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苹果花开的日子

2022-05-04 16:55阅读: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家乡的老院曾经有一棵苹果树,每年4-5月份,苹果花开的时节,总能引发我们兄妹几个的无限想象。在那个物质困乏的岁月里,每一种可以食用的东西总是能勾起我们的食欲,虽然从花开果实成熟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有希望、有盼头的日子总是好的。
苹果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被毒倒的故事;之后又会知道苹果对夏娃的诱惑;等到上了中学,又被告知苹果在牛顿发现经典物理体系中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人们互动交流离不开手机和PAD,而苹果是最著名的品牌之一;西方的平安夜,有苹果的重要地位;即便是人们健身所跳的广场舞,也少不了“小苹果”的热闹。
苹果是水果之王。除了苹果之外,所有的水果都可入药,“是药三分毒”,也就是说,除苹果可以大量吃、天天吃之外,其他任何水果都不可多吃。苹果是纯粹的温性水果,生吃、熟食、煮吃、蒸吃、榨吃和煎吃皆可,苹果酱、苹果汁、苹果醋、苹果脯、拔丝苹果……,经常吃、敞开吃对身体有益无害。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
苹果树开花的时间各地略有不同,与当地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苹果花与西府海棠花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容易搞混。苹果树先叶后花,或者叶和花同时长出,因为有很多叶子的缘故,观赏性不及那些先花后叶的植物。苹果花是伞形总状花序,通常每个花序开出5-8朵花,大多数为5朵。花开的时候位于花序中心位置的花先开,四边的花随后开放,很有层次感。且以中心花的质量最好,坐果稳,结果大。如果需要疏花疏果时应当留下中心花和中心果,多疏边花和边花果。
苹果花的花蕾是粉红色的,完全开放之后花瓣会逐渐变成粉白色或白色。苹果花开五瓣,呈梅花形状,直径3-4厘米,花瓣顶部呈圆形;花梗与花萼均具有灰白色绒毛,萼叶长尖。苹果花的雄蕊有15-50个,花药黄色,雌蕊的花柱基部合生。花开时节,洁白的花朵紧挨在一起,远看上去就像是些花精灵,微风吹起的时候,这些精灵们还会跳舞,犹如白蝴蝶在飞舞,同时也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如果在苹果花开的日子在果园里行走,到处都弥漫着这种清香的味道,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苹果这种植物发端于哪里,学界争议颇多。有一种说法来自古希腊的狄奥弗拉斯图,他是亚里士多德的亲传弟子,在亚里士多德离开瑞典之后,他接替主持吕克昂学院,成为逍遥学派的第一任领袖。狄奥弗拉斯图著有许多自然科学论著,其中最出名的代表作为《植物原理》《植物史》,在这些著作中,他记载了550种植物,在其中一章中写道:“一些植物,比如葡萄、无花果树、石榴、苹果……”《植物原理》《植物史》奠定了植物学发展的基础,后世植物学家都将这两本书奉为经典,也使用书中植物的名字。
在我们国家,最初是没有“苹果”这个名称的。苹果属的物种,我国最早的记载应为“柰”,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有这样一段话:“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柰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这段话列举了很多植物花卉,其中的“柰”应该是一组相类似植物的统称,也就是现在划分为苹果属中的山荆子、海棠、花红、楸子、苹果等多种植物共同的名字。
在过去,人们对植物的分类还不像现在这样精细,看着这些花开的很相似,果实也比较接近的植物,就会将他们归为一类。
苹果花开的日子
花红的果实
苹果花开的日子
楸子的果实
人们喜爱柰,并用很多诗篇来赞美它。
南北朝的褚沄有《咏柰》一诗:“成都贵素质,酒泉称白丽。红紫夺夏藻,芬芳掩春蕙。映日照新芳,丛林抽晚蒂。谁谓重三珠,终焉竞八桂。”成都的苹果贵在质量好,酒泉的苹果被叫做“白丽”。红紫色的花在夏天最漂亮,芬芳的味道掩盖着春天的蕙草。太阳照着新开的花,丛林中抽出了稍微有些迟的枝条。谁说苹果比珍珠还珍贵,可以与传说中的八株桂树媲美。苹果树不比园中的其他树差,光辉漂亮得照亮了整个庭院。
明代杨起元写有《柰树》一诗:“树下阴如屋,香枝匝地垂。吾侪携酒处,尔柰放花时。有实儿童摘,无材匠石知。成蹊若桃李,难以并幽姿。”苹果树下树荫大得像屋子,香气的枝条很多,垂到地上。我们一起喝酒的地方,正好是苹果树开花的地方。有苹果让儿童采摘,但是木匠知道苹果木材不好用。即使桃李的下面可以开辟小路,也没有苹果树的姿容这么优雅。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晋朝郭义恭著《广志》记载:“柰有白、青、赤三种。张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为脯,数十百斛以为蓄积,如收藏枣栗。”,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魏明帝时,诸王朝,夜赐冬成柰。”,“此柰从凉州来。”,可见,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在甘肃一带广为栽培。《广志》还说:“林檎似赤柰子,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可见,林檎是柰的一种,之所以称其为林檎或来禽、来擒,是因为这种水果成熟时引来众多禽鸟的缘故。
