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兆成:如何理解《西游记》中的奇妙数字
2017-04-24 09:18阅读:10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大量使用了一些很神秘的数字: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108000里、孙悟空会72变、唐僧师徒历经了81难、孙悟空的金箍棒13500斤重、孙悟空生死薄序号是1350、寿命342岁、唐僧取经15144卷、最后得到的是无字经……这些看似随意的数字,皆是作者苦心经营,读《西游记》不弄清这些神秘数字,可就辜负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108000里
古代神话中最重要的数字是72,表示天文岁差时间基本概念。用天文岁差时间基本概念72除天地二者得36数,以36代表小周天,在72这个数字上加36,使成108,然后乘以1000,即得108000。
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孙悟空一个筋斗108000里,正好是到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即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
孙悟空会72变
《西游记》中孙悟空会72变,猪八戒会36变,合起来是108变化。
108这个数字和佛道都有关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佛教法身有
108菩萨,释迦牟尼在兜率天宫准备下人间时,在狮子座上,宣讲过108种法门。道教里有一种说法是,108星辅助泰山之神掌控幽冥,那便是72个地煞星和36个天罡星。道教里还有一种说法是,神仙的居所有108洞天福地,即72福地和36洞天。
据古籍《鸿雪因缘图记》中载:“素闻撞钟之法,各有不同。河南云,前后36,中发36,共成108声;京都云,紧18,缓18,六遍凑成108”。可见各地寺庙敲钟的节奏、韵律不一定相同,但敲的次数则都为108下。
佛教认为,人有108种不同的烦恼,敲钟108下,人听了便可达到解除烦恼的目的。除了敲钟之外,和尚念经文也为108遍,念经时拨动佛珠108粒,这都表示对佛的虔诚敬仰之意。
唐僧师徒历经了81难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81难。有“九九归真”之说,“九”与修炼相联系,“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也有“功德圆满”之说,《道德经》81章,历经81难方才圆满自成。《周易》中是最讲阴阳的,81是对九九纯阳之数的极化。
在古人看来,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九”意味阳、意味多。孙悟空也需要在太上老君的八卦丹炉中被炼“49日”方可炼得火眼金睛。所以选取九九相乘而得的“81”这个神秘数字便有呼应天地之数的意思。
由九个九组成的81数,又是对九九纯粹阳刚之数的转化,因为这种极化来自河图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和“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因为八十正好是“地八成之”的象意,因十代表土为地,八为木,而九又是三个三组成,正好三与八为木的天地生成之数,木在卦象上为震,主仁慈,与经文和佛家的思想相符合,而81难中的‘一’又恰与八组合在一起,正是水木相生之象,九九为老阳之数象金为乾,九九81,正是乾极化为一的象意,即天一生水,乾九宫数也为六,因此,九九81为水生木之象,象意取乾的刚健进去之心,化为智慧的坎水去生慈悲的震木,这也就是佛经中讲的以善护念,然而坎虽主智慧也主困难和灾难,故唐僧师徒历尽劫难,终成九九乾卦的类象圆满,化一为圆满的智慧。
《西游记》通天河就是天一生水的象意。老鼋与龟是同类,又是两栖动物,在水中表示为龟一即为归一的象意。老鼋既在水中也在陆地上生活,且在通天河,将地的象意加进来就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义了。似乎有些牵强,恰好观音菩萨作法将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再加上取回的经书一同落入河中,正好六数,完全符合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象意。这正是作者的象征笔法和文笔含蓄高明的地方。
金箍棒的重量13500斤
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重13500斤亦非偶然。据《黄帝内经》说,人一日一夜呼吸13500百次,《西游记》中朱紫国紫阳真人的真实原型宋代张伯端所作《金丹四百字》称,若想结胎须潜心修行,“大则一日结13500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这个数字就意味着金箍棒就像呼吸一样,是悟空时刻不能离身之物。
小说第五十一回,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的青牛精用金刚琢缴去金箍棒,不得已上天求援。这次上天与悟空以前在天宫飞扬拔扈截然不同,相反极为恭敬地向玉帝恳求:“伏乞天尊垂慈洞鉴,降旨查勘凶星,发兵收剿妖魔,老孙不胜战栗屏营之至!”因此被葛仙翁笑话前倨后恭。可见这根13500斤重的金箍棒对孙悟空的重要意义了。
孙悟空生死薄序号是1350、寿命342岁
《西游记》第三回,悟空入地府除名,检阅生死簿时看到,直到那魂字1350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342岁,善终”。悟空在第342岁时,因寿命已到而大闹地府,销毁生死簿,返回人间。大闹天宫时,如来佛祖出现,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五行山,又说两界山)下500年。之后,孙悟空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踏上西天取经之路。
