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牛顿,闪亮的Newton
2008-09-01 10:35阅读:831
X
爱因斯坦在赞美牛顿时曾经使用了这样的语句:“幸福啊牛顿,幸福啊科学的童年!”
牛顿之所以幸运,显然是因为在近代科学的童年时代,他仅凭这个人的才智,仅凭着不多的几项发现和几部论著,就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几乎全部基础。
相比于牛顿,今天的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确实不那么幸运了,即便才智可以同牛顿一争高下,但森严的研究分工却使人再也无法如牛顿那样给世界做出大一统的解释。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身处某一专业,科学越发达,我们每个人却越变得相对无知。
然而,至少在一个方面,今天的人们比牛顿还是幸运的多: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科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科学的发明和创造。
相比于牛顿时代,我们今天的幸运与不幸都蕴含着这样一种呼声:科学交流与传播时而比科学本身更重要。离开了交流与传播,身处不同学科中的人们将变得孤独和狭隘,世界也势必变得支离破碎,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不过是物理学的世界、化学的世界或者生物学的世界,而不再是一个整个的世界。
这样的呼声,正是Newton杂志创办的缘由。
1981年,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学教授竹内均先生一手创办了大型科普杂志Newton,旨在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各个学科的科学进展呈现给人们,从而形成一个传播科学新知的独特讲坛。
从一开始,Newton就以一种独特的面貌呈现给读者,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精心的图解打破了人们对科学杂志的刻板印象,让严肃的科学变得与人十分亲近。用今天的时髦术语说,Newton在严肃科学与广大读者之间建立了“友好的界面”。
如此的做法,使得Newton从诞生起就成为日本最受注目的科学杂志,发行量很快就飙升到40万份,打破了科学杂志发行量超不过5万份的极限。Newton的成功,引起国际科学界和出版界的广泛注意。1983年,Newton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了繁体中文版,稍后又出版了韩文版。1997年以来,经由欧洲Burda-rizzoli出版集团的努力,Newton的意大利文版和西班牙语版相继问世,波兰语版和俄语版也将于近期问世。至此,Newton成为一份真正的国际科学杂志,成为全球上千万人的科学讲坛。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天文馆的创始人之一李元生先生曾专门撰文向国内读者引介Newton杂志,他写道:“在对欧、美、日本的科普期刊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调研后,我认为Newton可以说是最优秀的科普期刊之一。”李元生将Newton杂志称为科学界的一颗“超新星”。
我们奉献给读者的简体中文版《Newton-科学世界》汇聚了中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的丰富资源,充分汲取了各个国际版的精华,其形式与内容都将充分满足中国读者的阅读需求。
牛顿的幸运一去不返了,历史永远不会给我们任何重复的机会。然而,我们真诚的希望,Newton这颗闪亮的“超新星”能够将我们重新带入那种激发了无穷科学灵感的创造氛围,把被各种学科分别照耀的世界呈现为一个整体,并将科学的世界同我们生活的世界融为一体。
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Newton-科学世界》还仅仅是一种尝试,我们期待着读者的评判。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