唐代之后,随着人们对植物认识的不断丰富,柰衍生出林檎(柰)和奈李,其中林檎是蔷薇科苹果属水果,奈李是成为蔷薇科李属水果(如今指油奈、桃形李)。而林檎在唐宋两代最为常见,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有“最忆东坡红烂熳,野桃山杏水林檎。”郑谷有《水林檎花》诗:“一露一朝新,帘栊晓景分。艳和蜂蝶动,香带管弦闻。笑拟春无力,妆浓酒渐醺。直疑风起夜,飞去替行云。”章孝标的《句》中有“白练鸟迷山芍药,红妆妓妒水林檎。”等等。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林檎在唐代还出现了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叫“文林果”,唐代郑常著作的《洽闻记记载,“唐魏郡人王方言尝栽一林檎,果大,色白,有朱点,献于唐高宗。高宗大喜,赐王文林郎,因亦名此果为文林果。”。并且当时我国的林檎被日本遣唐使引种回日本,因此日本后来就把苹果也叫作“林檎”,日文假名“りんご”,是沿袭了中国古代的传统。
那么,苹果一词是如何得来的呢?这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是有关联的。伴随着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东晋高僧法显法师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佛经,以及唐代玄奘法师将大量的佛教经文引入我国,佛教经典中记载的那些花卉、水果而被广为传播。苹果的最早原型“頻婆”就是出自佛经,《音胜天王般若经卷第七》:“频婆果,此译云相思也。”《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五《入法界品之六》:“唇口丹洁,如频婆果。”,唐代僧人释玄应著作的《一切经音义》解释:“丹,赤也。洁,净也。频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因而可以看出,在唐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苹果和林檎相似。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到了宋代,人们对林檎的划分更为细致,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等,文人墨客更是写出了众多与林檎相关的诗词。比如宋徽宗有《金林檎游春莺》诗:“佳名何拔萃,美誉占游春。三月来禽媚,嬉娱异众伦。”杨万里《春望二首》(其一):“春光放尽百花房,开到林檎与海棠。青却子城千树柳,高枝犹有一梢黄。”当时还有一个词牌名叫《红林檎近》。
同时,人们对频婆果的解释又有了变化,当时的佛经翻译认为频婆果为“佛眼果”,于是便把原产我国的苹婆附会成頻婆果。而苹婆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果实奇特,鲜红如眼,印度和东南亚也有生长。南宋诗人朱翌的《乞双峰山频婆果》(其二)一诗写道:“我闻如来有佛眼,结子成时速寄来。从此慈悲修广目,得争开处便争开。”诗中描述的就是这种頻婆果。
元代期间,一些产自中亚的改良水果被进贡到元帝国。明代杂剧作家朱有炖的《元宫词百章》之十:“兴和西路献时新,猩血平波颗颗匀。捧入內庭分品第,一时宣赐与功臣。”。其中的“猩血平波”就是指“苹果”, 由于是西域进贡,且苹婆已经被指为梧桐科植物,因而只能“平波”等音译的办法来叫这种水果。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到了明代,苹果被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明朝万历年间的农书《群芳谱·果谱》中,有“苹果”条,称:“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许多中国农学史、果树史专家认为这是汉语中最早使用“苹果”一词。
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传教士尼维斯将现代苹果的植株带到了山东烟台。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也在关东州的熊岳设立农业试验基地,引进西洋苹果并进行杂交改良。烟台和大连也因此成为我国现代苹果最初的起源地。民国时期以后,从国外引进的现代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建国后仅河北省怀来地区有少量保存,但这些果树也于1970年代前后在中国灭绝。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开的日子
苹果花
从柰到林檎再到苹果,人们对苹果这种植物的认识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程。而一旦有产量更高、口感更好的新品种出现,陪伴了我们几千年的原生物种,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了解了苹果在我国发展演变了历程,是否会有很多感慨呢?
在苹果花开的日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光才是。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