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原创】40岁的我,还乐滋滋看《红楼梦》

2019-03-01 21:39阅读:
10天1600页《红楼梦》,终于看完,不简单。回忆以前,看的是《红楼梦》特简本,通篇都是爱啊情啊哭啊死啊,特不喜欢,还有太多的诗、词和酒令,也看不懂,若不是为了考试,根本看不下去。 【原创】40岁的我,还乐滋滋看《红楼梦》

卡尔维诺说: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现在回想起来,也恰是小时候读《红楼梦》的经历促使我又想重读。“功不唐捐”,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这一句话在我的人生中,时常都会以某种方式重启再现。
虽然再次读完,自我掂量,也不敢说读懂,也只能算是又多懂得了些皮毛,我相信,以后还会在某一时刻继续重读。40岁看《红楼梦》,有三方面新的感受,以前从未有之。
太悲。悲贾府的没落,悲人物一个又一个死去。去年重读三国,我重点放在人物怎么死,而这次看红楼,我却在记谁先死谁接着死谁还没死。我在怀疑经典书是不是离不开死这个主题。其实,从读下册开始,我的阅读速度是放慢了,因为我怕多翻上几页,又有人将死,特别揪心,跟宝玉心情是一样的,他看到儿时的玩伴一个又一个不见时,眼泪都流下来。读的过程,我在想是不是有“老不看红楼”之说,后来查了百度,
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但我感觉“老不看红楼”应该也算适合。往后若再读,我相信会更加伤心。
为什么会悲从心生?应该与年龄有关,因为人生经历变多,看过的人与事多了,心变软了,就容易应景。悲的最高境界,当属后主李煜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许,这次读红楼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再次体会到发自内心的悲悯。
有情。几个主角,特别是贾母、宝玉和宝钗,甚至黛玉都特别有人情味。比起当今人情冷淡,这些人的真性情实在是够奢侈的。说真的,以前读红楼时,前面所列的这四个人,是我最不喜欢之人。黛玉小鸡肚肠爱哭嫉妒心强,宝玉娘娘腔无所事事又疯癫,贾母倚老卖老教子无方纵享乐,而我更恨宝钗,处世太过圆滑与极为虚伪,总之,年少时看红楼,唯一喜欢的就是刘姥姥,太逗。
而现在的我,进而几乎每个人物都喜欢,特别是宝玉,我认为他绝对是个奇男子,有情有义,对爱执着,看淡功名利禄,最终了结情缘出家当和尚,实在是妙,结果也算是活得“干净”;再说以前我最看不起的宝钗,实际上,是当初我的逆反心理,我嫉妒她最终抢走了宝玉,所以我看不起她。现在,我反而觉得她绝对是个奇女子,世间少有。他让我想起了《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 【原创】40岁的我,还乐滋滋看《红楼梦》

以前金庸笔下的女子里,我最喜欢的当推赵敏,然后是任盈盈、黄蓉,这几个人性格都是大胆奔放、敢爱敢恨。但现在,我却喜欢起像程灵素这样的女子,善良痴情识大局,宽容大度善忍让,而宝钗我也把她列入此类,是最值得白头偕老的伴侣。
抛开自己固有的观念,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往往会得出不一样的看法,这个方法实在是妙极了,会有焕然一新的想法,也能少却诸多的烦恼。
人性。大观园里每个人,包括那些丫鬟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优点之中有缺点,缺点之中也不乏有可取之处。至今看来,多少看过去了,人性依旧变化不多。每个人因其经历、身处、境界不同,不能用同一眼光来看待,无需过多苛求、责骂。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我色彩。
有几个人,虽算不上绝对主角,但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那个70多岁的刘姥姥,识人之术绝对天下第一,特别能装,还装得萌萌达能迎合众人,笑得我是眼泪横飞;还有就是王熙凤,这个被曹雪芹用“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卿卿性命”评判的泼辣多情的凤姐,死得实在够可怜,其实,她并没那么可恶,良心并未泯灭,我倒挺喜欢她的性格,最后死得特别惨,暴尸户外;另外一个就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因为长得实在太美,反而招来杀身之祸,真是“福祸相倚”;还有太多的小人物,人性各异,互有千秋,不再一一点出。
经典的书,要多读,反复读,感觉真心不错,给个五星也不算过分。 【原创】40岁的我,还乐滋滋看《红楼梦》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