“京城之冠”。

这座木塔就是现今开宝寺塔的前身,也就是文前欧阳修先生那篇《开宝寺斜塔》中所指的木塔,因建于开宝寺24座禅院之一的福胜院中,命名为福胜塔,后来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福胜塔顶放光,真宗皇帝又赐名灵感塔。令人惋惜的是,造塔专家喻浩,于公元989年,也就是这座塔竣工的同年,离世而去。但他是幸运的,留下了世间英名,古代建筑很少有工匠姓名留存,包括1049年重建的琉璃砖塔,设计者就不知何人了,只能推测是仿木塔而建。

【原创】行记:开封·开宝寺塔(铁塔)·1·前世今生
蜡像馆中的喻浩(?-- 989年)造塔蜡像,红衣者为都料匠喻浩
旁边便是开宝寺塔的前身,福胜木塔的模型
福胜木塔(公元989年--1044年),8角13层,塔高36丈


喻浩,生年不详,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擅长造塔,对木构架受力情况和加强整体刚度的概念有深刻理解。传说曾著有《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学专著,在《营造法式》成书前曾被奉为木工准则。可惜已经失传,无据可查,今天所能了解的,仅仅是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所提到的一些语句。

据欧阳修先生的记载,塔建成时向西北倾斜,此为喻浩设计,说京师地区常刮西北风,为了对抗风力,让塔身倾斜,百年左右即可因风力扶正。他最初设计木塔七百年不倒,只可惜到了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夏天,福胜塔在一次雷击中起火焚毁,从建成起,只存在了55年。

宋仁宗赵祯命将佛祖舍利自福胜塔地宫中挖出,迎入宫中供奉,不久仁宗皇帝决定重修佛塔,却有大臣反对,首先表露意见的便是在书法史上被后世称之为“苏黄米蔡”之一的大书法家蔡襄,欧阳修还专门上奏《上仁宗论京师土木劳费》一文,陈列利害关系,劝仁宗不要做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之事。因大臣纷纷反对,仁宗将此事暂时搁置,几年后,大臣们终究拧不过皇帝,于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由皇家出资重建,为了避免前身木塔材质易燃易毁的问题,改成了仿木结构的八角琉璃砖塔,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这一座。

建塔的地址移到开宝寺上方禅院,因此新塔命名为上方塔,无论是福胜院还是上方院,都是开宝寺管辖,习惯了叫开宝寺塔。这座塔沾了皇气,以致于后来不断得到皇家照顾,明朝那位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俘遭囚禁的英宗皇帝,在后来重新复皇位后的天顺年间,下诏将开宝寺改为祐国寺,1961年国家公布此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就用了“祐国寺塔”这个名字,其实是不准确的。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又赐名大延寿甘露寺,塔又随之更名。

这些名字改来改去,百姓们却没有那么讲究,慢慢就忽略了那些绕嘴的名字。砖塔外遍布褐色琉璃砖,看似铁铸,因此老百姓就俗称它为铁塔,这个称呼自元代起在民间已经很普遍了,一直流传至今。现今在开封街上,问一开封居民开宝寺塔,弄不好他会还你一脸迷茫,或者反问你一句:你说的是不是铁塔。

【原创】行记:开封·开宝寺塔(铁塔)·1·前世今生

开宝寺塔,建于北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
8角13层,初建成时塔高22丈,现地面以上高度55.88米,塔下有八棱方池,已因黄河水患没于地下

开宝寺塔是宋仁宗决定建造,所以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北宋这位比较特别的皇帝。

传奇一词,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我想这个词语如果用在宋仁宗赵祯身上,恐怕再洽当不过。仁宗皇帝在位42年,是北宋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自他出生起,传奇一词便与他一生相联。

父亲宋真宗的后妃先后生过5个男孩,均夭折,真宗心急如焚,苦于无人继承大位的尴尬。后来一个妃子李氏生下了赵祯,李氏,原本是刘德妃的侍女,被真宗看中成为妃子,但赵祯一出生便在真宗默许下被无出的刘德妃接走抚养,李妃苦不敢言,宫廷之争中稍有不慎就会给自己和儿子招来大祸。这件事后来被演绎成著名的传说《狸猫换太子》,李氏就是传说中的李宸妃。史上确有仁宗后来棺中认母的记载,刘皇后、李宸妃也确有其人,但却没有传说中那只狸猫,刘皇后也并非传说中那样的奸诈之人。历史上,李宸妃病逝时,刘氏受人指点将其以皇后礼厚葬。

清代乾隆皇帝文治武功,成就极高,但他承认,敬佩历史上的三位帝王,一为祖父康熙大帝,二为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位,即是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敬赵祯之处,便是仁。

仁宗即真宗位时,国家边患、国库空虚,在这样的基础上,仁宗皇帝的成就让后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仁政,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的最高理想,但赵祯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帝王被冠以仁宗的庙号。

  仁宗在位期间,以岁赐手段结束了与西夏的连年战争,说起来这种手段显得有点破财免灾的意思,但两个政权由此不识兵戈,国家的发展集中到经济建设,社会安定,空前繁荣。赵祯以宽待人,环境轻松,林语堂先生讲,此时是中国文人所处的最好时代,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均出自仁宗在位时期,他们在赫赫有名的唐宗八大家中占据了六席,个个流芳百世。

仁宗宽宏,允许大臣有不同意见,因而又出现了范仲淹、包拯、富弼、韩琦、文彦博、杜衍等名臣。他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虽然改革失败,但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仁宗造就了一个传奇,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仁宗盛治,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司马光都有赞颂盛世的作品,就连那位被仁宗以不适合做官为由否了的婉约派柳永,虽有奉旨填词来讥讽仁宗的事迹,但也写过“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的词句来说明当时百姓对仁宗的拥戴,期盼得见天容。在二百年后,南宋文天祥,包括大奸臣秦桧,也都曾经怀念过北宋仁祖的辉煌时代。

据《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仁宗死讯传到北方辽国,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无比惋惜,双方几十年平静的边关,让辽国社会经济也有了发展。为此,北辽专门为宋仁宗建了衣冠冢,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一个帝王被曾经的敌国人如此敬重,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仁宗在位时期,宋王朝达到了鼎盛,即使简单地介绍,也不得不有如此篇幅。我们还是要回来说开宝寺塔,仁宗在大臣的反对下坚持修造的这座砖塔,内有台阶168级,北宋王朝也居然在建立168年后寿终正寝,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巧合,但这件事在后人的传播中,会不会再生出一段类似狸猫换太子的传奇呢。

(未完待续……)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