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红楼梦》中的荣国府
2009-05-13 10:28阅读:2,255
五一期间,游览了北京的恭王府。
去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我在恭王府的童年》。文章说解放初期恭王府后花园成为公安部宿舍,因其父亲在公安部工作,故得以在王府花园生活了七年。文章写得相当不错,情趣盎然。在我看来那里不啻是人间仙境,儿童天堂。有假山有水池有湖有花草树木甚至还有山洞,把我羡慕的要死。后来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介绍恭王府的短片,了解到恭王府是现存的60多座王府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而且是唯一对外开放的王府,于是对恭王府更存了一份向往。“五一”的北京之行终于如愿以偿。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据现有资料,恭王府第一位主人是大贪官和珅,第二位是乾隆的十七子庆王永璘,最后一位才是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王府遂以其命名。围绕着这座富丽堂皇的王府,发生了许多说不尽道不明的故事。
恭王府座落在什刹海前海西街。规模宏大,占地近6万平米。前半部是府邸,气宇轩昂,一副皇家派头,后半部是花园,名为萃锦园,格调高雅幽深秀丽。府邸一如古代宫廷建筑格局,有中轴线,分中东西三路,四进院落。然而不知为什么很多殿堂居室都紧闭门窗,游人不得而入,只能在外观赏。
葆光室是咸丰题写的匾额。
X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乐道堂”是奕的起居室。奕重病期间,慈禧和光绪曾亲临探望。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见不可一世的那拉氏在大臣和李莲英的前呼后拥下缓缓迈上台阶。当年这里一定是戒备森严,恭亲王大概感激涕零。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里却成了寻常百姓的游览之处,怎不让人感叹世事变迁!府邸最后面是一幢彩绘斑斓的二层后罩楼,长约160米,贯穿50多间房屋,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后花园。正门是西洋式砖石雕花拱门(俗称西洋门)

花园融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建筑格局于一体。进得园内迎面是一座高约五米的太湖石,名曰“独乐峰”。据说这便是《红楼梦》中的青埂峰。园中假山叠石亭台楼榭令人目不暇接,花草葳蕤,树木成荫,廊回路转,曲径通幽。
主山名曰滴翠岩,岩下有一石洞为秘云洞,洞中后壁上嵌有康熙手书的福字碑一座,高1.29米、宽0.54米。据传亲手摸福字能带来好运。洞外游客排成长队。排了十分钟左右,我终于进入洞内。碑前立一保安,不停地催促游客,不允许逗留。我且走且摸,无暇看清福字就随着队伍出来了,意犹未尽。从秘云洞两侧拾级而上,可达花园至高点“邀月台”亭,四周围以汉白玉雕栏,亭内安置汉白玉桌凳。邀月台北面有三间小轩,称“绿天小隐”,两侧有爬山游廊直通滴翠岩下面的东西配房。邀月台和绿天小隐是主人夏日的露天茶座,恭王府鼎盛时期每逢中秋阖家都在此摆宴赏月。
从踏进后花园的那一刻起,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总会不由自主的被红楼情结所包围。

来到竹子院,脱口而出“潇湘馆”;

来到芭蕉院,立刻会想到“蕉下客”探春;来到牡丹院,众佳丽结“牡丹社”的场景犹在眼前;看到度鹤桥,湘菱和黛玉的那句极有名的联诗:“寒塘度鹤影冷月葬花魂”顿时浮上心头;仰望天香庭院的匾额,自然会想到“秦可卿淫丧天香楼”那一回;走近水榭,能不忆起“藕香榭”?

太多太多的感叹,太多太多的联想,好一座大观园!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大观园有其实际素材做蓝本,其地点即恭王府。据研究资料,一百五十多年前清人笔记中亦有记载。道光年间一诗集中即有“访古得红楼梦中大观园故址”的字句。清末民初的《旧京闲话》中说什刹海世传为《红楼梦》之大观园。《清稗类钞》载:京师之西北,有大观园旧址,树石池水,犹隐约可辨。上世纪三十年代《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之子刘大绅曾居于恭王府附近,有一位自称道光六世孙的贫民告诉他:你们住的是红楼梦中的宁国府,西边恭王府就是荣国府。当然也有专家持否定意见。恭王府是否大观园众说纷纭,我宁愿信之。
恭王府景点众多,后花园美伦美奂。游客如云,步履匆匆。许多美景都来不及细看,来不及拍照。挂一漏万写下点滴充作游记。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