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酒的命名,往往寄托着人们的奇思妙想,令人看来往往不知其由。错认水一酒就是明显的一例。
错认水,又称错著水、错着水,一酒而三名。此酒最迟在宋代就有记载。南宋《武林旧事》卷6“诸色酒名”中就把“错认水”列入其中,说明此酒在京城杭州有一定声誉。另宋人张能臣的《酒名记》,两处记有“错着水”这一酒名。一处产于保州,一处产于定州。这说明此酒产地还不少。
苏东坡是很熟悉酒的诗人,在他的诗中也很自然地写到错认水。其诗云;“野饮花前百事无,腰间性系一葫芦。已倾潘子错著水,更觅君家为甚酥。”此诗不仅点出错著水酒,还特此酒与为甚酥(酒名)相对仗。
错认水酒在清代也较有名。清人《茶余客话》载:“山姜亦称吾州泅,色白清,味洁鲜,东坡所谓着错水也。屡入篇咏,官京师仿为之。”另一诗人王渔洋也有诗曰:“平井莲花作酒材,露珠盈斛泼新醅。清冷错着康王水,风韵还宜叔夜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