为什么孙悟空只活了短短342岁?这个数字有什么玄机呢?古人“一元”的宇宙周期实际上是4617年,1350×342=461700,恰是一百元的周期。这就意味着,地府销名于悟空而言是全新纪元的开始。
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处出师有剿除混世魔王的仪式,此时的销名也是一个仪式,他从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来还有个消灭六贼的仪式。这些仪式都是悟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每完成一个仪式,对悟空而言,就是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孙悟空只活了区区342岁的原因。
唐僧取经15144卷,实际上得到的是无字经
《西游记》说佛经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合计35部,15144卷。又说唐僧到达雷音寺后,如来令人拿出一些经书,共548卷,让唐僧带回。
那么,历史上的玄奘究竟从印度带回了些什么经卷?据记载,玄奘从西域带回了20匹马驮的物件,主要有:大、小乘佛经约600部:因明学、声明学经典若干(因明学即逻辑学,声明学即语言文字学。这些在古代印度也被包括在佛学之内);佛舍利150粒(部分至今仍被保存着);高三尺三寸的金佛像、高四尺的如来银佛像及大小佛像若干;印度的帐舆、做佛事的器具、僧尼的法服袈裟等。
最后,佛祖之所以给师徒的是无字经,是因为无字经才是真经,无字经的“经”是“经历”的意思,这一路上的“经历”才是更重要的“经”,远远胜过那些个文字。一个人,若在经历世间一切事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真心,即使未到西天,而心中早已成佛。坚定不移,寓为金刚,佛之经典,正为《金刚经》。
129600年为一元
《西游记》开头就说:“盖闻天地之数,有129600岁为一元”。“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365)高,有二十四尺(24)围圆。”这句话,是以石头暗指地球沿轨道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二十四尺围是指二十四节气。(第一回)。“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36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术,该72般变化。”(第二回)。
这是《西游记》的宇宙观,“一元”是世界运行的周期,来自宋代邵雍的《皇极经世》。“一元”共计129600年,是360的平方(“太阳历”历法一年的天数),同时,还等于天罡之数36、地煞之数72与大衍之数50的乘积。
但是在邵雍之前,最初的“一元”并非129600年,而是4617年。这个时间周期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历法说起,世界上的历法有三种:
一种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比如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元历,我们国家通称为阳历;一种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称为阴历,比如伊斯兰历。阳历力求每年的时间精确的与地球公转时间相符合,年内每个月的时间只做大致划分;阴历力求每个月的时间精确的与月球公转时间相符合,而不管一年时间是否365天。还有一种历法,努力调和阴阳,既要努力保证一年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相同,又要力求一月的周期与月亮运行的周期精确相等,这种历法称为“阴阳合历”,其代表便是我们国家的阴历(虽然名字叫阴历,实际上却是阴阳合历)。但是,日月运行的周期都不是整数,十二个月的时间并非一定等于一年。为了调和这一矛盾,古人发明“置闰”的办法,这就是“闰月”的由来。经过古人的精密观测和计算,三年一个闰月太多,两年一个闰月太少,后来发明了19年置7个闰月的“阴阳合历”。
所以古人以19年为1章,27章为1会,3会为1统,3统便是“一元”,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三统历》的来历。19×27×3×3就是4617,也就是“一元”的宇宙周期实际上是4617年,而不是邵雍《皇极经世》里说的129600年。所以,《汉书·律历志》说:“凡4617岁,与一元终。”
总之,《西游记》写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最后成书于明朝,小说中这些奇妙的数字基本上都来自佛儒道三教的经书之中,是一些反映时空以及生命密码的数字。到了明朝,“三教合一”的思想已经非常普遍,《西游记》正是这种民情的一种典型体现。小说中提出“学习佛道要以儒家为基础”的主张,认为学“礼”是一切的开始。孙悟空是道教出身后来成了佛教弟子,孙悟空是佛道合一的理想化身。道家和佛教的争斗场面在书中比比皆是,在取经途中,孙悟空杀得最多的是“妖道”,取经者与妖魔的冲突,隐藏的是佛教和道教的冲突,因此,有人则认为《西游记》是“褒佛贬道”的。然而,也有对佛教思想的不屑一故,唐僧屡次被捉,是罪有应得。佛教讲究“八戒”,但“猪八戒”处处犯戒,最后却成了佛。由此可见,《西游记》是一部充满辩证法的小说,他以辩证的观点透视了“释道儒三教”,指出了三教的真假好坏。对唐僧师徒而言,历经磨难,到达灵山,终于成佛。三藏、悟空、八戒、和尚这些名字皆源于佛教,这也是全书的因果关联,首位呼应。
取经路上,每一个妖怪都是一种心魔的化身,都是世间那些牵绊人的东西,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对一个人而言,消除了自身的种种习气、魔障,即见到了灵山。《西游记》揭示的是人性、人生的真谛,它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