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中国大陆地震的3种类型

2022-09-20 07:04阅读:

中国大陆地震的3种类型

四川科技报
|


赵敏 路茜
中国大陆地震的3种类型 中国大陆尤其是西部,中强地震时有发生。一次较强地震(称之为主震)发生后,随之会在主震附近发生震级较主震相对低的地震,这些地震被称为余震。
余震活动主要具有三个特点:
余震活动的范围比较集中,主要是沿着或围绕主震所造成的破裂带分布。
余震活动会持续一定时间,根据主震所处构造的区域,余震有可能持续几个月,也可能持续数十年。
余震活动会随着时间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起伏性衰减。例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其 余震活动沿着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分布,已持续十余年,至今仍然还有余震发生,总体震级水平已明
显降低,频次也越来越少。
不同的地震序列,其余震活动呈现特点也不一样。中国大陆的地震序列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孤立型地震。是指一次大地震之后,余震很少或几乎没有余震,如2014年越西5.0级地震,余震集中发生在震后半个月内,总共仅记录到120多次余震,且余震震级较小,以2级以下地震为主,最大余震震级为3.1。
主余型地震。是指余震震级相对较弱,但余震数量较多,如2008年汶川8.0级、2013年芦山7.0级和2017年九寨沟7.0级等地震,都属于主余型地震。其中,汶川地震后余震已持续活动十余年,0级以上余震多达十万余次;芦山地震的余震也一直持续活动,截至目前已记录到万余次0级以上余震。
多震型。是指序列中具有2次及以上震级接近的地震事件,且余震数量很多,如1989年巴塘震群,短短17天内就发生了4次6级以上地震,根据我国地震学家统计,中国大陆80%的中强地震为孤立型和主余型地震,这意味着大约80%的5级地震之后,后续余震的震级和活动水平都不会高于主震。无论哪种类型的地震,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作者均系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工程师)

(1)主震型

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主震型的最大特点是主震震级突出,主震和最大前震、最大余震的震级相差显著。
中国主震型地震高发地区

(2)震群型

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震群型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突出的主震,前震、余震和主震震级较接近,一般相差在1级以内。

(3)孤立型

(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孤立型的最大特点是前震和余震少而小,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极大。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